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使部分文化产业呈现逆势飞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07:22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2日电 (记者肖春飞、万一) 记者日前到北京、上海、云南的文化市场调研时发现,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轻松愉快、价格适中的文化消费更受欢迎,品牌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海外市场门槛降低、中国文化“走出去”迎来新契机。

  京、沪、滇一些文化产业专家告诉记者,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文化产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他们纷纷表示:“金融危机之危,文化产业之机”,只要坚定信心,思路对头,应对及时,举措得当,完全可以促进中国文化产业超常发展,成为“寒冬”中的暖流。

  金融危机之危 影响不可低估

  记者采访发现,中国文化产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不可低估,目前主要表现在高端文化消费减少,传统媒体广告锐减,中小文化企业举步维艰。

  北京798艺术区与上海M50春明创意园区均为全国著名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在国际艺术品市场颇有名气,但眼下的人气明显不如以往,一些画廊已经关门。M50园区总经理金伟东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开始,艺术品销售趋势明显下降,园区内已有4家文化企业无法维持而退租。

  云南省文化厅厅长黄峻说,海外市场消费能力在不断下降,使国内一些文化产业受到较大影响。《云南映象》《丽水金沙》是云南旅游演出的品牌项目,但记者现场观看这两个节目时发现,剧场已经难以重现辉煌时一票难求、座无虚席的盛况,外国观众明显减少。云南省文化厅的统计显示,《云南映象》《丽水金沙》等演出观众减少了约40%,主要原因是海外旅游团减少,导致营业额大幅下滑。

  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说,去年第三、四两个季度,纸媒广告收入大幅下滑,传统广告大户如汽车、房地产、大型卖场、金融业、药品及保健品等广告投放均有不同程度的萎缩。他认为,2009年中国报业的广告收入肯定还会继续下滑,“报纸进入寒冬”。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所长尹韵公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小文化企业流动资金减少、市场份额小、产品单一、对上下游产业依赖度高的问题更加突出。在演艺市场,流动资金少、规模小的剧团、剧场也已呈现萎缩趋势。

  文化产业之机 休闲娱乐市场火暴

  在一部分文化企业遭遇“寒流”的同时,记者在京、沪、滇也看到了文化产业市场红火的另一面。

  休闲娱乐市场持续火暴。夜幕降临,无论是在北京的什刹海、三里屯,还是上海的新天地、衡山路,或者昆明的苏荷酒吧、丽江的四方街,均是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在丽江古城,不少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游客,在酒吧或者咖啡店里一待就是一天,静静享受难得的清静,放松身心。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韩三平在2月底得知小成本国产电影《疯狂的赛车》票房过亿元后,神情激动。他回忆说,1999年他去韩国,晚上10时,电影院还是人声鼎沸,当时韩三平觉得特别悲壮,因为中国电影没人看。现在,中国电影也像韩国当年一样了。

  部分网络文化产业同样呈现逆势飞扬。上海盛大公司除了自身主营业务在2008年第四季度逆势增长20%之外,下属的原创网络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2008年收入近亿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盛大公司董事长陈天桥表示,2009年“起点中文网”预计收入在1.5亿元至2亿元之间。

  尹韵公认为,金融危机凸显文化的心理抚慰、精神激励功能,进一步刺激了大众化、娱乐性文化需求。受金融危机影响,人们的生活压力、心理压力增大,更需要精神寄托、心灵慰藉,更需要宣泄情感、释放压力,今后各种轻松愉快、价格适中的文化消费将更受欢迎,电影电视、娱乐演出、音像制品、网络游戏等,只要内容适应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艺术上精益求精,消费需求都有可能上升。

  积极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品牌

  《印象丽江·雪山篇》在云南丽江海拔3100米、号称“世界最高的实景演出场地”演出,记者在这里看到,虽然天气寒冷,但观众热情高涨,一天演三场,仍然有超过九成的上座率。经过3年的品牌营销,《印象丽江·雪山篇》没有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票房收入6700万元,赢利3000多万元。2009年1、2月份均同比增长200%。丽江玉龙雪山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涌涛认为: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经济界有“口红效应”一说,指经济不景气,反而会促进文化消费。但徐涌涛“并不完全认同”。他说:“人们收入减少了,对文化消费的选择会更加谨慎,打个比方,有钱的时候他会从南到北玩一趟,现在钱少了,他肯定只会选择精华路线。因此,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品牌显得更加重要。”

  无独有偶,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助理、博士生导师贾磊磊也与徐涌涛所见略同。贾磊磊认为,金融危机强化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效应,有利于加快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打造出一批中国文化产业的品牌来。历史经验证明,每一次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都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转型的有利契机。金融危机使缺乏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破产倒闭,客观上有利于挤去文化产业泡沫,加快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媒体的重组整合,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实现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

  中国文化“走出去”面临机遇

  东上海国际文化集团的功夫舞台剧《少林武魂》今年1月成功登上美国百老汇,连演24场,场均上座率接近九成;上海城市舞蹈公司打造的《天鹅湖》,正在德国巡演,最近又拿下一笔大订单:将于今年9月踏上长达5年的第二轮欧洲大陆近200场商业巡演的漫漫征程。

  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在宣传、包装、营销《天鹅湖》上突出“来自中国的创意”,赢得了国际演出界热烈回应。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天鹅湖》还是得到了海外演出商的青睐。从3年前赴莫斯科展开首场外国演出至今,《天鹅湖》在国外演出场次已达189场,大大超过国内44场的数量,演出总收入已达4300万元。

  投资方之一的上海西部集团董事长董素铭认为,金融危机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模式”的认同,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机遇,国家有关部门应着眼于我国文化的全球战略布局,抓紧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通过出口退税、出口奖励、减少出口单位贷款利息支出等办法,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同时,金融危机导致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企业经营困难、低价代售,对外资的限制可能降低,也为我们文化企业并购海外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机遇。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金融危机 文化产业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