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互助资金”——农民脱贫致富的杠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4:57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既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又创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用管方式,周转使用,滚动发展,让有限的资金“转”起来——

  本报讯 (记者赵建军 通讯员张博)从2006年开始,我省在部分贫困乡村探索建立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有效缓解了农民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并被村民们形象地称为贫困村的“致富酵母”。

  和顺县是2006年国家互助资金试点县,在第一轮互助资金借款期共发展股民191户,累计发放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110万元,10个月借款到期后,借款农户100%偿还,户均增收128元。

  据了解,我省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县采取由政府扶持、农户自愿入股为主的筹资方式,广泛吸收民间资本,再以小额信贷方式向贫困农户发放,有借有还,滚动发展,既有效缓解了贫困农民的“贷款难”问题,又创新了财政扶贫资金的用管方式。目前,试点县普遍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资金在信用社存放,管委会只管账不管钱。农户只有持村管委会审批表和贷款单据,信用社方可放款。与此同时,为保证互助资金滚动使用,按时足额归还,各县还普遍实行担保制度。农户申请借款必须找几户信誉较好的家庭组成担保小组,如果借款户逾期欠款不还,担保户连带受责。目前,我省已在3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75个试点村建立发展互助资金,覆盖贫困农户5203户,资金总规模达到1358万元,累计向贫困户发放借款1007万元。

  资金一直是农民创业致富最难突破的瓶颈,对于贫困农民来说更是如此,村级发展互助资金成为了农民心中的“救星”。“人说‘空手套白狼’,我是‘空手喂白猪’啊,购置饲料钱、买仔猪全靠互助资金。建立互助资金,就好像俺们农民自己办起了银行!”方山县农民王海民感慨地说。去年他向村里借用3000元互助资金,养了6头仔猪,喂养到冬天出售后,净赚了2000多元,能顶上正常年景5亩多旱地的收入。

  省扶贫办主任刘昆明告诉记者,村级发展互助资金不仅培育并壮大了试点村的支柱产业,提高了试点村农民的收入水平,而且还培养了试点村农民的团结互助精神,提高了试点村生产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如果能够形成良性循环,这些贫困村可以利用的扶持资金将会越来越多,互助资金也将成为更多贫困农民的“草根银行”。

  短评

  如何让更多农民“解渴”

  互助资金在借钱和贷款困难的情况下,为贫困农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解了燃眉之急,对农村社会有着很重要的协调作用,是探索创新扶贫新机制、搞活农村金融业的体现。

  不过,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发展互助资金项目面临诸多困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是农村金融服务管理不科学,运作不规范等问题,使得互助资金缺乏一定保障。

  如何让互助资金解更多农民的渴,应当是一个利在长远、值得关注的问题,同时还需要社会力量的更多支撑和扶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