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路堵后乘客把司机当成“出气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04:31  今日早报

  路堵后乘客把司机当成“出气筒”

  心理老师跟车辅导帮司机“解气”

  □通讯员 陈继成 本报记者 金振东

  早报讯 每天握着方向盘,盯着单一的马路,枯燥地往返于同一条线路,一坐至少是8个钟头,还不得不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公交司机每时每刻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为了让司机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健康的心态,这几天,杭州公交三公司专门聘请了杭师大心理专业的师生,组成“心理辅导队”,率先在305路上,对司机进行跟班式辅导。

  路太堵乘客找司机出气

  昨天上午9点多,记者来到305路笕桥起点站。站内等车的乘客排起了长龙。305路从笕桥到延安路,笕桥附近的居民到市中心购物或是到西湖边游玩,大多都坐这趟公交车,所以双休日乘客特别多。

  9点半,陈师傅载着满满一车人出发了,杭师大心理专业的钱老师带着一位学生也跟着上了车。因为公交集团有规定,司机在开车途中不能和乘客聊天,所以心理老师只能观察。

  当车开到秋涛路濮家新村附近时,车速突然放慢了,还不停地颠簸。原来这段路正在修路,车开不快,只能像蜗牛一样挪动,而且路面还高低不平。

  “这车怎么10分钟才爬了一炮仗路。”闷热的车厢内,不少乘客开始焦躁起来。一些乘客无处发泄,就一股脑儿把怨气撒在了陈师傅身上。

  陈师傅无奈地摇着头,欲言又止,不知道该怎么解释,任凭乘客把他当“出气筒”。

  “这种情况很多见,关键要看司机的处理方式。”跟车的钱老师说:“当时司机的心理状态很重要,如果碰到脾气冲的司机或者正好那时司机心情不好,很容易和乘客较劲,这样很容易越闹越僵,甚至影响行车安全。”

  钱老师的建议是,司机应该心平气和向乘客解释,即便是开个玩笑也未尝不可,有时候沉默并不是最好的办法。

  外聘司机更应该自我释压

  在延安路终点站,钱老师和学生们还专门找了几个司机谈心。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牛晚,三餐不定,腰椎间盘突出、胃痛是常事。”外地司机小李抱怨说。

  “这些还不算,碰到一些不讲理的乘客,还要骂不还口,打不还手,忍气吞声,白受委屈。”司机老张开玩笑说:“社会上都说我们是城市的骆驼队,社会的出气筒。”

  记者发现,大多数公交司机长期处于高风险、高强度、高负荷的工作环境中,还时刻担心违章甚至闯祸,承受着来自乘客、单位的巨大压力。

  “心理压力往往会带来情绪波动,从而影响安全行车。”钱老师说:“特别是一些外聘司机,和本地司机不一样,他们很少有地方倾诉发泄,不良情绪长期压抑在心里,难免有一天会爆发。”

  钱老师说,司机们应该多找些倾诉的渠道,自我释压,同时在与乘客发生矛盾时,要巧妙地缓解冲突,单位也要时刻关心司机的情绪,如果哪个司机这几天心情很差,就尽量不要让他开车。

  心理辅导队要逐步推广

  调节司机心理,缓解压力,保持阳光心态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基础。为此,公交三公司将借助“外脑”,让杭师大的心理专家长期跟班,全面掌握司机的工作环境,找出引起司机情绪波动的原因及产生因素,对症下药,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方案。

  同时,在公司里建立心理工作室,通过心理专家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司机之间的互动,促进司机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并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增进自身的调节适应能力,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今后,杭师大心理专业的学生将分成8组,每组有一名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不定期地采取跟车、明查暗访、统一上课、个别交流等多种形式,搭建一个沟通化解误会的平台。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