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理重建“两头热中间冷”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2日11:56  新京报
心理重建“两头热中间冷”
   4月16日,汉旺学校初二年级的唐建华跟同学一起上学,她在地震中不幸双腿致残。本报记者 韩萌 摄

  心理重建“两头热中间冷”

  中科院心理所所长张侃:

  ■ 对话

  新京报:你提出灾区心理重建需要20年,依据何在?

  张侃:我们做过研究,发现唐山大地震之后20年的时间里,这个城市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非正常死亡率,都远高于其他城市。

  大型灾难过后,人们在心理上受到重大创伤,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和发展,所以心理重建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

  20年大致是一代人的成长时间,要在这二十年对这一代人进行长期的心理援助和干预,从而避免灾后造成创伤后精神障碍问题影响几代人的成长。

  新京报:目前灾区心理重建的难点是什么?

  张侃:应该说,大部分灾区政府给了心理援助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令人担忧的是,灾区的心理重建目前处于“两头热中间冷”的尴尬,中央政府高度重视,出台总的规划,极重灾区的政府则对心理重建充满热情,但四川省没有一个可以落实的规划,地级市也没有。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新京报:在你看来,心理重建为什么没有被足够重视?

  张侃:他们认为灾民的住房和吃饭问题才是大问题。而那些成绩是看得见的,心理重建是个抽象的东西。

  花了钱做了这个事,到底值不值,有多大效果,却看不见摸不着。

  新京报:怎样才能建立起心理重建的长效机制?

  张侃:当务之急,是将心理重建真正纳入灾后重建的规划中来。

  目前各级政府都提出要关注灾民心理健康,但许多干部从心理上根本没有重视这个工作。

  现在主要是一些社会团体及科研院所在做这个事情,但社会力量毕竟有限,迟早会退出的。没有足够的资金保障、没有统一的部门组织协调、没有系统规划、没有充足的专业人才,坚持20年的心理重建不过是一句空话。

  新京报:一些灾区干部没有足够重视心理重建,是否因其成本太高?

  张侃:并不高,与不重视心理干预所付出的代价比起来很小。而且国家拨付了大量的资金和社会援助资金,每个县只需要分出来一点点就可以进行这项工程。

  之前,北川县农办主任董玉飞自杀了,有媒体采访我,我说如果我们还不吸取教训,开始重视心理干预和重建的话,很难保证不会出第二个、第三个董玉飞。现在又一名官员(冯翔)自杀了,我们应该吸取血的教训,真正重视和落实这项工作。

  新京报:建立长效机制,你认为目前灾区政府部门应该做些什么?

  张侃:实际上,四川地震灾区目前具备建立心理干预机制的一个良好机会。不缺少关注,也不缺少支持,有众多的社会团体依然出人、出钱在做这个工作,还有许多社会团体的资金和技术人才准备投入到这一块。

  政府要做的是,成立一个部门来引导、管理、协调这股社会力量,提供经费与规划等政策保障,从而建立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事,政府要做的就是出“四两力”来借力使力整合资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