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3万平方米休闲广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06:53  沈阳网-沈阳晚报

  

3万平方米休闲广场

  

3万平方米休闲广场

  冲天炉

3万平方米休闲广场

  手扶拖拉机

3万平方米休闲广场

  工人村生活馆

  沈重老厂区未来:

  万平方米休闲广场

  几间老厂房、炼出共和国第一炉钢水的2号平炉都将原址保留,凸显广场的工业文化元素

  本报讯(记者 高晓红)沈重西迁后,老的厂址、厂房、设备将如何处置?昨日,铁西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一兵介绍说,这里将建一处3万平方米的休闲广场,并保留沈重的一些工业遗存。

  广场名字暂定为“重型广场”,是以工业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市民休闲娱乐广场,目前正在请同济大学专家设计方案。无论方案最后如何确定,都将保留几个重要的工业文化要素。最后一炉钢水浇铸成的“铁西NHI北方重工”9个大字,将放置在广场首要位置;老厂几间锯齿形的厂房不拆除,留在广场一角作展示;炼出共和国第一炉钢水的2号平炉原址保留不变;该厂拆除过程中,留下一些设备、材料,用它们来设计制造一座主体雕塑,并刻有沈重历史的介绍文字,矗立在广场中央。

  预计到10月底,沈重整体将搬迁完毕,届时广场建设启动,厂房拆除腾出净地,广场可进行部分硬覆盖或绿化,具备初步的休闲功能,明年再进行整体施工。

  铸造博物馆——

  马路上“捡”回最后的“金牛”

  17岁,他就在铸造厂工作,从学工到技师,他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在厂里工作了40年,与许多老技工一样,李喜昌师傅对铸造厂有着难以割舍的感情。工厂搬迁后,他开始为铸造博物馆收集老工厂的各种“宝贝”,作为博物馆的展品。 5月17日,记者走进铁西铸造博物馆,听他讲述他的那些宝贝和大工业时代的故事。

  1

  70多岁的“考勤板”

  ——考勤板在1937年“满洲住友金属株式会社奉天工厂”时开始使用,是铁西殖民工业、国民党统治时期工业和共和国工业发展史的见证。

  ——10吨冲天炉,每小时能熔化10吨铁水,是铸件生产中最为重要的设备,在铸造车间它就如同人的心脏。

  屡建战功的“冲天炉”

  2

  李师傅说,铸件生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艺过程,大小工序约50多道。其中,最为重要的设备就是这10吨冲天炉。李师傅介绍,这台冲天炉从1956年建成投产,为沈阳铸造厂立下汗马功劳,从这里熔化的铁水铸成的铸件遍布沈阳大小主机生产厂,并出口到美国、日本、蒙古、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它们为沈阳工业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啊!铁西的老工人们都舍不得它!”

  ——这台手扶拖拉机是1999年从铁西区出来的最后一批金牛101型手扶拖拉机。

  “捡”回来的拖拉机

  3

  博物馆里很多老的机器设备,都是李师傅他们从各个老工厂的废旧仓库捡回来的。一次,他在马路上发现一个老菜农的运菜车坏了,就去帮忙。仔细一瞧,老菜农的这台拖拉机竟是1999年从铁西区出来的最后一批金牛101型手扶拖拉机。当时,在市面上根本找不到这个型号的机器了,李师傅说,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最终他说服了老菜农,买下拖拉机,修理好后,放在了博物馆里展出。

  李师傅说,每次发现一种值得被展出来的机器时,他就像见到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一样高兴!

  本报记者 齐晓棠

  摄影 王晓辉

  工人村生活馆——

  5000多件展品记录难忘的日子

  随着新铁西的建设进程,老铁西的一些街区开始消失,包括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工人聚居区——沈阳工人村,也纳入到开发改造的范畴,但幸运的是,铁西区将工人村的一部分保留下来,建成博物馆,供人们参观,回忆当年生活在这里的难忘岁月。

  5月17日,本报记者来到工人村生活馆,50多年前人们生活的场景,就呈现在眼前。

  参与了共和国第一台电机的设计及试制工作的黄禄昶家,非常幸福地成为第一批住户,搬家时,工厂统一配给他家米箱、三屉桌,还有双人木床、老式大收音机、椅子等生活用品。

  黄禄昶家有4个孩子,为节省空间,黄禄昶在里屋孩子的房间打了一个大通铺。

  当年,“大合社”、“小合社”就是工人村居民的主要副食供应地。土豆、黄瓜、白菜……居民们凭票购物,蔬菜的品种非常单一,一块简陋的木制小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着蔬菜的价格。菜价都是几分钱一斤,10块豆腐2角钱。那时候的居民们买肉时,都愿意挑肥的买,用肥肉榨出来的油还可以炒菜。

  工人村里的第一粮店成立于1953年,一直到80年代初期都是按计划供应。

  工人村的幼儿园里有一个格子木柜,每个格子里都放着一个白色的茶缸或小铁碗,红色亮漆的手风琴,老式的脚踏琴,刷着白色油漆的小木椅子等。当时幼儿园的孩子都是长托,吃国家供应的细粮。因为条件简陋,学生上小学要从家里自带小板凳到学校上课。抗大小学是文革特定时期的产物,1976年撤消了。

  为了复原当年“大合社”、粮站、邮局、抗大小学、幼儿园等原貌,许多老退休干部、老工人纷纷捐出自家珍藏的老摆设、老物件、老照片、老票据等共计5000多件。

  本报记者 齐晓棠摄影 王晓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