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并不十分了解的情况下,我们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疏忽。”今天上午,本报记者独家采访了北京确诊病例的首诊医生、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抗感染科副教授郑波。郑波表示,任何一名医务工作者都会本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对人民负责的敬业精神,严格把好患者在医院就诊的第一关。
14日晚上,郑波上夜班。下午4时多,郑波像往常一样来到医院,穿上“洗手衣”,再套上隔离服,戴好帽子、口罩、手套、鞋套。晚上8时多,患者在妈妈的陪同下前来就诊。美国、发烧38℃……从患者口中说出的这些关键词,立即在郑波脑海里汇聚成一个词组:甲型H1N1流感疑似!
迅速做出判断之后,郑波立即向医院有关方面报告。北大医院各有关部门层层按照流程进行处理并向北京市疾控中心报告。这期间,患者进行了血象、胸片等相应检查。
接到报告后,北京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即赶到北大医院,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初筛。在这段时间内,患者的妈妈非常不安,“来回不停地走动。”郑波说,“我们不停地给她进行心理疏导,告诉她目前甲型H1N1流感的死亡率只有1%左右,可防可控可治。”在医生们的心理疏导之后,患者妈妈的情绪有所改善。
“我想,我是她在医院接触到的第一名医生,她对我会比较信任,所以,这两天我也一直在电话里对她进行心理疏导。”
15日凌晨,患者被120急救车转运到地坛医院。
本报记者 贾晓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