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143 号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设立在区乡两级为农民提供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农业机械、水利等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服务的组织,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北京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防治动植物病虫害、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提高农民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北京市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仍存在职能交叉、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分析:
1、基层推广机构不健全
北京市在2001年的乡镇农业推广机构的改革中,把所有农业行业站取销,成立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隶属于乡镇政府管理,属于差额拨款单位,在农业技术推广中没有专门人员、没有自己的实验场所、示范基地,影响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在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农业成本中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虽有编制,但没有定员、定岗,农业各行业没有固定专职负责人员,有的乡镇甚至连兼职人员都没有。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市、区级工作无法往下布置,工作无法顺利完成,影响了新技术应用推广。
2、推广机构队伍有待加强
由于工资收入水平低,农业推广机构调离人员频繁,队伍不稳定,严重制约着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和水平;人员结构不合理,年轻的技术人员很少,人员结构老龄化的趋势加剧;技术人员知识更新不足,知识结构老化,由于农业科技的飞速发展,原有的知识已不适应当今需求,科技人员每年继续教育虽然也在进行,但是缺乏针对性,专业技术的培训没有,技术人员继续再教育只是流于形式,无法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3、农业技术推广手段不足
过去的推广体系(三级科技网)已不复存在。新的推广模式需要建立固定的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基地得不到建设严重影响农业技术的推广;缺少必要的实验室以及配套的检验仪器设备,检疫手段的落后使各项基础化验和检测无法进行;这些都制约着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
4、推广经费不足
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从事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是公益性很强的事业,农业技术的推广、宣传、培训、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土壤肥力定点观测、植物疫情的封锁和除治、农区灭鼠工作都是直接的公益性社会服务,形成的是社会效益。
在推广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技推广经费的严重不足使社会公益性事业服务的推广工作很难开展,在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由于配套资金缺乏常常被迫中断、更不能做大做强,经费不足严重地影响着农技推广体系的建设。
5、乡镇推广人员待遇低、科技经费少
乡镇推广人员一般属于乡镇管理,没有纳入正常的编制范围,这些人编制、工资情况各异,思想极不稳定。经费不足主要表现在:各乡镇推广经费主要依靠自己创收来解决,远远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缺少日常的活动资金,包括日常的人员开支和办公经费,更无钱用于推广工作。除此之外,农业服务中心还有创收任务,每年还要向乡里上缴很大一部分资金,不但没有时间搞技术推广,还给推广人员造成很大的压力。
建议:
(一)、有关部门尽快根据《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07〕22号),制订实施方案。
(二)、对区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改革的建议
1、加大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专项投入,确保编内人员的经费,提高科技人员和农业执法人员的工资水平和建立适应的奖励政策。
2、积极争取引进年轻的农业技术人员,加强在职人员的专业知识的培训,更新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配置现代化办公设备和较高水准的检验、检测、化验设备,增加检测手段,提高检测水平。
(三)对乡镇推广机构改革的建议
1、强化队伍建设。
按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定性、定编、定员,建立一支稳定的科技推广队伍,保证足够的经费,让在岗人员生活有保障,安心工作,消除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与职能相符的服务效果。随着北京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建设新型的都市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需引进和培训一批复合型的科技人才。
2、创新推广体制。
实施区乡镇垂直领导,便于监督和协调。为使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更有效地行使各项职能,在体制上,实施区县农业技术部门垂直管理,这样与隶属乡镇相比,作为区县的下属部门更便于通过上级部门与农业科研和技术服务部门取得联系,为农民及时提供各种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业技术推广高效运转。
3、除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外, 还要建立专门的培训制度,加强对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在职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农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