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从早上发放黑丝带与同心贴开始,昆明的心和震区同胞已紧密相连。下午,市民默哀,晚上,东风广场“灯祭”,从市民到副省长,从校园到警局,从现实到网络,一整天,昆明都沉浸在对地遇难同胞的思念之中……
一条、两条……从黑丝带系上第一个行人手腕的那一刻,所有牵挂地震灾区的人被这一根小小的丝带连在了一起;肩膀、胸前,当红色的同心贴贴在身上的一瞬间,所有人的心想到了一起。为了纪念“5·12”一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昨天上午,来到东风广场的市民就像是一家人,他们带着本报统一发送的黑丝带,贴着同心帖,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地震中的逝者致哀,为正在重建家园的四川灾区人民加油。
在灾难的面前,我们彷徨过,在灾难的面前,我们坚强起来,轻轻拭去脸上沾染了灰尘的泪珠,用重建好的家园作为祭礼,照亮远去亲人的天堂。昨日,是“5·12”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一个令人哀伤的日子,但也是震区破茧重生的日子,全国人民用各种形式向天堂捎去祝福,同时也为在震区坚强走过来的人们送去鼓励。
昨日上午,本报记者来到东风广场向来往的群众发放同心贴和黑丝带,不少市民都纷纷向本报记者索要同心贴和黑丝带。不过,最让记者想不到的是,云南省副省长曹建方也贴上了本报的同心贴,系上了黑丝带。
上午11时许,结束了防震减灾日宣传活动的曹副省长一行刚刚听完驻滇某集团军的救援装备介绍后,本报记者走上前去。
“您好,我是生活新报的记者,今天是汶川地震一周年,我们正在组织汶川周年祭的活动。请问能给您系上黑丝带并贴上代表川滇一心的同心贴吗?”记者试探着询问曹副省长。
没想到曹副省长欣然接受,主动把手伸出来让记者为他系上代表思念的黑丝带,随后又让记者为他贴上了“川滇同心”的同心贴。
曹副省长说:“谢谢你们组织这样的活动,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对我省的防震减灾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和宣传。”
本报记者 李桀
“活着的人永远不能忘记”
“可以给我一个同心贴和一条黑丝带吗?”杨永泰老人挤进人群,向正在发放悼念物品的记者伸出左臂,待系好黑丝带贴上同心贴后,老人还一遍遍地整理,确保不会滑落。由于喉部疾患影响了声带,杨永泰说话很费力,一句话需要分几次来说,在人声鼎沸的东风广场,他必须扯着嗓门喊才能把想说的话清楚地表达出来。
“不能忘记,活着的人永远不能忘记!”怕我们不能听清他的话,杨永泰把这句话反复强调了很多遍。老人家起个大早赶到东风广场,主要是为了学习地震发生时的逃生知识。杨永泰说,虽然自己从来没有经历过地震,但发生在一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却让他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地震的破坏力。从那时开始,老人在时刻牵挂灾区人民生活状况的同时,也开始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学习逃生知识,以这样的方式体现自己对生命的热爱。
“灾难过去整整一年了,每次回想起,我都会为那些离开的人感到难过。我想,已经失去的生命无法挽回,但我们活着的人更要因此珍惜自己的生命。”老人轻抚黑丝带,语未毕泪先落。
领取黑丝带时,一名老大妈的眼圈红了,她说,去年5月12日以后,她每次看到汶川地震的报道都会流泪,一年过去了,回想起来仍然叫人心酸。
为了能在东风广场参加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活动,在广福路做建材生意的赵先生昨日一大早就带着老婆和孩子赶到了东风广场,得知本报正在免费发放同心贴和黑丝带,赵先生立即叫来了在一旁玩耍的孩子,把对灾区人民的祝福贴在孩子胸前。
今年71岁的王大爷从本报记者手中领到10个同心贴和10条黑丝带的时候,激动不已。虽然早在一天前,他就和家人来到报社领走了3个同心贴和3条黑丝带。可还没到家,同心贴和黑丝带就被邻居“抢”光了。“当我再次打电话到报社时,已经过了申领时间,我不甘心,得知你们还有活动,就到广场上来碰碰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