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成都5月9日电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她才做回自己,做回母亲——她躺在床上,总是下意识地蜷着身子留出一个小小的位置,但是,身边再也没有一个紧挨着自己的小小的身体。
赵蓉,北川县通口镇党委书记。地震这一年来,白天她是坚强干练的“一把手”,只有在夜晚,她才想起自己的孩子,在2008年5月12日,被山体掩埋在小学教室下的孩子。
和赵蓉一样,灾区有无数个平凡的母亲,她们或坚守岗位,或辛苦谋生。天灾下,她们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因为她们是母亲,即使失去了孩子。
儿子的爱给她继续生活的勇气
赵蓉还记得那天一大早,是她送儿子到北川县城曲山小学上课。她问儿子:“娃儿,你要几块钱?”儿子说:“五块钱,一天用一块,用完了,妈妈就回家了。”
赵蓉工作的通口镇离县城23公里,每到周末,她才能回家见儿子。
下午地震发生时,她冲出办公楼,最先想到的是镇上1000多名学生的安危。“当时就想,镇上只有学校人员最密集,孩子们可千万别出事!”
她带着干部们一口气跑到将近一公里外的通口中学,三层的教学楼没塌,500多名孩子大半都安全疏散到操场上;她又冲到隔壁的通口小学,楼没事,500多名孩子也没事,只有一个学生被屋顶掉下来的瓦片砸伤了脑袋。
她松了口气,把两个校长找来反复叮嘱:“通知家长把孩子们一个一个接回家,没有家长来领的,你们一定要照顾好,千万别让孩子出事。”
她是母亲,知道发生这么大的灾难,家长们得有多担心。
布置完学生的安置工作,她返回镇政府就地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她不知道,那个时候,曲山小学被轰然崩裂倒塌的王家岩山体掩埋,上二年级的儿子再也没能见到妈妈……
这一年,赵蓉忙着抗震救灾。每当在工作时提到通口镇中小学的1000多个孩子,那些面孔和眼神,时时牵扯着这位母亲心底最柔弱的情感。
母亲节到了,她突然想起有一年的母亲节,儿子从幼儿园回来时送给她亲手做的一个小手工。赵蓉甚至已经记不得那是个什么小玩意了,但她知道,那是儿子对她的爱,正是这份爱,给了她继续生活的勇气。
母亲瘦弱的肩扛起生活的重担
地震发生之后,苏开琴关了成都的美容店,急急忙忙回到汶川。她牵挂着在绵虒镇的30多位亲人。“所有亲戚的房子都倒了,他们挤在一个帐篷里,孩子哭,老人也抹眼泪,毕竟几代人积蓄盖起来的房子没有了。”苏开琴说。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苏开琴带着自己两岁的女儿,常去看望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二姨,并且帮助村里的亲戚和左邻右舍修理房屋。
为了家,村里的男人们开始出去打零工,挣一点,添一点,一砖加一瓦,而女人们则紧紧地看好那些还没有上学的孩子。
“家里的东西都砸了,可我们不能坐等救济呀。”苏开琴说。地震使这里的许多公路中断,因为修路,这里也经常堵车。苏开琴和弟媳罗娇却从堵车的队伍里找到了“商机”。
“很多司机在路上吃不上饭,我就去县城批发来方便面、矿泉水,卖给被堵的司机,每天也能挣几十块钱,最多的那天,我们挣了300块钱。”罗娇高兴地说。
然而,从县城到堵车的公路,两个女人每天要背着背篓走上几十公里的山路,生意越好,跑的趟数就越多。苏开琴说,最多的一天,罗娇竟来来回回跑了六趟。
“我要好好教育娃儿,教她要独立,等家里有了钱,我再回成都开美容店,把她也带出去。”望着弟媳罗娇瘦弱的背影,苏开琴说。
(小标题)把思念化作对新生命的爱
38岁的方远凤再次当妈妈了。看着怀中两个月的女儿,喜悦洋溢在她的脸上。
如果不是因为地震夺走了独生女,眼前这个孩子也不会降生到这个世上。方远凤的独生女曾是什邡市洛水中学的高二学生,但是那场灾难,夺去了这条16岁的生命。
方远凤是一位普通的母亲,也是湔氐镇双流村一名当了16年的妇女主任。地震时,她带领村民们跋山涉水安全转移,然而一个多小时后,她却得到噩耗:女儿在地震中遇难。
女儿的遗体是在学校的废墟里找到的。如花生命的逝去让方远凤悲痛欲绝。她想把女儿抱回家,换上最漂亮的衣服,埋在随时可以看见的地方……但最终,她咬牙克制住了自己。
震后的场面十分混乱,方远凤意识到,必须有人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政府的工作。于是,她痛苦地作出决定,成了当地第一个同意把遗体统一掩埋的母亲。
料理完女儿的后事,方远凤抹干了眼泪,和村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了解各组灾情,发放救灾物资,稳定村民情绪……
36岁的村民仁雪花也在地震中失去了孩子,震后非常渴望能再做母亲。知道这事后,已经怀孕的方远凤不顾医生的再三叮嘱,奔走于市妇联和计生等相关部门,希望能联系到一家好点的医院,为同样是高龄产妇的仁雪花做身体检查,做好再孕准备。
在灾后重建中,“大腹便便”的方远凤奔走在农房建设的工地上、受灾村民的家中,这一切,在双流村每个人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感动。
今年3月5日,方远凤在什邡市人民医院顺利生下了女儿,小宝宝6斤重,非常健康。小生命的降生,让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再次享受到了作为母亲的快乐。(参与采写记者:郑晓奕、王茜、苑坚、杨三军、葛素表、姜琳、刘海、朱立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