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打造精品成为唯一的追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4:57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在山西怡园酒庄采访的日子里,记者一直在思索着一个问题:当打造精品成为唯一的追求时,能创造出怎样的市场奇迹?答案是:一切皆有可能!

  从送货上门到一瓶难求

  ——成功源于品质

  1997年,当怀抱打造中国最好的葡萄酒品牌远大志向的陈进强先生踌躇满志地重返山西这块黄土地时,他还没有料到:经过4年的辛勤耕耘,他生产出的第一批葡萄酒竟然连白白送货上门都受到了冷遇。

  作为怡园酒庄的创始人,陈进强的国产红酒梦源于一次高规格的宴会:一位老外直率地说,中国的菜很好,但中国的葡萄酒太差了。中国人做不了红酒。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陈进强的心。

  陈进强是印尼华侨。上世纪60年代回到内地,70年代在山西学习和生活。太原理工大学毕业后回到香港,后从事矿产等生意。

  陈进强和他的法国挚友詹威尔经过几番考察,回到山西太谷,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打造中国最好的葡萄酒。

  之所以选中太谷,除了他早年生活读书于山西的黄土地情节外,他更看重的是太谷得天独厚的葡萄种植条件。位于太行山和吕梁山余脉的太谷,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降雨量约456毫米,果实生长期长。特别是果实成熟期间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保持葡萄一定的酸度和良好成熟度。这里沙化的数百米黄土层更是世界罕见,其极好的透水性,有利于葡萄根系的纵深发展。而且含有葡萄生长所需的钙、镁等多种矿物质。这些都为酿造高档的葡萄酒奠定了基础。

  尽管从法国选购了最优质的葡萄苗,尽管选择了从理论上极具产出最优质葡萄的地域,但陈进强深知,还必须选择好具有先进种植理念和种植技术的农民,必须对为庄园种植葡萄的果农进行严格的培训。而且由于是新产区,必须从品种试种开始。当时引进了赤霞珠、梅鹿辄、品丽珠、霞多丽和白诗楠等11个法国著名的酒葡萄品种。并由来自法国波尔多的酿酒大师高林主持酿酒。到2001年,酒庄的第一批酒推向市场。然而,如此精心酿造的酒竟然遭到了意想不到的冷遇。半卖半送都无人问津。曾在著名的高盛集团效力的陈进强的女儿陈芳刚刚接手酒庄,把两万瓶红酒送到一个大学的校庆宴会,对方竟然白给也不情愿要。

  初次入市便遭遇滑铁卢,但陈进强及陈芳对怡园的产品还是充满了自信,毕竟一切均是按照高品质红酒的目标而进行的。冷静下来剖析原因,除了人们对红酒的认知程度、消费习惯、产品知名度外,土气有余、高雅不足的包装无疑是败招之一。陈芳下决心改变包装。在重新设计包装后,又从法国进口酒瓶、木塞,将瓶头封换成了锡纸,重整旗鼓,以崭新的风姿进入市场。

  正应了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换了包装的怡园红酒逐步登陆希尔顿、香格里拉、半岛酒店、中国酒店、凯宾斯基等高档酒店,其高端品质得以彰显。到2005年,投资6000万元的怡园酒庄开始盈利,创下了一个酒庄奇迹:投资酒庄一般20年才能赚钱,而怡园走完这一步,从种植葡萄算起仅仅用了不到8年。如今的怡园红酒,早已由原先的“卖不动”变为“不够卖”。其高端品质为人追捧,“庄主珍藏”“深蓝”等品种更是一瓶难求。全球三大品酒师之一的杰西斯·罗宾逊在品尝了怡园“庄主珍藏”后说:“这是我品尝过的最好的一款中国葡萄酒,即便印上法国chateau酒庄出产,也不会有人怀疑。”

  这一切,也许早在陈进强的设想之中。

  小众出精品

  ——品质出自精雕细琢

  怡园酒庄建于1997年,但直到2001年才开始酿出了第一款葡萄酒,原因在于酒庄坚持用自己园区产出的葡萄酿制自己的酒。在酒的酿制、储存、灌装上则采用一条龙的做法,全部在酒庄内完成。这不仅很好地控制了葡萄酒的品质,也完全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庄园葡萄酒的标准。这种严以自律的做法在当前还没有完全规范化的葡萄酒行业是极其少见的。

  陈芳有着与众不同的红酒理念。她认为上乘的葡萄酒不应该是工业产品,而是在小规模的庄园里精雕细琢而成。酿酒是一种艺术。这种几近苛刻的酿酒理念和做法奉献给大众的便是怡园葡萄酒的优良品质和匹敌国际的美好赞誉。

  走进怡园酒庄,这种几近苛刻的理念和做法更是让你随处可见、触手可及。酒庄的面积不大,葡萄种植总面积150公顷左右。尽管在创业之初销售受阻,效益压力颇重。但酒庄还是毫不犹豫地砍掉了部分不太好的葡萄树。经过数年的种植试验,早先从法国引进的11个品种已筛选得剩下赤霞珠、品丽珠、梅鹿辄、霞多丽、雷司令5个品种,而且严格限产至每公顷6吨左右,每株葡萄挂果6-8串,以尽量确保每颗葡萄都达到最佳状态。葡萄酒界一直流传着西方的名言: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在怡园酒庄,你会对这句话的含意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怡园酒庄,葡萄收获之后,全部手工采摘的葡萄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送到压榨车间进行破碎,并立刻送进各个发酵罐独立发酵,以期在第一时间保留住土地的风味特征。

  为了找到与庄园葡萄味道最和谐的橡木桶,怡园几乎找遍了世界各地,如今他们用的橡木桶全进口于法国、美国和匈牙利,而且坚持每两年更换一次。怡园成功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在传统的大量木桶与现代的不锈钢发酵罐中进行发酵,发酵温度通过环形中央温控系统自动调节,使怡园葡萄酒的品质得到有效保证。

  非凡的定力

  ——不求做大但求做好

  怡园入市之初,正当长城、张裕、王朝几大品牌风靡市场之时。而怡园对此似乎早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除了出自对自己产品的自信,超乎他人的独特定位和理念,也早使怡园人泰然淡定。

  作为新一代的怡园庄主,陈芳有着和父亲一样的理念:那就是在中国做一瓶能够代表中国、有特色的酒,不求做大,但求做好。当人们喝这瓶酒的时候会说:中国酒很不错。而事实上,怡园葡萄酒成了很多五星级酒店的主打品牌。不少品酒师在品尝过怡园葡萄酒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怡园酒很能代表中国酒。

  比起国内几家年产量上亿支的葡萄酒生产巨头来说,怡园每年100万支的产量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尽管在产量上绝不盲目求大,但怡园在内功和定力上的非凡准则又是任何一家巨头也不敢小觑的。

  在怡园的五大系列产品中,庄主珍藏是顶级之作。

  庄主珍藏的制作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主要用梅鹿辄、赤霞珠、品丽珠三种葡萄,但三者的比例是不一定的,要由年份来决定。某一年哪种葡萄的品质很高就多放一点,品质差的就降低比例当做陪衬。庄主珍藏的产量也并非逐年增长,也是根据年份而定。如果哪年天气非常差,导致了葡萄质量低,那么那一年就不会生产庄主珍藏酒。2007年就是如此。葡萄即将收获,接二连三下了几场雨,使葡萄的品质受到影响。果然,这一年,一瓶庄主珍藏酒也没做。作为顶级之作,庄主珍藏的生产以一种更为苛刻的理念作宗旨:这款酒一定是最好的,甚至“和去年一样”也不行,一定要一年比一年好!

  遥想当年怡园酒上市不久销售受阻,却毫不犹豫地砍掉了部分不太好的葡萄树的果断;回首为改进一下包装需要加大投资10倍时的慷慨;品味每年都要投巨资更换三分之一的橡木桶的执着,你就会深信:有着这样非凡定力的怡园红酒,肯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不久前,为著名的国泰航空头等舱供应葡萄酒举办了一次蒙瓶品酒会,参加品酒的都是一些世界级的红酒。当蒙在酒瓶上的袜子一一取下时,第一次参加如此高规格品酒会的怡园深蓝非但没有被其他佳酿比下去,反而成为其中一款表现最佳的酒。当满堂嘉宾为此惊异、喝彩时,了解怡园成长发展之路的人们会由衷地发出这样的赞叹:这是对怡园酒庄最恰当不过的评价和褒奖!

  当打造精品成为怡园唯一的追求时,这一天迟早会来。

  本报记者桂小纯 郑凤岐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