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争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1: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新教改方案未定,改革试验则将在东中西纵深进行。

  本报记者获悉,珠三角教育改革或将取得“先行先试”政策。在广州、深圳和珠海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这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内容,现在这一改革试验有望在深圳率先落子。

  5月18日,本报记者从深圳市教育局获悉,深圳已决定向国家申请成为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加大教育改革创新力度,争取办学自主权。

  深圳向国家发改委报批的《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涉及的社会领域改革方面已经涵盖了“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的内容。同时,“争创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加快深圳大学改革发展”也被列为深圳市委市政府2009年20项重大调研课题。

  如果深圳获批,则成为继上海、天津、四川、重庆、武汉之后我国第六个省(市)、部共建的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深圳这项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方案中,“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和港深教育全面合作”是深圳争取的重要“先行先试”改革内容之一。

  “要办一流大学,就必须改变现在高校行政化的问题”

  深圳拟在教育综合改革方面有所突破,突出亮点即是高校办学体制。

  深圳市教育局局长张宝泉透露,通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深圳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这项一揽子改革计划,《纲要》给出了改革的方向,触及了教育体制改革的诸多敏感核心地带。如率先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和运作方式;改革应试教育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等。

  在办学模式上,将扩大高等教育办学自主权,推进高等学校治理模式改革;在运作模式上,将积极探索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在《纲要》中,深圳市也提出了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0年,重点引进3-5所国外知名大学到广州、深圳、珠海等城市合作举办高等教育机构,建成1-2所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高水平大学。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马敬仁16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表示,深圳要办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彻底变革,现行体制下是办不出一流大学的。“要办一流大学,就必须改变现在高校行政化的问题。而要解决高校行政化的问题,首先就要让教育家办大学。”马敬仁表示。

  作为此项改革的先行地,深圳在《方案》草案里已经勾画了路线图——逐步解决常住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创新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把深圳大学办成高水平、有特色的一流大学,加快筹建南方科技大学等。

  4月初,全国人大常委、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率队专门就创建现代大学制度等内容到深圳大学做专题调研。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张鸣向记者表示,“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和教授治校”是大学成功的基本原则,如果深圳能够在这些方面前进一步,将在中国现代大学制度建立上有所突破。

  但在目前体制下,如何创建现代大学制度,深圳要着手破解的一系列制度难题应是任重道远。

  本报记者获悉,深圳此次将把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寄希望于正在筹建中的南方科技大学。

  深港合作办学

  深圳高校办学体制改革的探路,或为另一项先行先试改革内容铺路:深港合作办学。本报记者获悉,深圳的《纲要》中,另一大亮点是,“加强与港澳和国外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合作办学”,这也是深圳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之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研究主任唐希文向本报记者表示,有望成为深港教育合作“试验田”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将考虑以高等教育为主,辅以高新科技研发设施和文化创意产业用途。

  深港教育合作提出由来已久,但之前主要还聚焦在基础教育方面。2005年,深圳市政府分别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2006年,双方举行姊妹学校启动仪式,双方各选出40所中小学校参与缔结计划进行交流。两地跨境学童去年达到6869人。

  今年年初,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亲自点题,广东省港澳办委托香港智经研究中心与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港深教育合作》的研究报告,报告为深港教育合作下一步政策去向投石问路。

  报告建议,随着香港和深圳交通的发展,往返两地更加便利,香港高校到深圳设立分校,以此突出“校区”的概念。建议称,与内地高校在深设立分支机构不同,港高校在深圳设立“分校”,实际运作上是香港高校有两个校区,分别在香港和深圳,相隔只有一小时左右的车程,完全可以视为同一所高校,同一位教师可以分别在两个校区授课,同一个学生可以分别在两个校区就读,两个校区的资源可以统一协调和分配。

  这一改革建议,有利于学生自由跨越港深两地,增加对两地社会的全面深入了解,同时深圳(内地)因素的增加,对于东南亚和台湾地区的学生入读香港高校更具有吸引力。

  这一报告的一些建议也意味深长。如香港可考虑以自负盈亏的市场原则,向深圳及内地有限度开放香港基础教育,以吸纳深圳富裕家庭的市场需求,解决香港中学收生不足问题。

  “关键是争取国家将香港、澳门涉及与内地教育合作的事宜,从涉外教育法律法规中抽出,从而为港澳教育机构进入内地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香港智经研究中心主席胡定旭表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中央政策组研究主任唐希文向本报记者表示,香港拥有国际认受度高的优质教育资源,深圳高速发展形成对教育的迫切需求,造就了两地教育有极大的互补空间。

  “但限于具体政策的限制和操作上的难度,两地教育交流仍然停留在较浅层次,尚未实现实质性进展。” 唐希文说。

  深圳教育综改区一旦获批,深港教育合作或将向高等教育纵深化进行。记者   钟良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教育 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