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龙溪乡阿尔村,古老的碉楼和金黄的玉米,曾是羌人世外桃源生活里最动人的乐章。地震后,龙溪乡高山上的羌碉和房子已经倒塌或成了危房。
59岁的“释比”老人朱金龙正在给地里的庄稼浇水。堡垒式的羌族民居点缀山间,竖立在村中央的羌碉正在从垮塌的废墟上拔地而起,让人感觉到一种向上的力量。
太阳如常照耀着古老的羌寨,羌人谷正在劫后重生。
建起“释比”文化传习所
沿悬崖开凿的土路一路往北,横跨杂谷脑河,穿越龙溪乡,尽头就是阿尔村。阿尔村羌语叫“阿扎窟”,意为秀丽神秘。
一块历经沧桑的老石矗立在村口,依稀可见“羌人谷”三个刚劲大字镌刻在上面。
湛江市对口援建的汶川县龙溪乡位于汶川县城北15公里的龙溪沟内,山高谷深,河谷狭窄,村庄散落在1500—2900米海拔之间。龙溪乡党委副书记陈代军说,龙溪乡是汶川县海拔最高、最边远偏僻、生活医疗条件最差的羌族之乡,也是羌族民俗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有“羌人谷”之称。
在阿尔村中心,汶川县人民政府还立有“释比文化传承地(汶川县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碑。龙溪乡是羌族聚居区中“释比”最多的地方。龙溪乡乡长周光辉说,龙溪乡本有10多位“释比”,但4人在大地震中遇难。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人几千年没有文字。他们的文化的传承,一直是靠“释比”们戴着猴头帽,敲着羊皮鼓,念着经文做法,并代代口传心授。
大地震中,寨子里大部分房屋都倒塌了,59岁的释比老人朱金龙差点失去他做祭祀仪式时戴的金丝猴皮帽。
有着“羌人谷”和“释比文化传承地”之称的龙溪乡如何实施恢复重建,如何准确定位发展方向,问题摆在援建者的面前。
湛江迅速派出23名湛江市规划勘测设计院、广州科城勘测设计技术有限公司优秀设计人员和测量人员,第一时间到达龙溪乡。规划组一班人几进几出,踩着松动的陡坡翻山越岭,手脚并用爬过碎石密布的滑坡体,踏遍了每个村寨。在编制规划时,湛江市结合当地地形、资源条件、人文地理等找到了未来龙溪乡的发展方向。
站在阿尔村的山头上,湛江市市长助理、市对口支援汶川龙溪乡恢复重建工作组组长胡海运望向一路行来的山沟。在他们的规划中,龙溪乡未来的“三颗心脏”沿着这条山沟依次排开,龙溪乡口建成羌人谷的旅游展示中心,龙溪乡政府所在地将建成行政文化中心,而阿尔村将是生态旅游服务中心。村子里的小餐馆等农家乐正在兴建,配合旅游,当地的羌族文化也将得到更多的保护。
现在,朱金龙指着家门口对面的一块平地说,那里将建起“释比”文化传习所,在那里“释比文化”将发扬光大。村里的祭坛在地震中坍塌,碉楼也被震垮了。现在,一切都在修缮,代表羌文化的碉楼也将高高耸立。
汩汩甘泉流进百姓家
清澈的山水哗哗地流入联合村的蓄水池里,经过过滤池,再通过水管流向各家各户。在山下经营着小餐馆的村民兰明安打开水龙头,清水哗啦啦流出。“以前我们都是直接引山泉水,没有经过任何卫生处理,现在供水工程建起来,喝的水少了很多杂质。”
地震后,龙溪乡集镇遭受毁灭性破坏。由于原来的水源遭受污染,水质不达标。湛江市自来水公司援建干部冒着余震的危险,跋山涉水,重新给龙溪乡集镇开辟了新水源。
他们冒着随时会被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砸中的危险,在崎岖的山路边开沟铺设水管。有的水管被突然从山上滚下的巨石砸烂,只能重头再干,硬是把3公里多长的水管铺设到水厂。
进入冬季后,随着山区的气温下降至5℃以下,混凝土不凝固。他们想出了“绝招”:组织施工人员用电灶等煮开水,给混凝土加温,确保混凝土凝固,使工程保质按时完成。
2009年1月1日,湛江市支援汶川县龙溪乡集镇饮用水工程正式竣工供水,解决了龙溪乡政府、联合村、夕夺村、乡中心小学、乡卫生院等共2000多人的饮水问题。
这个规模不大的援建项目,作为广东省援建汶川县工程项目中第一个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工程,是广东对口援建汶川的一个里程碑。
村民赞学校坚固像碉堡
胡海运说,湛江市制定了三年投资1.61亿,共58个项目的恢复重建方案,并按照先急后缓,先民生后发展的原则作出了分期分批启动计划。
从龙溪乡东门口,龙阿公路绵延进山,压路机推土机往来不绝。这条龙溪乡村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将成为“羌人谷”涅槃的起跑点。
胡海运说,原来的龙阿公路是乡村土路,路况较差,就在工程启动当天,还有一处滑坡体阻断通行,经抢修才能勉强通过。改建项目将首先对从317国道到乡政府的3.6公里道路进行改造,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拟建双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
龙溪乡小学工地上塔吊林立,吊臂旋转不停,运送建筑材料,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已经封顶。湛江市建设局副调研员、援建队员莫大成说,龙溪乡建设缺乏平地,龙溪乡小学开建开挖坡地,足足挖了两万方土。学校的建设用上12层以上建筑才使用的框剪结构,每平方米的钢筋用量超过80公斤。“村里派代表来看,说学校建得像碉堡一样坚固,很放心。”
故事
杂物室变手术室主任医师兼护士
在龙溪乡卫生院的病房里,马灯村村民王德妹正在输液。她患上乳腺囊性纤维增生,刚刚在这里做了乳腺区段切除手术。
“过去这种手术怎么着也要到县城医院去做。”王德妹说,在乡里动手术不仅免去跑县城、省城去动手术的麻烦,还节省了不少开支。湛江市第三批援川医疗队队长吴才说,龙溪乡是目前汶川县灾后重建乡镇卫生院唯一一个开展手术的。这个小小的乡镇卫生院至今已成功开展手术31台,清创缝合术7台。
手术室原来是堆满药物、器材的杂物间,手术床是产床,湛江市援川医疗队就这样建立了一间简易手术室,从此告别了龙溪乡卫生院无手术室的历史。身为外科主任医师的吴才亲自上阵,一身兼任五职,医疗队长、主刀、手术室护士、消毒供应、工友,保证了手术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