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盈安、肖玉萍初入十堰市孝老爱亲模范推荐候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15:19  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通讯员罗立政、桂绪成)竹溪县民政局干部马盈安、肖玉萍初入十堰市推荐评选的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

  根据全国、湖北省推荐评选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和十堰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老龄办、市总工会、市妇联、共青团十堰市委联合公告精神,现将两位推荐评选的候选人的主要事迹分别公示如下。

  主要事迹介绍:

  马盈安

  战旗猎猎见真情,碧水滔滔尽孝心。

  马盈安,男,现年44岁,现任竹溪县民政局光荣院副院长。23年来,他悉心照顾战友周奇林烈士母亲的感人事迹在竹溪传为美谈。多年来,多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民政工作先进个人”和“敬业奉献标兵”等荣誉称号,成为全系统学习的先进典范。2008年3月曾作为全县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教育活动的先进典型全县推广,巡回报告先进事迹;2008年6月被推荐为全县首届助人为乐模范。

  1984年5月,马盈安所在的部队执行中央军委的命令,开赴云南麻粟坡县参加者阴山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他们师抽调一个连上前线,他和他的老乡周奇林、夏尊明入选。马盈安当时给师参谋长当警卫员,在外执行演习任务还不知道上前线的消息。参谋长无意中对他说部队要轮训,他听说后向首长要求上前线,当时参战的部队马上就要出发了,他硬是缠着首长用车把他送过去,开了个后门上了云南前线。到达目的地后,经过一个月的战前训练,他被安排到者阴山担任抓俘虏搜集情报战斗任务。者阴山位于云南省麻栗坡到杨万乡对面,植被茂密,山势险峻,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1984年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主战场之一。亚热带季风气候充沛的雨量,使该地区空气异常潮湿,地表湿度大,这也让他们非常不适应,马盈安的严重风湿病就是那时得的。他所在的连队是侦察连,侦察兵要比普通士兵忍受更加恶劣的环境,执行一些极危险的任务,在一次行动中,他们足足潜伏了18天。

  在他们连队还有一位享誉全国的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党的十七大代表丁晓兵。他们连队进入者阴山后,昼伏夜出,抓俘虏、搜集情报,出色的完成了各种侦察任务。由于周奇林表现突出,还被火线提升为副班长。

  1984年月10月28日清晨,者阴山还是那么湿润,雾气笼罩的815高地,显得那么安静。周奇林所在的俘虏组由连长带领。已悄悄潜伏到位,马盈安所在的掩护组也将目光牢牢锁定在敌方阵地上,稍有异常他们将掩护捕俘组撤离。7点30分,两个敌兵向捕俘组的潜伏点走来。当前面一个敌兵离周奇林一米左右时,周奇林一跃而起,将他扑倒在地,其他捕俘组成员也扑了过来。后一个敌兵见情况不妙,掉头就往回跑。这时,敌人阵地也发现了捕俘组,顿时枪声大作,敌人疯狂地向周奇林和他的战友扫射。此时,掩护组的枪声也响了起来。

  捕俘组的连长见已经暴露,忙招呼其他人赶紧撤。周奇林和另两名战友拖着俘虏向我方狂奔,其中一名就是丁晓兵。在奔跑的途中,负隅顽抗的俘虏挣扎着拉燃了身上的手雷。当青烟升起,连长“散开”的声音还没出口,手雷就爆炸了。而当时他们离敌人的阵地只有40米。硝烟散尽,马盈安第一个冲下了山,只见周奇林浑身是血,仰面倒在地上,丁晓兵的一只胳膊被炸飞,另一名战友也负了重伤,一位捕俘组的班长见到周奇林的惨状,哭了起来。他见状,赶紧让那名班长将周奇林抱放到他背上,要背他回去。当时,他相信周奇林没有死。可当他捏住周奇林的手腕时,心里顿时凉了。周奇林的骨头好像被震碎了,一使劲都能捏到一起,越跑越觉得背上的周奇林格外重,格外的凉。背着他跑了3里地,赶到接应地点时,浑身是血的他看着浑身是血的周奇林,再也控制不住了,放声痛哭。不一会确切消息传来,周奇林牺牲了。

  从此,他更加沉默寡言。连长为这次行动要给他请记二等功,他却含着泪顶了一句:“我的战友、我的兄弟都死了,拿奖章有什么用?”此后,每当侦察连接到任务,他都参加一次不落,就是想着给周奇林报仇。1985年正月,在一次袭击捕俘战斗中,他又一次荣立二等功。1985年12月,马盈安带着一身伤痛、两枚奖章和对周奇林的无限哀思,退伍回到了竹溪。而他的老乡、战友、兄弟――21岁的周奇林,被追为革命烈士,荣记一等功,长眠于我国西南边陲的者阴山上。

  退伍后他第一件事,就是马上赶到周奇林家。周奇林的母亲秦明秀看到他,仿佛又见到她最疼爱的小儿子,紧紧地抱着马盈安放声大哭,他也止不住泪流满面,千言万语的安慰着老人,老人拉着他的手悲切的说:“我就这一个亲生儿子,我也知道他为国牺牲光荣,也是我这个做母亲的光荣,可是我心里实在是迈不过这道坎呀!”此时,他知道老人家是对儿子的无限思念,便压抑着悲痛对老人说:“老人家,您别哭了,以后您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吧”。秦明秀看着他诚恳的目光,点了点头。

  此后,他为自己有了一个新母亲而自豪,无论大事小事他都要去看一看老人家,就连自己的终身大事也要去征求她的意见,1986年他结婚时,他和妻子买了礼物去看望老人家,老人家高兴地说:“孩子呀,你真是我的好儿子呀!”每逢过年过节、老人的生日,他都要去给她老人家拜年、祝寿。有时约上几个战友到老人家去热闹一下,让老人家早日从悲痛中走出来。

  1999年,他从县福利院调到县光荣院工作,离秦明秀老人的家更近了,去得也更频繁了。来来往往,他都要到他家打一站。周奇林的哥哥周奇成也非常喜欢他这个“新兄弟”。他们家里有事,只要招呼一声他就过去了。2005年秋季,秦明秀在家不慎把腿摔骨折了,周奇成不巧正在外办事,儿媳妇一个人又抱不动老人。得到消息后他连忙赶到他们家,把老人送到医院,抱上扶下,床前床后照顾了一个多星期。去年7月,79岁的秦明秀去世,得知消息后,他为老人家披麻戴孝,两天两夜没合眼,直到把老人送上山。

  有人说他太傻,但他觉得心里很踏实,因为做了一件有德的事,通过这件事,能够慰藉老烈属悲切的心,能够弘扬做人的高尚情操。

  县光荣院供养的对象是老烈属、残疾军人、复员军人,这里收养的56名孤老优抚对象是为祖国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牺牲和贡献的“老功臣”。光荣院的工作任务就是为“老功臣”们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无微不至的照顾好老人的身体,服侍好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们,幸福安度晚年。他自1999年调到光荣院后,为“老功臣”服务近10年。在近10年的时间里,他从接收老人入院,到为老人端水、送饭、送生病的老人到医院治疗等脏活、累活统统都干过。他分管光荣院的福利生产工作后,起早贪黑,既是管理员,又是生产员。2000年,光荣院为解决供养经费不足的问题,新上了型煤生产加工项目,为了节省开支,管理干部齐上阵。他白天开着三轮车进城挨家挨户送煤球,晚上与大家一起加班加点做煤球。几个月下来,他忍着严重的风湿病疼痛(夏天要穿秋裤,上楼都很困难),当年实现纯收入4万多元,极大地改善了院民生活。虽然他拖着一身的病痛,但为了让老功臣们生活得更好,他同其他同志一道种粮、种菜、养鸡、养猪,不管是挑大粪这种脏活,还是挖地这种重活,他都抢在前面带头干。亲戚朋友说:“你是啥国家干部,简直跟农民一样,净干些挑大粪挖地的活。”他侄子说他是泥腿子干部,他们说的是真话,他也不气馁,因为他觉得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些老功臣。

  2002年冬月初十,烈属黎时荣突发疾病,凌晨两点多钟,护理人员一个电话打到他家里,听到老人病重的消息后,他立即披衣起床,骑上摩托车就往光荣院赶,一路上刺骨的寒风吹的他那双风湿的腿瑟瑟发抖,开始是钻心的痛,后来就麻木了,连踩刹车都不行,他又急又痛又怕,急的是老人的病,痛的是自己的病,怕的是踩不到刹车会摔坏,好不容易赶到光荣院,急忙来到老人床前背起老人就下楼,由于腿还是麻木的,下楼时双腿一下子象失灵了一样跪在了地上,幸亏同事们扶着老人,才没把他和老人摔坏。但他还是咬紧牙关撑着站了起来,硬是坚持把老人送到医院治疗。老人的病好了,可他腿上却添了几块新伤。妻子见他经常拖着带病的身体拼命干,心疼地说:“你是对国家有功的人,腿疼的那么厉害,为什么不给领导反映,请领导照顾一下呢?”别人也说,你不顾自己的身体,坚持工作图个啥。但他却对他们说:“比起牺牲的战友,我是非常幸福的,再说这项工作我愿意干。”是啊,想起牺牲的战友和无数革命先烈,他们连生命都舍得,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2004年1月,64岁的桂德崇老人突患急性脑血管及心血管病,生命垂危。得知消息,当时正请病假在家休息的他二话没说立即赶到院里和院长一起把老人送到医院,四天四夜的抢救老人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没有留下一点儿后遗症。四天四夜他守护在ICU病房,日夜没有合眼地盯着老人的每一点细微表情和变化,这也让他的风湿腿越发疼痛和严重,时间久了几乎不能站直行走,院长和同事劝他回家休息,而他却说:院里还有那多老人需要照顾,工作那么忙,你们就不要操心这里,我一定把老人照顾好,老人没好我也不会走。同事们都拗不过他,只好随他去了。经过他的细心照顾老人终于脱离了危险,之后的一个多月他一直守在老人的病床前,喂水、喂饭,变着花样调节老人的口味。隔几天就为老人擦洗一下身子,每天端屎端尿,从没有嫌弃过老人,快过春节了,老人康复出院了,而他却瘦了一大圈,但他却开心地像个孩子,激动地说:只要老人病好了,我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十多年来,他就是这样,总坚持一个不变的信念不动摇,坚守服务的对象是人民的功臣,他们在不同的革命时期,为了祖国的事业,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能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一种光荣,也是一种责任。视老人为亲人,视功臣为长辈,十多年来,他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扎扎实实工作,用真情和汗水义无反顾、无怨无悔为老功臣们服务,为烈属们尽孝。就如那者阴山上被称为“英雄花”的木棉花,年年花开似锦、姹紫烟红,就如那滔滔的溪河水,绵延千里、川流不息,谱写着人间的真情大爱。

  肖玉萍

  甘为孤儿的“妈妈”,愿做孤老的“女儿”

  肖玉萍,女,现年47岁,是竹溪县民政局社会福利院的一名普通职工。

  肖玉萍从事民政护理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20多年来,她每天都重复做着非常枯燥的护理工作,虽然,在许多人眼里,所做的是伺候人的下等工作。但是,她对自己的选择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她也曾是县福利院收养的孤儿,是党和政府给了她生命,她只是用不断的奉献来回报。她愿意把它理解为甘于平凡,默默奉献,用心温暖心,用爱呼唤爱,用自己炽热的感情帮助孤寡残幼。20多年,她护理过数不清的孤儿孤老,也成了许多老院民的“女儿”、小院民的“妈妈”。

  肖玉萍3岁时被县福利院收养,今年47岁,40多年的岁月,从一个被收养的孤儿,成为福利院护理班的班长,其间有身份的变化与心理的转换,但是一直没有变的是“心中有爱”。对收养和抚育她长大的阿姨她有“感激的爱”,对孤寡老人她有“关心的爱”,对孤残儿童她有“呵护的爱”。

  竹溪福利院有一个孤儿,叫余宝娣,现在已经是个大学生了。小宝娣刚来福利院时,骨瘦如柴,身体非常虚弱,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一大截,一口饭没吃好就拉肚子,稍微不注意就感冒发烧。为了让她能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在照料好其他院民的同时,一日三餐专门为她调剂饭菜,照料她穿衣洗澡,每天晚上都是守护在孩子的床前,等她睡了肖玉萍才休息,那时她自己还没有成家,有时就陪着孩子一起睡,每天半夜起来为孩子掖被子,2002年,余宝娣患鼻息肉,到十堰人民医院做切除手术,她一直陪着余住了半个多月医院,用心的照料她,同病室的人都以为是她的妈妈。看着孩子一天一天健壮起来,肖玉萍真的象一个妈妈一样自豪。在福利院,象余宝娣这样的孤儿有20多个,孩子们的成长,无时不牵挂在的心。残疾孩子龚珊珊,刚来福利院时还不到4岁,不但不会讲话,而且下肢扭曲变形,不能站立。很多人都说:“这个孩子能养的活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多个不眠的夜晚,她心贴心的为孩子护理,无数个重复的白昼,她手把手地帮她进行康复锻炼。渐渐地,小珊珊能站直了,能在她的搀扶下迈步了,还能咿呀学语了。有一天,肖玉萍正在教她说话,突然孩子叫了一声“妈妈”,感觉心里有什么东西刺了一下,眼泪忍都忍不住的流了下来,也许孩子并不是把她当作妈妈来叫,但是肖玉萍不在意,上千个日日夜夜的操劳,含辛茹苦的付出,有了这句“妈妈”已经足够了。

  肖玉萍做护理工作20多年,几乎每天的工作都是擦屎擦尿、端茶递水,伺候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和小孩。为患便秘的老人抠过屎,为患哮喘的病人吸过痰,为去世的老人洗过澡……还有许许多多在自己家人面前没有做过的事,在他们面前我很自然地做了。

  86岁的吴秀兰老奶奶,是肖玉萍所在的福利院收的自费代养老人,她中风导致瘫痪,由于长年卧床,记得刚来时,四肢严重扭曲变形,身上长满褥疮,手掌也严重溃烂了,全身散发着恶臭味,她们没有一个人嫌弃她,端热水给老人彻底清洗,换上干净的衣被,拿碘酒仔仔细细地给老人擦洗、上药,为了防止老人的手感染,肖玉萍用药棉将老人的手指相互隔离。老人舒舒服服地睡着了,她们护理人员都累得满头大汗,腰痛和伸都伸不直。

  郑昌秀老奶奶患有间歇性精神病,2006年上半年摔断的小腿,下半年又摔折了胳膊,卧床不起一年多。院里每年都有为全县特困户加工冬衣被的任务,近4000套冬寒衣被,每年有9个月时间我们天天都要加班加点在加工车间工作,老人要住院治疗,为了不影响其他工作和加工任务,在院长周益芬同志的带领下,全院人员齐上阵,轮流照料老人,她们没有一个人因为怕脏、怕累、怕麻烦而怠慢了老人,从喝水吃饭、打针服药到洗头洗澡、排大小便,我们一点一滴精心照料,日夜陪伴。在中医院先后住了两个多月院,医院的护士们看到后都敬佩地说:“就算是老人的亲女儿也未必会照顾的这么周到、细致。”

  还有该院收养的残疾人刘惠芳,患有脊椎性尿失禁,去年在十堰太和医院治疗,院里安排我护理。当时肖玉萍自己也刚刚是患胃出血,在十堰治愈不久,还处在恢复期。护理初期,病人小便失禁全靠导尿管排尿,医生担心她工作量大,劝她少给病人喝水,她总是根据病人需要,想着自己多跑几趟没啥。病人做尿道改道手术,术后反应非常强烈,每次吃东西都会呕吐。她在一起吃饭时,她吐的一地秽物,她要放下自己的碗赶紧收拾,收拾完了自己再吃饭,怎么也咽不下去,一阵阵的恶心让我术后还没有完全恢复的胃隐隐作痛。一个多月的护理,她是靠自己的意志、靠一种对工作的责任坚持了下来。

  肖玉萍的家住在福利院里,丈夫老杨在汇湾水文站工作,一年在家时间总共不到一个月,每次他回来,她总难得给他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说几句夫妻间的亲热话。他也埋怨过她,但是时间长了,也慢慢理解她了,用他的话说:“她是那的个人”。在她的带动下,他也爱上了院民们,同大家相处的十分和谐了。每年大年三十,肖玉萍要给院民们准备吃的、穿的,要换、要洗,别人怎么忙年,肖玉萍就怎么忙碌,团年饭做好了,他和女儿总是等我忙完了才叫她。团罢了年,担心院里的老人、小孩吃坏了,闹肚子,肖玉萍又去给老人、小孩泡浓茶消食,家里一大摊子总是他们父女俩收拾。他知道在家人面前肖玉萍不是个合格的妻子,更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肖玉萍女儿经常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你对他们比对我还好”。每次女儿这样说,她的心里总是酸酸地。2005年,女儿还在黄石读书时,肖玉萍到武汉出差,本来打算坐2个小时车去学校看看女儿,但想到单位正急等加工用的材料,就取消了黄石之行,女儿在校门口等到半夜,等来的却是“妈妈回去了”的电话,那一刻,女儿在电话那头哭,肖玉萍在电话这头哭。

  作为一名平凡而普通的护理员,肖玉萍已经这样做了20多年了,肖玉萍觉得这是她的本职工作,并没有比别人做的更多、更好。肖玉萍常说:“我她在一本杂志上看过这样一句话‘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秘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我今天所做的,也许明天就会被人遗忘,不管怎样,我还是要做。我知道我今天所做的,必然会被遗忘,但是我还是会做。是什么让我有如此坚定的信念,是‘反哺’,是爱的传递,是我心中被种下了爱的种子,它已经发芽长成了大树。”

  肖玉萍立足岗位,以饱满的热情、加扎实的作风、细致的工作、人性化的服务,当好孤儿们的“妈妈”,做好孤寡老人的“女儿”。把自己的精力和心血全部奉献给养育她的福利院。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