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进震中映秀,去年,我们只能靠腿,路已断,那是唯一的选择。翻越飞落的巨石,登上陡峭的山岭,绕行30多公里,爬了9个多小时。再进震中映秀,今年,我们选择双腿,路平坦,这是欣喜的发现。昂首阔步,无碍无阻,25.95公里路,走了4个多小时。
都汶公路高速段,一头连着都江堰,一头牵着映秀镇,因为有了这条快速的“生命线”,通向灾区的路不再艰险漫长,重建物资一路直达,从废墟上崛起的新映秀不再遥远。
5月12日,汶川重建的重要标志之一,全长82公里的都汶公路正式通车。我们提前踏着它走进映秀,用镜头记录下了“生命线”上最后的决战。
紫坪铺隧道60厘米洞壁结实得很
单洞全长8150米的隧道已然完工。“6年多了,总算修通了。”中铁二局负责此段工程的生产副经理张昌勇告诉我们,地震时,由于洞壁向内挤压,价值数十万元的液压杆、台车全部损毁,所幸正在干活的400多名工人无一伤亡。
人在,希望就在。路一定要修好,冒着随时可能被洞顶掉落的碎石砸中的危险,工人们用超声波探测仪,一厘米一厘米地仔细检查洞壁,发现空洞,立刻往里灌注泥浆。因为是高瓦斯隧道,为怕发生爆炸,进出的工程车辆都作了尾气冷却。
同时,50多厘米厚的混凝土模板外,又被浇铸了10多厘米厚的钢筋水泥。“别看它粗糙,但结实得很。”用力拍了拍洞壁,张昌勇的脸上写满自豪。
庙子坪特大桥500吨钢围堰护住桥墩
长1436米,高100多米的大桥如一道长虹,横卧在汹涌的岷江之上。行至桥中央,护墙上“5·12汶川地震垮塌处”几个惹眼的黄色大字,向过往者诉说着灾难的可怕。地震发生时,龙门山脉强烈扭动,在它的撕扯下,距离震中直线距离仅7公里左右的大桥,从中间被生生拉断。
在不断袭来的余震中,工人们开始修复大桥。30个总重500吨的钢沉箱被放入水底,形成钢围堰护住桥墩,并派潜水员潜入水下70米封堵桥墩上的过水孔后,让伤愈的大桥更加坚实。
龙洞子隧道数百棵银杏重绿青山
走出长1024米的右线隧道,一路上,视线中的满目翠绿突然变得暗黄,泥石流无情地抹去了青山本有的秀色,在公路两侧留下了一片片黄土和道道难看的伤痕。
一辆卡车停在路旁,数十名工人小心翼翼地卸下一棵棵银杏。地上的坑洞早已挖好,嫩绿渐渐覆盖了荒芜。
“以前这里好美啊。”指着公路旁已被泥石流冲刷得光秃秃的山坡,负责绿化的徐永刚一脸惋惜。他说,地震夺去了太多珍贵的东西。“我们四川人爱银杏,因为它生命力好强,即使枝断根伤,都不会轻易死去。”徐永刚的目光坚定执着。
龙溪隧道90多米高护坡挡落石
“给我填满,一包都不能少。”仰脸高喊,彭邦亮焦急地打着手势,抬头望去,公路旁的山坡上正在修筑90多米高的护坡。工人们往已浇筑好的混凝土框架梁里填进水泥、砂石、粘合剂。“地震太厉害喽,滚落的石头把洞口全部封死,单洞全长7349米的隧道内也垮了一半。”说起这,彭邦亮仍心有余悸。为了加固山体,牢牢锁住随时可能滚落的巨石,几个月来,老彭带着工人,每天要干上十多个小时。
“我把框架梁做到了2.5米深,多用几吨水泥,多上几根钢筋,就不怕出事了。不要松,压实点!”老彭的手在空中有力地挥舞了几下……
走出龙溪隧道,到达映秀,回眸望去,一辆辆满载砂石的车辆正有序地通过安检口,奔往灾区:路本没有生命,是人赋予它坚强的躯体,坚韧的性格;路应该有生命,是它时刻为人运送着希望和憧憬。(特派记者钱俊毅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