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背妻男吴加芳:情义男,薄情男,做名人真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4日14:05  南都周刊

  记者·华璐汉旺报道

  吴加芳

  震时:绵竹县汉旺镇兴隆村的农民,在地震中失去了妻子和家园。吴加芳为妻子穿上干净衣服,用绳子将妻子绑在身 后,骑摩托车背她回家。这样的场景曾轰动一时。

  现在:去年11月,吴加芳与成都女子刘如蓉相识九天后匆匆结婚,婚后吴加芳在老家盖房子。迅速再婚招来一片质 疑声。

  再婚,盖新房子,应付媒体,“背妻男”吴加芳这一年不得空闲。

  地震中遇难的妻子石华琼被红外套裹住,冰凉而无力的头垂在吴加芳的肩膀上。“老婆,我们回家。”他说,自己不 过在履行一个男人应尽的责任。从汉旺镇回到兴隆村,平日10分钟的摩托车路程,2008年5月14日,夫妻俩走了最后 一次,花了30分钟。他没哭,因为怕泪水影响了视线,妻子坐在后座会感到颠簸。

  背妻照在网上流传,感动了无数人。“嫁人要嫁吴加芳”,老吴几乎成了现实版的杨过,深情、专一、负责,代表了 一个中国农民朴实的爱情。可这个“杨过”没有花十六年守望“小龙女”。去年11月,震后半年,吴加芳迎来了新娘刘如蓉 ,一个在深圳打工的成都女子。两人相识九天后匆匆领证,婚后继续分居两地。吴加芳在老家盖房子,刘如蓉继续外出打工还 新房贷款。

  生活了二十多年的石华琼,认识刚满半年的刘如蓉,吴加芳还未完全适应全新的生活。他口中的“我老婆”,有时候 是石,有时候是刘,在同一个句子里同时提到两个女人的时候,他才会刻意把石称为“前妻”。

  没有适应的,还有来势汹汹的媒体攻势。不赡养老父,与亡妻经常吵架闹离婚,背妻是被娘家人所逼……年初,吴加 芳像明星一样被挖出或真或假的过去,记者像狗仔队一样,跑遍了他所有亲戚朋友家。每天早上老吴一开门,就有三四拨记者 等着他。

  从来没离开过汉旺的吴加芳,为了应付大江南北各路媒体,如今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邻居们善意地调侃:“如今 老吴是见过世面的人,跟我们都讲起普通话,标准得可以去主持电视节目。”

  每天到前妻墓前报平安

  关于吴加芳的一切故事,都源于女人。背妻一夕成名,再娶惹争议。但女人是缺不得的,在老吴看来,一个家没有女 人,就成不了家。

  吴加芳和石华琼的结婚证边角已有些磨损,但红艳依旧,发证日期是1986年4月25日。“结婚那年,我22岁 ,她21岁。我们在工地打工认识,都是汉旺老乡。1987年就牵了小孩(生了孩子)。1989年修起了老房子。”

  石华琼爱美,庭院里种着桃树、梨树、樱桃,树下还有一两株素白的野兰花。农闲时节,老吴出门去做建筑零工,石 华琼就牵着家里的狗在院子里望着,直到丈夫的背影被阳光越拖越长,最终消失不见。

  “幸福,真的是幸福。”老吴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地震前的家庭生活。“有人问我什么是幸福,我说是两个人生活在 一起,平平淡淡,没有牵挂,这就叫幸福。”

  石华琼娇小、皮肤白、带个眼镜,斯斯文文,吴加芳觉得她跟普通的农村妇女不一般,于是宠着她,没让她干过重活 ,即使妻子做饭的手艺一般,二十多年来老吴依然吃得津津有味。老吴包容的,还有妻子的“爱耍”。“女人干完屋里头的事 ,耍耍麻将也是很正常的。”他不忿,为什么到了有些媒体的笔下,亡妻竟成了好赌之人?两人的拌嘴竟成了闹离婚?

  地震前三天,夫妻俩吃中饭,吃的是韭菜炒鸡蛋和青椒肉丝。石华琼冷不丁说:“老公,这辈子我们是夫妻,下辈子 我还要嫁给你。”

  “你说啥子?”老吴愣了。

  石华琼一字一句地说:“下辈子我还要嫁给你,不为什么。”他没回答,只是夹了一筷子肉丝给妻子。

  老吴说,这辈子欠她这么多还没还够,怎么说下辈子呢?一件冬天的棕色短皮衣,领子的绒毛一闪一闪,这是石华琼 一辈子最贵重的衣服。这衣服花了300元,相当于老吴打半个月工的收入。“那还是我硬拉着她买的,她根本舍不得。”

  地震后,村里的老人告诉吴加芳:“如果当时你把这番对话告诉别人,石华琼说不定就不会遇难了。”吴加芳认为所 谓“说出来的鬼不害人”不过是迷信,但他想了一会后,很严肃地说:“我相信是天嫉妒了。夫妻太恩爱,过不到老。”

  如今,石华琼葬在老房子50米开外的麦田里。四月里成熟的麦田像极了毛绒绒温暖的毯子,石华琼枕着坟头的桃树 ,在零星的粉色花瓣中安详地睡去。每天老吴都要到妻子墓前,报个平安。

  “我和刘如蓉有缘”

  吴加芳背石华琼回家的摩托车,已经被地震博物馆收藏,博物馆贴了钱,他买了一辆三千多元的新摩托。老吴说,他 现在觉得最有纪念意义的宝贝,是至今仍立在院子里的救灾帐篷,那是他和刘如蓉的新房。

  快,太快了。对于这段新婚姻,几乎所有人都觉得来得突然,包括刘如蓉。

  45岁的刘如蓉说,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婚,离开儿子在深圳打工多年,还是有些经历的。“看完关于他的报道后,我 对他也有些好奇,觉得应该从朋友的角度去关心一下他,于是想方设法联系上他,但是没想到后来真的会和他结婚。”

  刘如蓉并不是第一位向老吴递橄榄枝的女人,在她之前,吴加芳收到过数十份快递或信件,里面传达着同样的主题— —嫁人就嫁吴加芳。“我都拒绝了。一是语言方面我觉得不能沟通,二是很多人都说自己有车有房,生活方面不用操心。我只 要听到谁说有车有房,我最反感。她们都让我离开这个伤心之地,5·12这么大的事儿我能忘记吗?不能!”

  去年11月18日,见面的第9天,两人谁都没告诉就到绵竹民政局领了证。吴加芳说:“刘如蓉跟我前妻很像,体 贴,细心,前妻养的狗第一次看到她就很亲热,我们有缘。”刘如蓉说:“我看到吴加芳那双满是青筋的手,就知道他是一个 朴实的男人。”

  消息传开,谩骂声随之而来,网民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他们不理解“情义男”为什么变得这么快。同村的老魏理解吴 加芳,他们是二十多年的邻居兼中学同学。“他痛苦,石华琼在天上也痛苦,何必呢?感情可以慢慢培养,但是总得先开始新 生活。”

  “我最矛盾了,你们谁都不知道。”让吴加芳为难的,不是网上的诅咒,而是他对两个女人同时存在的感情。

  12月,两人在深圳妇联的邀请下在深圳参加集体婚礼。婚礼场面隆重,红地毯,白婚纱,鲜花气球,还有过百名记 者围着。吴加芳挽着新婚妻子,想起和石华琼结婚的时候,到绵竹公园耍了一天,就算是结婚旅行。

  “她一个人在家里躺着,我在这边热热闹闹的。”吴加芳说自己高兴不起来,只能尽量维持表面上的平和。但他同时 小心翼翼地提着刘如蓉婚纱的裙摆,生怕被记者踩脏了。

  农历年,刘如蓉以新婚妻子的身份第一次住进了老吴的家,那个石华琼一手布置起来的农家小院。她说:“我每天观 察你,你老是望着前妻的墓。”

  “你不高兴我这么做?”

  “不是,你这么做是应该的,我就是因为这样才嫁给你。”

  盛名下的改变

  一位去年采访过吴加芳的记者说,今年再采访老吴,感觉他变了,说话真幽默,都快像个大学教授了。

  老吴爱看报刊,比如《故事会》、《读者》、《青年》。他对一些生活琐事的描述能力,大大超过了每一位来访者的 想象,他能详细地想起和石华琼相处的点滴,包括她喜欢桃红色的衣服,出门前抹发胶的习惯。

  被标签化为“情义男”之后,老吴被无数次问起他当日背妻的一切细节和往日的恩爱。他知道媒体要些什么,不要什 么。今年年初有媒体将他和父亲多年不和的事情写出来。还没等问完,吴加芳恍然大悟,“我知道,你说的是我的负面新闻! ”

  与父亲不和,说起来还是因为年轻时的石华琼和老父相处不好,结果双方各执一词。“像这样的家庭矛盾很多,如果 不是我被大家记得,也没人来关心这些。”农历新年期间,在刘如蓉和成都某报的牵线下,父子二人冰释前嫌。

  除了再婚,地震一年来吴加芳最重要的任务还是将新房子建起。这是吴加芳自18岁开始当建筑工人之后,第二次为 自己建房子。新房子150多平米,三房三厅,东南向,二楼是个平整的大露台,可以喝茶,晒稻谷。

  新房初具雏形,在深灰色的墙上不过刚抹平灰,通往二楼的楼梯依然是裸露的水泥。但这是吴加芳在采访期间第一次 流露出兴奋的神情,主动指着各个房间一一介绍。“这是给两个儿子的,这是我和刘如蓉的主人房,是套间,还带洗手间。”

  本来这个房子的地基应该在春节前就打好,但因为当时天天接待媒体,耽误不少时间。每次老吴开口骂了媒体几句, 总是不忘补上:“人家大老远跑来看你,拒绝人家不接受采访,良心上过不去。”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的是一口流利的普通 话。这个一辈子没离开过绵竹的农民,如今习惯性地说着普通话。只有当别人笑他,他才刻意地把口音换回去。

  邻居们对吴加芳的评价不错,简单来说,就是一个朴实的人,没有太多想法。但吴加芳知道,有人在背后嫉妒他。“ 以前记者来采访我背妻子的时候,村民都夸我对妻子确实好,是个好男人。现在负面新闻出来了,又改口说我跟妻子感情根本 不好,经常闹离婚。”

  村书记李本林说,他们就是眼红,以为老吴收了记者的钱。吴加芳还是想不通,也不知道这笔账该算在媒体头上,还 是那些前后矛盾的村民身上。

  老吴把自己描绘成媒体的遥控器,爱怎么捏就怎么捏。“把我吴家芳,想怎么捧就怎么捧,要捧多高就捧多高,要摔 多低就多低,摔下来还要压你两脚。”说这话的时候,又有一家外国杂志打来电话,约好明天来为他拍一组地震周年纪念照片 。

  “我就不是什么名人,人家名人是靠名声吃饭,而我是靠种地维持生活。所以我不愿意做名人,这个名人做得真累。 ”

  老吴想,要是有个两三天没有记者来采访,能专心盖房子,每天跟刘如蓉通个电话,一切就好了。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相关专题 南都周刊

相关链接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