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亲家庭在心理煎熬中痛并坚强着步向重生
■新快报特派映秀记者 肖萍
昨天是5·12大地震周年祭前夜,是映秀五大重建项目开工的日子。重建,在毁灭来临一年后开始。昔我往矣,断壁残垣。今我来思,百废待兴。这一方土地上的人们,还在剧痛中步向重生。
这避不开的残酷日子
从5月10日起,有亲人遇难的家庭陆续迎来了外地赶来祭奠的亲戚朋友。映秀镇薄薄的板房壁隔音效果很差,时常听到隔壁家里传来低低的啜泣,夹杂着女人泣不成声的诉说,最后变成一家人的抱头痛哭。
5月12日又要到了。这是一个避不开的残酷日子。
往渔子溪村方向,半山腰上的万人公墓漫山遍野地堆满了黄色野菊。上午11时,难得的初夏好天气。艳阳高照,照着这个悲情的山坡。一排排墓碑前点着香烛摆着祭品,很多是母子、姐妹、姑侄、同事的合葬墓。最多的一座碑,上面写了79个名字。
韩双明一家一早就来这里看望11岁的孩子韩红波。韩红波没有墓碑,因为家人没有找到他的遗体,只好在公墓内一处小土坡给他烧纸。前两天,爷爷韩双明又梦见孙子了,他告诉爷爷,这里没有花,没有玩具,连袜子都没有穿的。爷爷醒来放声大哭,他笃定地认为,孙子肯定还被埋在废墟里,所以才会没袜子穿。这一天,奶奶、爸爸和两个从成都赶来的姑婆,专门给韩红波买了大束大束的菊花,烧了一个纸电脑和几双纸袜子,奶奶一边烧纸钱一边反反复复地叫孙子:“你快来拿,奶奶只给你一个人,好多好多钱,自己去买几双好袜子……”
韩红波的妈妈周玉英被家人劝阻在公墓外边。她在公墓门口大哭起来,但最终没有进去。她已经有了六个月的身孕。
在煎熬中坚强地活着
大多数家庭和韩双明家一样,只要想起一年前,就得忍受着像钝刀一样锯心的痛苦,但还是得在煎熬中继续活着。
映秀小学300多名学生,活下来的只有100多名。失去孩子的约200个家庭,故事都与韩双明家相似。
一年来,只要见到记者,悲痛的家长们都在一遍遍重复祥林嫂似的懊恼。韩家人说,韩红波是个调皮孩子,上树摘樱桃是拿手好戏,“如果不是按避震要求躲在课桌下,也许不会死!他们教室门口就是一棵大树,只要跳出去就可以从树上溜下来。”中滩堡村村民老陈懊恼的是女儿太优秀,“如果不是跳了一级,她的教室会在一楼,就不会死!”这样的回忆时时侵蚀着他们的生活。
这一年来,家住渔子溪村的韩红波父亲从来不敢从公墓前经过,宁可绕多几里路下山。老陈清明想去祭奠女儿,却发现想走上去万人公墓的石阶,腿都软了,只能跪在地上泣不成声。
很多村民觉得,地震后,这里的雨天变多了,很冷。
再怀孕的重生与希望
去年8月,映秀镇从“帐篷时代”步入“板房时代”。住进板房后的村民情绪平复了不少。一排排整齐的板房外,很多人用砖块垒出花圃,种上白菜、月季和鲜艳的雏菊。
映秀是几个重灾区里唯一一个原址重建的小镇。这意味着地震以来一直封控起来的废墟,要开始清理,对亲人遗体还埋在瓦砾中的人们,这是另一种折磨。
不少心理治疗机构都想出各种方法来抚慰灾民们。而对于许多在地震中失去孩子的母亲来说,最大的安慰可能就是再次怀孕了。
32岁的张家村村民董成香在地震中失去了一对女儿。过一段时间,女儿们生前的衣物她还会拿出来清洗,女儿们生前剪下的头发她常常拿出来摩挲。沉浸在痛苦中的董成香一度不知道日子该怎么过下去。在中大——香港理大映秀社工站的广州社工启发下,她想起小女儿罗家宇留在墙上的壁画、美术作业本,就开始拿起针线,把孩子的画一幅幅地都绣出来,“我要让别人知道,我女儿是个绘画天才”。
现在,在羌绣中慢慢平复心情的董成香已经怀孕一个多月。她已经成了“映秀母亲刺绣互助小组”的一名主力,这一灾后妇女互助小组目前已扩展至五个。
映秀镇妇女主任余水红告诉记者,地震后全镇再怀孕的母亲有五个,今年出生的新生儿已逾20个。
“肯定会迎来一个生育高峰。”汶川县驻映秀工作组的一名组员说,“政府给失去孩子的父母都买了养老保险,一户有6万元的慰问金,做了结扎的免费通水,上环的免费取环,怀上孩子的免费产检和生产。”
渴望爱与梦想的孩子
记者搬进板房的第一天,打开电脑开始工作,一个叫陈星星的六岁女孩跟了进来。
“这是谁?”她指着电脑桌面的小孩照片问。
“是阿姨家的小朋友。”
“我是不是你家的小朋友呢?”
“你啊,是你妈妈的小朋友。他呢,就是我的小朋友。”
她看着照片不出声,把头紧紧地靠在我的胳膊弯里,怎么也不肯走。后来我知道,星星的妈妈已经在地震中遇难。
一年间,年幼的孩子们好像突然长大了。5·12周年祭临近,镇上的外来人员骤增,路边经常有扔掉的饮料瓶。即使在玩耍时,他们也不忘记把饮料瓶捡起来,然后挥舞着饮料瓶高兴地回家交给大人去卖。
地震仍然是他们的梦魇,很多孩子会做噩梦,梦见地震惨烈的那一幕。35岁的余云芳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子能恢复到地震前的淘气劲儿。死里逃生的儿子亲眼见到同学在地震中惨死,在地震后一直说“脑壳痛”,反应也没有地震前快。
但孩子们仍然是渴望爱和梦想的。爸爸在地震中遇难的王玲琳是个爱漂亮的10岁小姑娘,她画了一幅心目中的家乡,其中最高最靓的一幢建筑,叫“玲琳宾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