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希望它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狗 一位牧羊犬主人的新理想 见习记者 张秉璐 文 时报记者 王振宇 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02:14  青年时报

  时报讯 “据说在‘5·12’地震时,搜救犬发挥了不小作用,我也想把我的狗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狗。”

  杭州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会长、杭州北海信息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国民,养着5条边境牧羊犬。

  在5月10日结束的第39届中国纯种犬俱乐部苏州站(A级赛)暨绿光杯第三届苏州国际名犬展上,老沈的亮亮首次参赛,就夺得五项大奖。

  “像亮亮这样在国内繁殖、培养的边牧,首次参赛就能击败国内的顶尖高手——两条美国登陆犬,实在是出人意料。”

  边牧犬亮亮

  主人说,养我们比养车还贵

  我叫亮亮。我妈妈是韩国边境牧羊犬登陆冠军的后代,爸爸是澳大利亚边境牧羊犬登陆冠军,因此,我和我的姐弟都拥有纯正的血统。

  2007年时,主人花了35万把我妈妈买来,次年2月,便有了我们姐弟4个。

  专业人士说我们资质不错。为了打好基础,主人和他的4个同事一起培训我们,他们上网找资料,请教专家,不停摸索。

  为了保持身材,我们每天至少要跑50公里。我们早上爬龙井山、游太子湾、花圃,沿着西湖遛一圈,1小时就过去了。中午和晚上,我们还要运动。

  我们吃的是西红柿、玉米、牛肉、胡萝卜,这是主人摸索出来的配方。

  我替主人算过,我们一个月粮食就要花1000元左右,培训费3000元左右,加上陪练的几个人的工资2000多元。

  难怪主人说,养一条狗比养他的车还贵,主人说他这几年投在我们身上的钱,已近10万元。

  对社会有用的狗狗,要学会亲近人类

  我的训导员说,我看起来畏畏缩缩,但眼睛流露的情感让人很怜惜。我有点怕人,却又很喜欢跟人在一起。

  为了让我信任人类,他连买菜都要我跟着。起初我不适应,时间久了,看到陌生人都对我很友好,我就不怕了。

  我现在明白,想要成为一条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狗狗,就要多跟人接触,“环境锻炼”是必修课。突破了这一关,其余的训练都不在话下了。

  当我在第39届中国纯种犬俱乐部苏州站(A级赛)的比赛中,打败那两条美国登陆犬时,大家都为我骄傲,连我自己也没想到。

  亮亮主人

  想把边牧犬培养成搜救犬

  去年“5·12”大地震后,杭州派出了两条搜救犬“麦兜”和“巴蒂”。

  老沈的工作会涉及应急救援,经历了这些事件后,他更意识到搜救犬的重要性,“在国外,一条搜救犬比一套一二百万的设备还有用。我想结合我的行业特点,把我的边牧犬培养成搜救犬。”

  “现代人养狗,多数把它养成宠物狗,对狗的智力开发得很少。有些养狗者的不文明行为,还造成了负面影响。”老沈说。他想提倡文明养犬,更想带动起培养搜救犬的市场,让更多人明白,只要通过训练,大型犬是能在社会急需时派上用场的。

  “麦兜”的故事

  它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

  “麦兜”不是漫画里那只小猪,它是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的4岁搜救犬。

  詹志军是基地的训导员。2006年,他看着“麦兜”被送到基地,2008年,他已能带上“麦兜”去汶川了,到过滨江浦沿矿山搜救现场,还去了杭州地铁坍塌事故现场。

  “麦兜”是杭州最早的搜救犬,所以一有任务都会把它拉出去。

  每天早上5点不到,“麦兜”会第一个被带出去训练。内容是服从科目和搜救,时间为半小时左右。

  起初,这样的训练一天要做五六次,随着熟练程度的提高,如今,麦兜每周只需进行2次巩固训练。

  “‘麦兜’刚来的时候,还会打架呢,一条打5条。”训导员杨建国说。

  训练之初,“麦兜”会像所有狗一样,找到东西就连刨带吠,“在搜救现场,刨地不但救不了人,还会引起再次塌方。”

  为改掉“麦兜”的坏习惯,他们用了1个多月的时间。最后,“麦兜”才知道,要凭响亮的吠叫告诉救援人员地下有生命存在。

  “麦兜”的家共有8条搜救犬

  “麦兜”的家,在杭州市消防搜救犬训练基地,这是杭州唯一一个搜救犬训练基地,创始人是一对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夫妻。

  从2003年创始至今,他们花了近300万元引进纯种狗。每年,人和狗的开销是70万左右,而用在基地建设上的钱,已近2000万。其间也得到过一些补助,但杯水车薪。

  “搜救是人道主义行为。”基地的人说,一旦突发事件发生,他们都有义务这么做,没人会在那时在乎回报有多少。

  目前,基地里共有专职训导4名,20多条犬,像“麦兜”这样训练有素的搜救犬有8条,还有6条3个月大的拉布拉多犬,刚开始训练,剩余的是表演犬和用于繁殖的母犬,有金毛、拉布拉多、德牧、边牧等品种。

  为了生存,基地开出了一张《杭州消防犬基地对外训犬科目价格表》,接受社会驯养。价格分3500元和5000元两类。

  前几天,基地接到了沈国民的电话。杨建国表示,“想做搜救犬,不是训好了就能用的,平常要经常训练,巩固。狗一旦缺少训练,又会对动作生疏。”

  ■一座城市需要多少条搜救犬?

  搜救犬不但适用于地震、地铁搜救,也用于建筑物坍塌、矿山坍塌、矿井坍塌、泥石流、山体滑坡、森林搜救等援救。

  目前,杭州只有基地的8条成年搜救犬。

  杨建国打了个比方,“一栋5层的楼房坍塌,三四条搜救犬轮流上就够了,如果是一个城市呢?况且,一条犬工作的时间、精力都不一样,一般1-2小时后就要休息了。”

  一个城市到底需要配备多少条搜救犬,这个谁也说不上来,但唯一能确定的是,8条远远不够。

  “但也不是越多越好。”杨建国不赞同大量驯养搜救犬,“搜救犬大量培养也并非个人行为,这些搜救犬需要不间断地训练、喂养,而灾情也并非天天都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