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靠勤劳实现人生梦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06:42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阴祖峰

  2008年,46岁的吴兆彬带着妻子去了鼓浪屿旅游,两个黑土地上的农民面对蔚蓝的大海,对生活开始了新的期盼……从一个到处打散工的瓦匠,到今天月收入千余元的私营企业副厂长,二十多年来,吴兆彬用他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许下的梦想。

  专砌样板墙的瓦工

  面貌黝黑的吴兆彬是双城周家镇东宁村人,家里种着15亩地,每年吃喝不愁,可也没有富余。年轻的吴兆彬那时想法简单,就是想让家里住上砖瓦房、过得更好,1982年,19岁的吴兆彬成了东宁村进城务工的第一批村民。

  吃苦耐劳、人工低廉是那时农民工的普遍特点。进城后,吴兆彬开始不固定地在一个个建筑队做瓦匠,尽管每天累得腰酸腿疼,但收入却只有6元/天,这一干就是10年。10年间,他走过黑龙江省的许多城市,留下了大量“作品”;由于技术纯熟,他成了各工程队的“样板墙专业户”。尽管也曾被拖欠过工资,可他还是乐观地期待着梦想的实现。

  1997年,吴兆彬用打工攒下的9万元钱加上借的3万元钱盖了三间砖瓦房,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也都置办齐了,老父亲乐了,妻子也乐了。凭借着一双勤劳的双手,“小吴”成了东宁村年轻人的榜样。

  爱琢磨的水泥管厂工人

  1998年5月,成立不久的哈尔滨天昊水泥管厂到镇里招工,怀着对城市的梦想,吴兆彬告别了妻儿,再次走出了乡村。

  进厂后,吴兆彬从事的第一个工种是装卸工,每月工资800元。由于工厂人少活儿多,所以每个工人都身兼多职,吴兆彬先后当过钢筋工、水泥工、木工、吊车工、电焊工……初中没毕业的他每到一个岗位都保持着“爱琢磨”的习惯。做装卸工的时候,他用废旧轮胎搭成“马道”用绳索套住水泥管运输,不仅保证了安全和质量,还节省了使用吊车的装卸费用,工友们都亲切地称这为“吴氏装卸法”;做水泥工的时候,他发现2.3米直径的排水管由于体积和重量的原因吊装起来十分费事,吊钩处又经常出现细小的裂纹,经过几次试验,他提出了移动吊钩位置的设想,经采纳后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技术负责人感慨地说:“老吴把用了十几年的标准模具都给改进了!”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2005年,吴兆彬被提拔为车间主任。2006年,吴兆彬成为了香坊区幸福镇党委所属的党组织中首名入党的农民工。2009年对他来说可是双喜临门,他先是在年初被提拔为哈尔滨天昊水泥管厂副厂长,月薪涨到了1500元;前不久又被评为哈尔滨市第二届农民工劳动模范。从力工到蓝领、到企业领导,吴兆彬走过了漫长的20年,从来没有变过的,是他的勤劳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钢筋工出身的吴兆彬现在仍是一把好手。本报记者 阴祖峰 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