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汉科技学院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提前找到好工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8日15:30  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 (通讯员余鹏 漆晚霞)通过参加由老师接手的企业研发项目,给老师帮忙的大四毕业生全都轻松地找到了对口的好工作。17日,记者从武汉科技学院获悉,该校计算机科学学院从前年开始试点的“一师多徒”式学生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从下学期起将逐步在全院所有骨干教师身上实行。

  当别的同学还在为找工作、做毕业论文而忙碌甚至发愁的时候,武汉科技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李进同学虽然还没有办理毕业手续,却早以坐在了武汉东讯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电脑前。在大二下学期的时候,他就被学院里的尹业安老师招进了一支9人学生小组,和老师一起做“远程医疗监护系统”等嵌入式项目,两年的校园实战让他早已具备了足够的做项目的经验,并在今年年初的招聘会上挤掉了一些重点大学学生的“饭碗”。而据了解,这9人小组中的4名大四学生则全是通过参加招聘会而被广东、上海等地的企业所录用。

  尹业安是该校计算机学院副院长,经常会和一些企业、公司联系并合作一些项目。2007年,他和学院另外一位科研骨干老师开始负责试点一种新的学生培养模式,该模式简单的说就是“项目结合,优势互补”。“项目结合”表现在公司的项目、老师的课题和学生的作业相结合;“优势互补”表现在老师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调。“正是这种模式让我们带的毕业生们十分优秀,这几个毕业生不仅找的工作都很好,并且他们的毕业设计也非常不错,如果在那些设计的基础上稍作修改的话,就可以进行产品的开发。” 尹院长说到。

  刘波是该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大三学生,在一次计算机实验课上的出色表现,使他在当时的任课老师尹业安的心目中留下了良好印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尹老师发现刘波还有那么一点“小聪明”,思维也很活跃,还能经常性地提出一些富有创造力的想法。于是,在刘波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尹老师就把他招进了由自己负责培养的团队。现在,刘波正在独立设计英语学习的软件平台,用尹老师的话说,“他可以当小软件开发项目经理”。 “我们在给同学上课时,会注意观察他们的表现,发现有钻研能力的学生就会吸收到这个团队里来。” 尹老师说。

  由于自己为校外公司所做项目的需要,尹老师会为公司买一些硬件,而有些硬件在学校的实验室里是没有的。利用此项方便,尹老师会给所带的学生们“开小灶”,让学生们拿着购买来的硬件独立进行实验。“从做项目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正是这些不是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去接触的研究项目,给了我们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让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经验。”李进说。

  在和尹老师交谈时,记者发现尹老师的手机里保存着很多学生的电话,他说:“学生在学习上有了什么困惑,只要联系他,他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和解决。”尹老师还幽默地说到:“现在的情况证明像我这样一个老师带三、四个学生进行培养的模式是正确的,而如果以后学院的所有老师都能带几个学生,那么学生们在毕业的时候,就不会为找不到工作而发愁了。”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