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下一站非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14:07  新世纪周刊

  大学生:下一站非洲

  ——专访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局长康妮(Constance Thomas)

  面临毕业的大学生除了要降低他们的工作预期,还要拓展他们的求职领域

  ■本刊记者/欧阳海燕

  这或许是近年来最坏的一个年份。

  全球金融危机已经转化为就业危机。年初,国际劳工组织发布“2009年全球就业趋势报告”称,最坏的预计是,今年底会有5100万人丢掉饭碗,全球失业率将上升到7.1%,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

  而且,家庭人均生活费不足每人每天2美元的贫困劳工的数量,可能从12亿增至14亿,达到全部劳工总数的45%。

  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正处在至少10年的最低水平,劳动力市场遭遇剧烈冲击。农民工和大学毕业生,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就业群体。

  中国政府承受着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对数量创纪录的610万应届毕业生,和1100万没有找到工作的返城农民工,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可以这样判断,当前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

  但这或许也是一个重新审视社会政策的好时机。“中国可借此机会改善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城乡之间的平衡、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平衡。”康妮说,国际劳工组织将会一如既往地为政府、雇主和工人组织三方搭建对话平台,共同努力使中国最先走出危机,并期待将中国经验与他国分享。

  就业市场可能从明年初复苏

  你怎么看中国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其他国家比,中国有什么特点?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劳工市场,是世界工业的中心。在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中国当然未能幸免。经济衰退对中国沿海地区的出口型及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造成了尤其严重的影响,工厂破产或临时停产,很多工人失去了工作。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基础较好。中国财政状况较好,具有较强的财政调剂能力,具有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财政基础;中国外汇储备充足,这在应对外资可能流出、保持人民币稳定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中国比其他国家更有能力去应对这场金融危机。

  中国政府很快推出了一揽子刺激经济的计划,并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刺激就业。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反应,中国要强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中国有望最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黑暗隧道,见到经济复苏的曙光。

  你觉得中国能从这场金融危机中吸取什么教训?

  这是一个重新审视社会政策的好时机。中国可以借这个机会更加注重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更好地创造国内需求,而不是一味地依赖出口。很多政策还要延续,但可以使它们更加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

  你如何评价中国推出的一揽子促进就业计划的落实情况?

  为了应对这场金融危机对就业造成的影响,中国政府很快推出了促进经济、稳定就业的一揽子计划,这些计划很好。但目前需要把这些计划落在实处。如果缺乏配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就业计划就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中国政府能够做到这一点,但是可能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此外,我们还希望在劳动力密集的地方,有更多的公共项目,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你们预计就业市场什么时候可以复苏?

  今年3月,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一份名为《金融和经济危机:体面劳动的应对策略》的报告,分析了各国为应对金融和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与就业市场的关系。我们发现,如果在近三个月中协调采取措施来实施经济刺激方案,就业市场会从明年初开始恢复。如果行动延迟六个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就业市场也只能从2011年开始恢复。

  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中,你最担心什么?

  我最担心非正规就业者的增加。无论在农村还是城市,非正规就业者普遍缺乏社会保护。在就业市场,一旦非正规就业开始,就很难促使其向正规就业转变。即使金融危机结束,也很难扭转。

  农民工要提高选择工作的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就业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在中国,金融危机演化而成的就业危机,对农民工群体似乎伤害最大。

  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工业企业的影响,其中又以对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型企业的影响比较大。在这些企业中,农民工是主体,所以农民工受到的冲击最大。

  我们对返乡农民工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在他们中间,只有10%的人真正想留在农村当农民,少部分人想在自己的家乡创业,更多的人还是想回到城市工作。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大多数人没什么技术,单纯依靠出卖劳动力。虽然中国目前对于低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仍然很大,但雇佣不同技术层次的工人却是发展趋势。

  我们正在开展一项30万人的就业和培训计划,帮助低技术农民工找出路。我们的目的是,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从而提高他们选择工作的能力,而不是单纯给他们一份劳动密集型工作。我们能做的,是在一个地方开一个短期培训班,给农民工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教育。继而发挥桥梁作用,将培训和他们将来的工作连接起来。这种培训班,对于具有一定技能的农民工,也是有效的。

  为了更好地应对就业危机,我们还必须跟踪农民工的迁移脚步,比如他们从东部沿海城市移动到中西部有发展潜力的二、三级城市,以及时调整促进就业和培训计划。

  要解决就业问题,就需先保住企业。如何平衡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

  在中国,我们将敦促对中小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的支持,因为它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带来就业。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劳动者个人的合法需求和社会保障的要求。还需要加强工人与雇主的对话,来共同抵御金融危机对企业和就业带来的影响。促使雇主采取更多灵活的措施,比如减少工作时间等,尽量避免裁员。此外,我们还将进一步强化政府、雇主和劳工组织代表三方对话机制,并利用它推动不断发展的各方彼此相适应,同时保障劳动者在工作中的基本权利能够得到尊重。

  大学生不应放弃任何机会

  中国高校毕业生今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今年,中国将有610万高校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年《经济蓝皮书》显示,2008年中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为70%。即便不考虑金融危机的影响,按这个比率,2009年至少有180万离开校园的大学生很难找到工作。

  中国今年有600万应届毕业生,还有去年毕业至今没有找到工作的100多万学生,加在一起,是700多万的就业压力。这是一个很高的数目,对劳动力市场构成相当大的压力。对于这些毕业生,首先要鼓励他们到社会上的实际工作岗位上去。如果一时找不到工作,也可以争取留在学校做教学助理。还可以鼓励他们去非洲等地支援国际援助计划,比如去非洲国家做营养师。我们希望这个建议早日讨论通过。

  我们特别希望政府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去年,中国有100多所大学推出了创业相关培训课程,这是中国政府引导大学毕业生以独立创业代替传统就业观念的举措之一。今后这一计划还将被扩大。

  对于增加就业,我们也引导大学毕业生参与一项“绿色就业促进计划”。绿色工作,可以帮助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能源、原材料和水的消耗,并减少所有形式的浪费和污染。这个计划本身挑战人的智慧,你需要想方设法,在考虑环境的产业领域创造就业机会。3月,我们和来自印度、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年轻企业家座谈,讨论“绿色就业促进计划”在该国的实施情况,分享他们的想法和经验。在中国,我们已经做好准备开始这一计划,只等着学生毕业去参加。

  国家需要对创办绿色企业的毕业生,有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励的效果。中国自去年年底推出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并放开信贷供给后,银行贷款出现了爆炸式增长,但是其他金融扶持措施,比如支持个人创业的融资支持,到现在还没有落实到位。现在,600多万学生毕业在即,我们希望届时会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你觉得今年毕业的大学生,要如何调整心态,去面对这个前所未有的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学生除了要降低他们的工作预期,还要拓展他们的求职领域。对任何机会不应拒绝。还要懂得如何创造,而不是只做现成的工作。他们需要对未来多些想象力,多想想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而不是只盯着自己想要做的事。

  也许,他们获得第一份工作所需要的时间,要比想象中长。但这未必意味着浪费时间。他们可以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这段时间,去选择一个培训班,尽可能提高自己的技能。

  他们也可以加入一个非营利机构,做一些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环境的好事。

  (感谢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媒体信息官员Lawrence Ong对采访提供的支持)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