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藏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8日18:10   中国西藏新闻网

  四、文物古迹得到有效保护文化产业态势良好

  50 年来,我区文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按照“抓重点、顾全局、打基础、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强化措施,严格管理,确保文物事业健康发展。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全区先后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工作,全面掌握了现存的各类文物古迹和遗址的分布、数量和保存状况,并投资3亿多元,修复开放了1400多座寺庙,及时修缮和保护了大批文物。2001年,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又确定投资3.3亿余元,实施了布达拉宫(第二期)、罗布林卡、萨迦寺“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该工程已于2002年6月正式开工,现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国家又投入 5.7亿元,对西藏22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全面维修保护,各项工作正在紧张进行。目前,全区有各类文物点23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1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82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布达拉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昭寺、罗布林卡被列入其扩展项目。

  五、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西藏的文化市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肩负着与达赖集团和西方敌对势力争夺文化阵地的重任。30年来,我区文化市场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和疏堵结合、打防并重的原则,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反动腐朽文化,积极开展“扫黄、打非”和歌舞演出、音像、网吧等各项专项整治活动,有效维护了文化市场正常经营秩序,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文化市场立法进一步完善,市场管理日趋规范,经营秩序日益好转,为文化繁荣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呈现出健康、有序、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据不完全统计,西藏现有文化娱乐场所2596家,从业人员达18350人。近5年来,全区各级文化市场管理部门出动执法人员40044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场所30677家,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627393盘(册),停业整顿148家,取缔各类违法文化经营场所60家,实现税收4000余万元。

  六、文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近几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下,经各方面共同努力,西藏文化产业历经培育、建设和发展,呈现出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多种所有制齐头并进、相互促进、蓬勃发展的态势,初步形成了多门类、多层次的发展格局。文化经营的品种、经营的项目、上缴税额逐年增递。到目前为止,全区从事文化产业生产的企业和单位已发展到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涉及歌舞演义、旅游工艺品、艺术广告装潢、画廊、度假村、休闲林卡等近20种门类。已命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自治区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8个,涌现出一批龙头文化产业企业和文化产业先进集体、先进单位。同时各级文化部门适应市场需要,整合利用各方面力量,创作大型原生态歌舞诗《幸福在路上》、《珠峰彩虹》、《雅鲁藏布情》,大型民族歌舞《喜玛拉雅》、《五彩西藏》、《雪域放歌》、《西藏风》、《藏北音画》、《西藏韵》和大型历史剧京剧与藏戏《文成公主》等一批演艺产品并陆续投放市场,尝试市场化动作并初见成效,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渠道。

  七、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

  民主改革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西藏对外文化交流在规模、广度、深度和频度等各方面都呈现出逐步加大的趋势。近30年来,西藏先后派出文化艺术团(组)360个,到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演出、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出访人员达4320人次,在海外110多个城市,进行文化交流演出200多场,观众达900多万人次。同时,接待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余名艺术家、学者到我区进行演出、讲学和举办展览。有效地宣传、弘扬了西藏民族文化,有力地回击、驳斥了达赖集团“西藏文化灭绝论”的谬论。

  八、文化工作队伍得到加强

  西藏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文化工作队伍的培养和建设。50年来,文化部门通过内部的改革和“走出去、请进来”等渠道,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集文化管理、音乐舞蹈、藏戏话剧、舞台设计、群众文化、文物保护、文化研究于一体的文化专业队伍和管理队伍。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0个,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藏戏表演队660个,县级民间艺术团19个。文化系统共有各类文化工作者近2000人,其中藏族占88%,专业技术人员120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文化工作者110名。一批享誉中外的艺术家、专家脱颖而出,以藏族为主的各民族紧密团结协作的文化队伍基本形成。

  九、文化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民主改革前的旧西藏几乎没有一座现代意义上的文化设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极度贫乏。民主改革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和国家的关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加大,建设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区有现代图书馆12座,博物馆2座,各类多功能群众艺术馆6座,县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46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卫星三级站62个,乡级文化站205座,村级文化室550余个。同时还建有自治区博物馆、藏戏艺术中心、妇女儿童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村儿童文化园等设施。初步形成了以各地(市)群艺馆为龙头,以县综合文化活动中心为纽带,以乡 (镇)、村文化站、室为基础的基层文化网络格局。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弘扬西藏文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0 年沧桑巨变,50年波澜壮阔。西藏经历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专制走向民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光辉历程。纵观民主改革50 年来西藏文化的发展变化,正是在中央的关心和全国人民的支援下,经过翻身做主人的西藏各族人民的不懈努力和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无私奉献,才取得了今天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光辉成就。历史雄辩地证明,没有民主改革,就没有西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就没有西藏社会主义文化的建立和发展。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全面推动西藏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才能建设一个团结、富裕、民主、和谐的新西藏!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