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百年古镇 涅槃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5:28  每日新报

  

百年古镇涅槃重生
百年古镇涅槃重生
百年古镇涅槃重生
百年古镇涅槃重生
著名作家叶广岺的一部长篇小说《青木川》,让青木川这座百年小镇有了名气。

  青木川古镇位于陕西省宁强县西南端,与四川、甘肃接壤,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的魏辅堂宅院和866米长的回龙场老街,遗留有清末民初古建筑20余处,古街上近百户人家的房子大都是四合院,二进二出的两层结构,见证了青木川的辉煌。

  “5·12”地震时,全镇损毁房屋1563间,2629间房屋严重受损,近百年的老建筑摇摇欲坠。

  为了拯救青木川,天津出资2000万元,给了青木川重生的希望。

  倒塌房改建露台

  农家乐迎新生活

  青木川从去年11月开始重建,如今,除了一些尚未修复的墙面裂缝,老街的古建筑几乎看不出地震的痕迹了。

  地震发生前,每个周末,青木川都会有大量游客,几乎所有客栈都会住满。

  王少亭的家是一座清末时期的老建筑,原本是青木川四大家之一的“翟家”老宅。地震时,她家的两间房屋全部倒塌,王少亭很有头脑,把倒塌的房屋改成露台,种上花花草草,养了一池的鱼,金溪河从露台下缓缓流过。

  “等到镇里修复好了,一定是个旅游胜地,我开个农家乐,客人们可以坐在露台上看看金溪河,看看远处的高山,对面还有天津援建修起的观景台。”

  地震后走出深山

  建好新房再打工

  由于地震,54岁的高凤英从山里走了出来。她的家原本在距青木川30多里的深山里,不通电,不通路。

  地震时,三间土房全塌了,泉水受到污染,一家人只能租住在青木川的“洋房子”里,“洋房子”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魏辅堂修建的老建筑,西式风格,和周围古朴的老宅院相比,具有别样的风格。

  如今的“洋房子”被一个商人买下,又以很便宜的价格租给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

  高凤英的新家就盖在“洋房子”旁边,除了2万元援建款,老两口贷款几万元钱,利息也不高。

  高凤英说,等房子盖好了,老伴就去外面打工,“从来没走出过大山,要不是地震,可能这辈子就呆在山上了。到外面看看,虽然不容易,但也许能好起来。”

  高凤英家所有的东西都在地震中被砸坏了,就等着老伴到外面挣到钱,一点一点添置新家具了。

  新报记者 劳韵霏 陕西宁强电

  摄影/新报记者 赵建伟

  “5·12”地震,陕西省宁强县燕子砭镇木槽沟村受灾严重,全村166户百姓的房屋全部受损,天津对口援建陕西宁强、略阳,为木槽沟村的村民盖了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总共166套新砖房。

  原来在大山里,没有电,不通路,住的是土坯房,现在新安置房挨着公路,屋里有客厅,有厨房和厕所,老百姓再也不用为孩子翻山越岭上学发愁了。来自天津的援建组是由天津市东丽区区长带队,为表达感激之情,木槽沟村的百姓们就把村子改名为“东丽村”。

  搬出宁强深山

  “东丽村” 感恩的心

  背着一百多斤的铁床走了两个多小时的山路,55岁的李文德有些支撑不住了,脊背越来越弯,气喘得厉害。旁边30岁的儿子同样背着铁床,同样气喘吁吁。

  这两张铁床是父子俩唯一的财产了,“5·12”地震中,李文德家的三间土房全部垮塌,只从废墟里搬出了两张床。

  走过第三个山头,山下,一片白色的砖房出现在眼前,一盏盏红灯笼挂在砖房外,很是红火。

  那一片砖房将是李文德的新家。“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太好了。”李大爷催着儿子继续赶路。

  李树山的家正处在断裂滑坡带上,地震后,他们被安置到较平坦的一处山包上,整整住了三个月。“我那时候天天发愁,拿什么重新盖房子?”

  地震后,李树山从山上捡来木头,搭成了一间临时房,里面放上帐篷,夫妻俩就住在帐篷里维持生活。

  山上166户百姓几乎都经历过盖房子的艰辛,最近的山头也距离山下有一个多小时路程,“光沙子、水泥就得来来回回背十几次,太累了。”

  听说天津为村子盖好了安置点,刚开工没多久,李树山就跑到工地去看,还向施工人员打听了新安置点的样子。

  “山上没有电,老百姓一辈子住在山里,几乎与世隔绝。”坐着拖拉机一路上山,木槽沟村的丁书记神情严肃。

  爷爷在山上放牛、养猪,奶奶在山下陪孩子上学,父母出去打工……这是木槽沟村山上的老百姓普遍的生活模式。家里的生活用品没了,老人们要走几个小时山路下山,再坐上一小段火车,才能到最近的集市上买点东西,再历尽周折地返回山上。

  周大爷去年年底买的小猪崽已经长到300斤左右了,往年过年,儿子打工回来,叫上七八个弟兄,一起把猪抬下山去。七八个大小伙子抬猪下山,要走四五个钟头。

  周大爷给记者算了笔账,生猪的价格大约三四元一斤,因为交通不方便,收猪的人要多花些路费,所以每斤少给5角钱,人家帮着抬猪,最少也要给每人买盒烟,每盒烟四五元钱,再吃顿饭,买几瓶酒。一头猪养到大也就400斤左右,卖猪的1000元左右是周大爷全年的收入,只能省着花。

  “好在搬到山下就不用再找人运猪了,也可以多卖点钱。”周大爷说,他已经给儿子打了个电话,找好了帮手,过几天就把猪运下去,等到了山下,周大爷就可以再多买一头小猪崽,养大了可以多卖点钱了。

  新报记者 劳韵霏 陕西宁强电

  摄影/新报记者 赵建伟

  青木川

  东丽村

  拯救青木川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