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进站上坡 出站下坡成都地铁一年省电上百万元

  不管是汽车、列车、飞机,从静止到匀速行驶时所消耗的能量最大,特别是地铁每站都要上下客,机车每次出站都会消耗巨大的电能。明年开通的成都地铁1号线,一种叫“地铁节能坡”的技术利用自然坡度,大大节约列车起步时所消耗的电能。此外,1号线还开全国先河,5公里路段使用自然通风井,不仅节约固定投资上千万元,后期运营每年也节约开支上百万元。

  节能坡

  进站上坡出站下坡 节约电能

  “节能坡”顾名思义就是把车站建在一个小坡上,车站本身会比列车运行的隧道区间高,从而形成一个小坡,地铁业内称为高站位、低区间。

  成都地铁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于波介绍说,地铁列车运行靠电能,有了“节能坡”,列车起步出站后就下坡,依靠惯性来助列车加速,可以节约电能。当列车进站时,需要减速,列车上坡可以起到自然减速作用,减少刹车系统磨损和制动电能。

  地铁1号线一期全线车站17个车站有15个应用了“节能坡”技术,“据初步测算,按照每天10对、20列列车计算,‘节能坡’一年可节约上百万元的电费。 ”目前正在建设当中的2号线和年内开建的4号线都会使用“节能坡”技术,并不断优化节能坡的倾斜度。

  通风井

  前面出气后面进气 吹自然风

  在高新区行政中心背后,路中间花坛上有数十个蓝色“小房子”,这些是1号线隧道“通风口”———自然通风井。“地铁1号线有5公里应用了自然通风井技术,仅基础投资就节约了上千万元,到后期运营每年可节约费用上百万元。”于波说,在高新站至世纪城站一段,每隔20多米就有一个隧道通风井。这是国内首次城市地铁区间隧道中采用自然通风模式,可为地铁“换气”,提高隧道和车站的含氧量,使车厢内空气更新鲜。

  据于波介绍,公安部直属的消防研究所前期已就区间隧道采用自然通风方式进行了模拟验证,证明在区间设置顶部自然通风井的活塞换气量,远大于列车正常运行时排热所需的换气量,在列车运行间隙以及夜间运行时,隧道内热空气因其密度差而产生的升力效应,经由自然通风井排出隧道,达到降低隧道温度的目的。通过现场热烟实验证明:采用“自然通风”段的区间隧道是能够满足通风功能要求的。通俗地讲,隧道和列车就好像是一个完整的“打气筒”,通过“打气筒”的活塞效应,利用活塞推力置换空气,以达到地铁自然通风。本报记者 张强 制图 刘飞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