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5月10日讯(记者 杨光)今天,当人们在四川德阳八角井镇看到被汶川特大地震几乎夷为平地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一座座崭新的厂房重新在灾后重建的新基地上拔地而起的时候,就已经预示到2010年5月12日前,一个占地2600亩、投资近50亿元的国际一流新东汽将重新屹立在巴蜀大地上。面对此情此景,东汽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一年来,成都铁路局积极为东汽恢复生产和新基地建设“输血”,先后运输钢材、水泥等原材料1622车98000吨,同时,东汽公司大量的产品也通过铁路运送到全国各地。东汽公司能够重获新生,铁路部门功不可没!
震不垮的钢铁线 勇担大任的成铁人
人们不会忘记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铁路行车设施设备损毁严重。宝成线告急!成昆线告急!陇海线天宝段、成渝线、襄渝线、阳安线、达成线等主要铁路干线纷纷告急!地震还使成汶、德天、广岳支线的线桥隧涵、通信信号、牵引供电和站房等设施设备均受到不同程度重创。受灾地区铁路严重落石塌方50处、桥梁受损281座、隧道受损151座、线路受损累计1281公里、接触网损坏61公里、通信信号设备受损66处、机车车辆报废52台(辆)。仅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当天,全国铁路共有31列旅客列车、149列货物列车在途中滞留。特别是宝成线109号隧道因塌方掩埋洞口,致使行进在隧道内的21043次货物列车脱线起火,中断行车长达283小时。
灾情发生后,铁路系统迅速反应,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地震发生当日23时55分,除宝成线外,所有干线恢复行车,晚点列车相继开行。随后,宝成线通过迂回运输方式保证了救灾物资和人员的运输。
2008年5月24日上午,经过12昼夜艰苦鏖战,宝成线109号隧道抢险取得全面胜利,全线恢复通车。至此,东、南、西、北各个方向通往灾区的铁路干线全部畅通,一列列满载救援人员和物资的“救”字头、“抢”字头、“房”字头专列,源源不断火速驶往灾区。
在成铁人的齐心协力下,通往灾区中心的成汶、德天、广岳支线也很快在震后3天、4天、15天内相继抢通,为抗震救灾人员和物资直接由铁路运送到都江堰、绵竹、汉旺等地,开辟了大能力通道。
经过加固的宝成铁路涪江大桥安然无恙
为保证震后的安全畅通,成都铁路局进一步调集力量和机具,加强对受灾地区线路、桥隧、接触网的监测巡查和加固复旧,在动态中保持良好状态。特别是为防范唐家山堰塞湖可能溃坝对宝成铁路涪江大桥的威胁,铁路部门组织3000余人的抢险队伍,昼夜施工,对大桥进行全面的防护加固,提高了防洪和抗冲击能力,经受了唐家山堰塞湖泄洪考验。
铁路迅速恢复畅通,不仅为大量输送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保障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运输需求赢得了宝贵时间,而且关键时刻将钢铁大动脉化为生命大通道起到了关键作用。铁路将灾区千万群众和党中央、国务院、13亿颗中国心以及海内外的人们连接在一起,传递力量勇气和大爱,谱写出整个中华民族众志成城、抗击灾难的伟大精神。
绵阳火车站铁路职工指挥伤员专列发车
铁路系统采取各种应急运输措施,不惜代价,不讲价钱,一切为抗震救灾让路,确保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通过铁路大动脉源源不断运往灾区。铁道部与民政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粮食局、中国红十字会以及部队等有关方面建立了救灾运输协调联系机制,及时掌握运输需求。成立专门救灾运输调度指挥台,统筹计划安排、运力配置、装卸组织等工作,实行统一指挥,保证有序衔接。从全国铁路调集客车、平板车、棚车,给进川客车加挂行包车,满足救灾人员和物资运输需求。救灾列车按高于客车等级组织运输,全程盯控,一路绿灯,保证救灾运输畅通无阻。一趟趟救灾专列从东北、华北、华东、中原、华南、西南、西北,沿着铁路人铸就的生命大通道,汇集到灾区。
铁路志愿者和部队官兵送受伤老人上专列
铁路职工运送地震灾区伤员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精心组织伤员转运工作,调集100列质量良好的客车车底承担伤员转运任务,对所有车辆进行了消毒,配备必要的卫生和消毒用品,挑选经过急救培训的人员担当乘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共开行伤员转运专列19列,安全转运伤员5959人、陪护5558人、医护人员1943人。认真组织学生转移运输,累计转运学生4266人、教师258人。
为做好灾后群众安置工作,铁路部门迅速制定了活动板房运输方案和保障措施。从全路调集5000辆专用车辆、1.3万个20英尺铁路集装箱组织循环运输。在主要装车站备足棚敞车,以车等货,组织整车运输。铺画了活动板房集装箱专列运行线,按照军运列车等级掌握运行。主动加强与生产厂家、地震灾区的联系,建立协调机制,及时组织装运和卸车,做到厂家生产多少,就运输多少。在灾区车站配备足够的装卸机具,加强卸车组织,做到公铁转运紧密衔接,确保活动板房到达车站后能够迅速通过公路转运到灾区。
截至转入灾后重建阶段的2008年10月14日18时,铁路部门共运送救灾人员39.8万人,其中部队5.14万人,公安干警、医务人员、抢险救灾专业人员及志愿者34.66人;累计运送救灾物资4973万吨。
数字是枯燥的,但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数字的背后,是铁路职工万众一心的艰苦努力,是无数汗水湿透衣背的感人故事,展现的是铁路系统“全路一盘棋”集中统一指挥的行业优势,展现的是200万铁路人勇担重任、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
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动情地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铁道部是反应最迅速、提供援助和支持最及时的部门之一,铁路以最快速度从全国各地向灾区运送了大量抢险人员和救灾物资,转运了大批伤员,组织了大批铁路青年志愿者,为四川的抗震救灾发挥了巨大作用,灾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地震灾区开始恢复重建后,铁路部门按照国家对口支援受灾县的总体安排,统筹安排好进出川运力,全力保证恢复重建物资运输需求。铁道部召开全国铁路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全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把灾区重建物资运输作为铁路运输重中之重,全力保证有多少运多少。救灾台工作制度及机制保持不变,专用电话和传真24小时值班,受理各方重建物资运输需求。铁道部主动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各铁路局保持与有关省市特别是对口支援灾区的省市地方政府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国家发改委、粮食局、财政部等部门,加大力度向灾区调运粮食、饲料。认真编制恢复重建物资运输计划,每旬确定粮食、电煤、成品油等物资的运输方案,调度部门严格保证计划落实。对恢复重建物资运输优先安排计划、优先配置空车、优先组织装车、优先挂运放行、优先组织卸车,确保到达灾区的恢复重建物资以最快速度运达。
灾区生产逐渐恢复后,成都铁路局对宝成线一带企业的生产恢复情况进行随时跟踪,密切掌握企业生产进度、销售情况,摸清重点企业的铁路运输需求,大力组织运输,并随时根据灾区企业恢复生产的进度,及时调整运输方案,优化运力配置,努力挖潜提效,全力抓好电煤、化肥、救灾物资等重点物资运输,帮助灾区重建家园。
2008年8月5日,成都铁路局联合昆明、南宁铁路局和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五省市区经委,以及近百家重点企业代表召开铁路运输联席会。联席会确定,未来一年,由贵州省和成都局作为主办方联合主持滇桂黔川渝铁路运输联席会议的日常工作,着力研究西南地区铁路运输中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细化铁路运输协调机制,促进西南地区经济发展。
专家指出,成都铁路局此举这无疑点燃了助推四川灾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对于确保灾区铁路运输需求、促进灾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四季度以来,全国铁路货运市场出现了下滑的态势,惟有成都铁路局管内的需求很旺盛。铁路部门及时调配足够运力,保证了四川灾后重建和经济增长的需要。
2009年4月25日,铁道部召开西南地区铁路运输挖潜扩能现场办公会,研究部署挖潜扩能措施,努力缓解西南地区运输紧张状况,集中投入先进的和谐型大功率机车,提高货物列车牵引重量,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灾后重建提供运力保障。
据铁道部统计,一年来,铁路运输入川物资达到10206万吨,开行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物资专列19665列,超过其它交通工具货物运输量的总和。
在民族危难之时,摧不跨、震不断的钢铁运输线一次次勇担大任,书写出世界运输历史新篇章。
解决西南运力紧张 铁路奋起重建
“起吊……,上梁……”2009年5月9日上午,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建设工地,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架梁施工景象。成铁职工自豪地说,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已经进入铺轨倒计时。铁路的早一天建成,四川灾区群众就少受一天苦。同时,这也是我们成铁人为加快四川灾区灾后重建步伐、不断完善铁路网的一个缩影。
这次抗震救灾,一方面进一步体现出铁路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暴露出铁路运输能力的不足,必须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快速扩充运输能力。铁道部在总结抗震救灾时,就明确提出:用一年左右时间,以实施既有线扩能改造为重点,有效缓解进出川运能紧张状况。其中的重点是完成武汉至安康至重庆增建二线工程和达成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确保宜万铁路建设按期投产,使进出川运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同时还必须修建一批大能力铁路运输通道和枢纽,增强铁路基础设施对灾区长远发展的“造血”功能。
2008年5月28日,地震后第十六天,铁道部就和成都市政府正式签订了加快推进成都市铁路建设的协议,共同出资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成都新客站、成都市枢纽货车外绕线等项目。这是灾后重建的一个“火线协议”。协议中的成都至都江堰铁路是灾后重建时期国家有关部门与地方政府签约的第一个重大项目。随后,铁道部、成都市分别授权成都局、成都地铁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出资者代表,共同出资组建成都市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经营成都至都江堰铁路。
2008年7月2日上午,铁道部主要领导再次来到成都,与四川省领导就加快推进四川灾后铁路恢复重建举行会谈。会谈结束后,双方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灾后铁路恢复重建会议纪要》。双方一致同意,将《纪要》中的项目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按照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执行。按照《纪要》,成都至兰州铁路年内完成可研报告上报和审批,并力争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成(都)绵(阳)乐(山)城际铁路年内开工建设;成都至都江堰铁路10月份开工建设,2010年5月建成;利用成绵乐城际铁路向南延伸,建设成都至贵阳铁路,2009年开工建设;利用成绵乐城际铁路向北延伸,建设成都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列入2009年新开工项目计划。
2008年7月3日,震后四川省内第一个铁路新建项目——成都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在成都青白江区正式开工建设。该中心占地2140亩,建设工期18个月,工程总投资7.5857亿元。能力匹配、设施完善、技术先进的成都铁路集装箱物流中心建成后,将全面提升成都铁路枢纽配套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实现区域铁路网能力的最大化,有力地促进了四川灾后重建工作。
2008年11月4日,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开工。这条铁路起自成都站,经郫县至都江堰市青城山站,全线长72公里,按照城际铁路和服务于城市公共交通的要求进行规划设计,预计2010年5月建成通车。通车后,从成都到青城山只需半个小时。作为四川省及成都市灾后重建的又一个重大工程项目,成都至都江堰铁路对于加快灾后重建、加快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极大地鼓舞了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的士气,也吸引了广大投资者参与灾区重建和寻找发展机会。
2008年12月29日下午,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新建铁路成都东客站开工建设。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北起四川省江油市,途经绵阳、德阳、成都、眉山、峨嵋,南至四川省乐山市,全线长316公里,设计运行时速250公里,是国家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客运专线网的重要一段,也是四川省的第一条客运专线。这是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的又一个大手笔。它的建设,还将与成都至西安铁路客运专线、成都至贵阳铁路、贵阳至广州铁路等密切衔接,辐射更大的范围,服务更多的人口,这对强化成都的枢纽地位,对扩大西南地区的对内对外开放、统筹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新建成都东客站位于成都市成华区,主要建筑共分5层,集铁路、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方式于一体,是按照“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要求实施的我国铁路现代化客站的代表之作,建成后将成为我国西部最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大幅度提升成都枢纽的客运能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面对铁路扩大运力,全力支持四川灾后重建。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感慨万千地说:这些铁路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是加快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巩固和发展成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的重大交通项目,再次充分体现了铁道部对四川省灾后恢复重建的高度重视,对四川省铁路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支持。
2009年2月21日,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线路穿越条件最为复杂,前期工作进展最快的铁路——成都至兰州铁路建设启动,成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通往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的生命线。
根据部省会议纪要确定的铁路项目建设标准,新建铁路出川通道设计时速都在200公里以上,已经开工的项目三至五年将全面建成,形成成都至周边省会城市贵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4小时交通圈,成都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主要城市8小时交通圈。
放眼整个西南地区。2009年4月25日,铁道部在西安召开会议,确定用5年左右时间通过加快沪汉蓉、沪昆、贵广、贵昆、云桂、兰渝、成兰、渝黔、渝怀、黔张常、西成客运专线等铁路通道建设,形成贯通西南地区的东西南北铁路运输大通道,建设成都、重庆、昆明、贵阳四大铁路枢纽中心,形成点线配套、能力强大的西南铁路运输格局,从根本上解决西南铁路能力紧张的问题。
科学发展 浴火重生
在地震中,铁路职工及家属受灾严重。灾害造成铁路职工及家属死亡71人,受伤730人;生产生活房屋倒塌1.53万间、受损16.36万间。受影响线路总营业里程约6587公里,地震灾害给铁路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240.7亿元。在地震后的废墟上,铁路人一边抓铁路运输生产设备设施的复旧和更新,保证钢铁大动脉的畅通,一边开始建设自己新的家园。
2008年7月28日,地震后的第77天,铁道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组织编制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铁路专项规划》。专家强调,这是尽快恢复地震灾区正常生产生活条件、高质量高效率做好铁路灾后重建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整个专项规划按照以人为本、尊重科学、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的原则,加快实施地震灾后铁路重建工作。
无比迫切和强烈的重建心愿,使只争朝夕的铁路人决定以三年为期,全面完成灾后铁路恢复重建任务,铁路运输能力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职工生活稳定,居有其所,部分新建铁路建成投入运营,为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和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运力保障。
作为全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线是沟通西北、西南的大动脉,担负着向四川灾区运输重建物资的重任。2008年5月24日,因震灾中断行车的宝成线恢复通车,但既有109号隧道虽经全力抢修加固,仍只能限速行车,无法满足长期运输需要。
在紧急抢通宝成线的同时,铁道部科学决策,同步展开灾后重建工作,研究确定改线工程设计方案。2008年6月26日,改线工程开工建设,计划以最快的速度在当年底建成通车。该工程全长2.1公里,包括重建873米长的新109号隧道、208米长的谈家庄大桥和173.78米长的高家坪大桥。新建线路采用取直方案,比既有线路缩短了486米,列车通过时速由原60公里提高到80公里。
铁路人再次创造了令人叹服的奇迹。建设者采用先进光爆工艺,从新隧道进出口两个工作面,24小时开挖掘进,创造了单口月掘进270米的国内隧道施工最高纪录。不到三个月,2008年9月25日,宝成线新建109号隧道提前贯通。11月12日,震后半年,隧道提前一个月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当天14时28分,57006次列车安全通过新隧道和新建大桥。
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铁路局对重灾区的饮水问题进行了应急处理,受灾地区全部安装饮水净化装置,并派出医疗人员693人到重灾区开展医疗救助和消毒防疫工作。同时,集中资金,重点开展地震中受损的信号楼、客运设施和职工住房的重建、整修工作。
震后半年,成都铁路局73个震裂的铁路车站换上新装,震后满目疮痍的宝成铁路建成了内实外美的安全标准线,受灾严重的成都至汶川支线铁路重建工作完成,最高运行时速由45公里提高到100公里。
灾后重建规划启动以来,铁路部门筹措资金42亿元,对受地震灾害影响的职工住宅和文化、生活设施,根据受损情况分别采取一般整修、复旧加固、拆除重建等措施,满足广大职工和家属的日常生活需要。2008年9月2日,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都江堰板房集中点慰问时对受灾职工家属说,再坚持几个月,到明年的“5·12”一定让你们住上新房!这是一个掷地有声的承诺,是一个让职工们记在心里的承诺。当年10月,都江堰站区职工住宅工程动工了,这是成都铁路局震后第一个开工建设的职工住宅灾后重建项目。
2009年3月30日工程竣工。在短短150天时间里,两栋崭新8度抗震设计的职工住宅拔地而起。值得一提的是,80户新建职工住宅楼是都江堰市首个正式交付使用的灾后重建安居工程。都江堰市副市长杨涛介绍说:全市计划新建4万户安居房,铁路职工是率先搬出板房区住进新楼的都江堰市民。车站退休货运员宋爱茹高兴地说:我们是去年八月初搬进板房的,这还没到一年,就要搬进崭新的楼房了,而且不用装修。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成都铁路局规划用3年时间修建职工住宅2万套,目前已经开工5100套,其余的也将陆续开工。
2008年5月27日,西安铁路局举行抗震救灾“爱心、诚心、信心”活动启动仪式,承诺把“让职工群众满意”作为救灾工作的基本标准,发现一户救助一户,尽最大努力做好受灾职工的救助和安置工作,及时把党和人民的关爱传递给受灾职工家属。铁路局成立了抗震救灾抢险修复领导小组,下设抗灾救助、灾害房屋鉴定评估、灾害房屋修建、抗震救灾信息和抗震秩序保障5个工作组。
在受灾严重的略阳地区,西安局成立抗震救灾现场办公室,逐楼逐户统计职工家属受灾情况,住房需要加固的职工家属先临时安置在帐篷和简易平板房过渡,发放微波炉和电饭煲等生活用品,保证受灾职工家属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安全的临时住所。为做好过渡期建设规划,这个局科学制订房屋加固和更新改造方案,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抓紧实施。
震后,按照“居有其屋、生活有序、政策到位、安心安定”的工作目标,铁路部门千方百计做好受灾职工家属安置工作,累计发放帐篷4156顶,搭建防震棚45个8073平方米;在四川灾区搭建过渡安置房973间741户;在陕西略阳、虢镇地区搭建过渡板房303间(套)66205平方米。同时,铁路受灾单位利用闲置的生产办公用房,或腾出从事经营的房屋安排受灾职工,对租住住房的受灾职工给予了经济补助,使每一名受灾职工和每一户职工家庭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目前,略阳地区15栋住宅危房已全部拆除,25栋需加固住宅楼也已全部施工完成,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搬迁到汉中市区的异地重建规划有关征地拆迁等问题已经解决,重建工程动工在即。
据了解,这项灾后重建工程,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铁路职工住宅房屋311万平方米,其中倒塌及严重损毁需拆除重建房屋54万平方米,复旧加固104万平方米,一般整修153万平方米。目前,复旧加固和一般整修的工程已经全部完成,重建工程部分已经完成,其余部分正在实施当中,绝大部分受灾职工年内或明年初有望搬入新居。
安居乐业的灾区铁路职工,高擎中华民族愈挫愈奋的精神火炬,正坚守在灾后重建的岗位上。历经特大地震劫难的四川,一条条不断延伸的钢铁大动脉将从根本上改变自古以来的“蜀道难”状况。凤凰涅磐,人们透过成都铁路局一年来,陆续开工的一批新建铁路项目,为快速推进在灾后恢复重建,一次次勇担重任。更感受到四川在灾后恢复重建得到了铁路运输保障的同时,也正在浴火中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