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志愿者震后第6天建起最早的帐篷学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8日09:23   新浪嘉宾访谈

  志愿者5月18日建起最早的帐篷学校

  主持人:阳光志愿者帐篷学校,这个学校大概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当时是支教吗?

  朱红:5月17号的时候,我们学校组织了40个人到都江堰灾区进行长期的服务。到了灾区之后,我们发现有很多孩子在安置点里面没有一些正常的生活活动,有些残垣断壁,孩子跑来跑去,比较危险。整个安置点的氛围是比较浮躁的,人心有点慌的感觉,当时还不是特别稳定。5月17号,救援工作已经在逐渐地转变到灾民的稳定,正常生活。我们看到那些情况之后,想到我们是大学生,有这种专业方面的资源,可以给这些孩子补一些课,因为当时学校都已经停课了,这些孩子确实想上课。因为他们跟我们讲,他们想要回到他们当时的教学楼里,把他们的课本、书包抢出来。但是守在学校外面的老师们为了安全不准他们进入教学楼,他们特别难过。我们听了之后,确实心里非常难受,我们就说能够为他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在第二天5月18号的时候,就正式开始了阳光帐篷学校开课,组织了几个班。一开始大家在都江堰安置点进行志愿服务,5月12号我们就转入到了温馨家园和幸福家园安置点,进行了阳光帐篷学校的授课。每天我们都是有30、40位志愿者到安置点进行服务。到后来阳光帐篷学校的学生是150人左右。

  主持人:都是什么学生。

  唐光超:后来是300多人。

  朱红:后来有很多安置点外边的家长都领着孩子到我们这边来,觉得我们培养得还不错。

  主持人:都是你们学生自己讲课。

  朱红:全是我们学生自己。

  主持人:主要是初中生是吗?

  朱红:小学到高中都有。我们都在分班,幼儿园也有。

  主持人:你们当时教课的时候,有没有什么让你们觉得印象特别深的?

  朱红:到现在来看,两个词:感动、感恩。可能这两个词也应该放在一起,特别的感动就是我们的志愿者,包括校内志愿者,因为每天可以有40位志愿者去,但实际上志愿者报名参与到这项志愿服务当中,当时我们在学校团委接到报名的电话,24小时电话不间断,两个电话都打爆了。所以,每天一个志愿者即使有机会,也只能去一次,我们都要轮开。所以,这些志愿者在每一天进行志愿服务结束之后,上完一天课也特别辛苦,在临走之前要给带队的老师还有同学要求,知道可能不会再安排我作为志愿者来了,但是我求求老师,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再到灾区来一次。即使不做志愿者,我也来看看孩子们,舍不得这些孩子。听到这些话我们都特别难受。

  我们每一天在灾区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这也很正常,我们绝对不在灾区喝一口水、吃一口饭,所有的食物都是我们自己带去。甚至即使我们带去,我们很多东西都是拿给灾民,我们自己也没有吃,也没有喝。而且我们在那里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也不准出去休息。时间很短,尽我们最大的力量帮助灾民,自己找工作去做,可能是这样一种状态。很辛苦,每天晚上到了9、10点回学校的时候,车上没有人说话,全都睡着了,睡得很沉。

  那些灾区的孩子们也特别让人感动,我们志愿者在离开的时候,他就拿着我们作为奖品,发给他们的点心、糖果,他们舍不得吃,找到我们志愿者,就说“姐姐,你们今天很辛苦,我也没什么可以给你们的,这个我送给姐姐,送给你。但是姐姐你明天一定要来。”他们确实也对我们的工作的一个认可,确实也对我们倾注了真正的感情,真的把我们当成了他们的哥哥、姐姐,很感动。还有灾区的居民、家长,他们对我们特别信任、依赖,把他们的孩子送给我们的时候,跟我们讲“谢谢你们”,感觉像千恩万谢,我们其实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他们觉得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觉得我们很好。而且他们在看到他们孩子的时候,那种眼神,无论他们自己在地震当中失去了什么、毁掉了什么,但是他们在看孩子的时候就是感觉看到了一种希望,感觉给了孩子的那种感情,让他们稳定下来、安心下来的感觉,让我们觉得他们对孩子的爱,对我们的信任让我们也是很感动。

  志愿者:灾民精神状态不错

  主持人:你们前两天又去灾区,这一年你们感受到最大的一些变化是什么?

  朱红:前两天我们去了一下都江堰,去的也是安置点和那几个学校。现在有几所小学还是在板房里上课,条件很艰苦,但是感觉他们的精神状态还都是很不错的。我们也到安置点里面和一些老奶奶、老爷爷,还有一些退休的人,因为上班的都已经上班了,和退休的那些人聊了一下,感觉他们的精神状态还都不错,只是感觉生活当中确实面临着一些问题现在还没有办法解决,在等待解决。

  主持人:什么问题?

  朱红:比如他们的住房问题,现在还住在板房里面,需要一步一步进行城市的规划建设,等待解决。但是感觉都是很稳定,生活上面自己做饭之类,生活上没有问题,很稳定,对将来生活的期望、希望还都是很好,感觉精神状态不错。

  唐光超:我做补充发言,因为我就个人而言,从一开始所谓的做后勤,然后到帐篷学校,后来客串一小段时间心理志愿者。

  主持人:你是三个阶段都经历了。

  唐光超:我们做帐篷学校,尽量挑的都是专业对口的同学,下去都是临时分配。我很佩服他们,那些同学几乎在半个小时之内能把那个班组织得很好,大家都知道小孩是不容易管的,虽然我也是小孩。每天快结束的时候,大家都要分开,很多人都说第二天要来,有些送小朋友什么东西托我们带过去,都依依不舍的样子,因为他们知道第二天去不了了。也有小孩经常问到我们,说昨天那位大哥哥、大姐姐怎么今天不来了,也不知道怎么说。有的时候反而避开这些话题,因为一旦说到离别的话题,就容易想多,我们在那边尽量带给他们的就是正常生活,能够让他们像日常一样每天上学、放学。因为似乎我们发现一个社区里面,如果整个小孩安定了,让所有人感受到他是在正常的一个环境下面生活,基本上社区秩序就比较安定了,虽然我们是一个临时社区。

  其实个人感受而言,因为过了也将近一年,当时确实感悟颇多,现在感觉好像什么都能挺过来,无论经历过什么,大家都要继续活下去,还有更美好的明天。

  志愿者利用绘画帮助孩子进行心理治疗

  主持人:你们两位是做心理方面的志愿,我们也确实特别关注像灾区的心理一直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你们当时主要做的是针对小孩,主要对他们做哪些心理的辅导?

  李芙蓉:当时去的时候还有几个心理咨询的专家,我们是跟着他们一起过去。其实我们不是很专业,主要是协助那些老师帮助孩子做一些心理游戏,当然那些心理游戏是有助于他们缓解压力,还有发泄心中各种各样情绪的一些游戏。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心理治疗里面有一种绘画心理治疗,跟小孩子沟通的时候很有效,因为很多文字、表达,大人跟小孩是有一道沟,你是没有办法理解的。当时我们主要用绘画心理治疗跟那些小孩子进行沟通。那些基本上都是小朋友人手一套笔和本,有他们的名字,有他们的挂牌,做得很正式。刚刚过去的时候,孩子们的画是很封闭的,比如我们经常会说,你觉得你心目中理想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或者你画一下你现在家里是什么样子,或者你画一个让你感到最害怕的怪物,这些都是会让他们舒解他们心里的压力。刚开始看到他们画的怪物很多,用的颜色很单一,他们会用一根笔直接画下来,而且颜色很暗,深蓝色、黑色、棕色,这些就能表达他们心里的恐惧以及心里的很多痛苦。但是经过治疗以后,慢慢慢慢他们画画的时候,慢慢让他们画恐惧东西的线条要柔和很多,而且他们的色彩用得也更丰富了。这个过程就是他们心理从一个有阴影慢慢到舒解,慢慢的不能说变成完全正常,至少比原来要好很多的表现。最后我们看到的时候都特别开心。刚开始跟那些小孩子交流很小心、很怕哪些词语触动到他们,当看到他们画得丰富多彩的时候,我们就放开很多,可以很大胆地跟他们玩,在沟通上也更深了。

  骆勤献:其实就像李芙蓉讲的,我们不是专业的,当时的感觉就是无力感,我们不知道我们能做什么,尤其是我们不知道孩子心痛在哪儿,不敢触碰。学校有很多心理辅导,我们大概有一周时间接受培训,但是培训之后就觉得跟专业人员的差距太多。我们能做的就是陪小朋友们玩,他们有什么情况跟我们讲,我们可以帮他们差不多梳理一下或者缓解一下,我们能做的就是这个。在爱心家园里边,我们最多就是陪他们玩,做游戏,还有跟他们一起画画,通过这些方式跟他们进行交流。

  我印象蛮深的是,小朋友都很乖,乖得让你吃惊。5月份天气很热,我们说请你们吃冰棍,他们说不行,不可以让姐姐请,就会跑回家去让妈妈拿一块钱、两块钱,然后说怎么冰棍要1.5元一根,买不了两根,那种感觉会让我们特别感动。其实真的就像他们说的,我们做的很少,但他们真的对我们很好很好,那种感觉很深。

  这次因为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包裹项目,我去彭州。因为那些小朋友还在板房里面上课,他们有抱怨过,他们说板房条件太差了,太差了,但他们马上就会说,我们马上就会有新学校了,那时条件就会好,忍过去就可以了。

  主持人:有那种期望。

  骆勤献:有那种期盼。而且我感觉非常非常懂事。

  主持人:特别懂事。你刚才说今年你们也过去了,你们重新去之后,是当初你们辅导的那些小孩吗?

  骆勤献:不是。

  主持人:感觉现在这些小孩的精神状态、心理方面怎么样?

  李芙蓉:当时那个安置点是绵竹各大受灾区集中过来的,7、8月的时候,板房、灾民安置点就散了,很难再去找到他们。但是我有几个小朋友,当时是初中生,现在90后都很活泼,跟我们沟通也比较有效,留了一些QQ或联系方式,在网上有时会打招呼,能感觉到他们现在是一个很积极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地震 一周年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