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闽台县市面对面 跨海合作点对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6:02  台海网

  台海网5月1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靖东 张燕娟 吴晓平)两岸民间大交流落实到点对点上。昨日,台湾25县市代表齐聚福州,发出加强民间大交流的呼声。

  在昨天下午举办的 “台湾县市主题日”活动上,县市代表们均表示,要在海西区域合作上寻求机遇,共谋互利双赢。

  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介绍了福建的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并寄望闽台两地县市抓住国务院支持海西区建设的机遇,携手并进,进一步在建立紧密经贸关系、发挥两岸直航功能、提升产业规模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加强闽台文化交流、建立对口合作机制等六个方面加强合作,努力开启两地县市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崭新篇章。

  昨日的县市主题日,就是在加强海西各县市与台湾县市交流上的一个有益尝试。来自海西经济区广东、江西、浙江、福建四省20城市的近百名代表,与台湾25县市的130多名代表,在活动上展开了深度交流,海西与台湾的交流全面铺开。

  据了解,福建省福州、厦门、泉州、三明、宁德等县市,已经在经贸、文化、农林业等区域,与台湾部分县市展开对口交流。今后,闽台县市交流将会向更广泛、更深入发展,区域全面合作展开新局。

  台北市

  寄语 闽台水产养殖潜力巨大

  台北中渔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钟世明

  闽台的农业要加强合作。像福建的黄花鱼、鲍鱼、海参等水产品养殖,在台湾海域都不适合,但在台湾市场上需求量很大。因此,我们正在进行努力,推动这些水产品大量进入台湾市场。

  另外,闽台都要走精致化农业的道路。目前台湾已经走到了有机农业的阶段,大陆在这方面还比较落后,因此,可以加强两岸农业的技术合作,带动海西农业的加速成长。

  台北县

  寄语 与福州港口加强合作

  台北县政府法律总顾问 周国代

  最近福建得到中央对海西建设的支持,未来福建在台商土地征收、税收、投资保障等方面会做得更好。国台办王毅主任近日宣布的八大措施,创造了很好的投资环境,对台商也是利好。

  台北县有21522家工厂,移入人口每年增加3万多,到年底会突破400万,人力资源很充沛。另外,台北县正在加强台北港的建设。台北港离福州港、罗源港很近,只有133海里。将来会和福州港、罗源港形成三角港区。如果海东和海西将两地的人力、土地、政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势必威力惊人,未来对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环渤海经济区都有威胁。

  

  台中市

  寄语 联手厦门做大物流业

  台湾中华妇女会理事长 蔡铃兰

  我们都是有心之人,就是以人民之心为心。紧紧地拉住手足之情,共同努力,开创一个光明、灿烂的经济中华、中华经济时代。

  台中市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包括电子、机械、航材、食品、金融、商业等各领域有着优秀的企业与雄厚的产业基础。厦门有人力资本优势、市场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两市产业互补性强,各有优势,合作潜力巨大。如果将台中市的雄厚产业基础与厦门市海、陆、空物流集散优势及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相结合,必将形成“1+1>2”的协同优势。一定能实现互利双赢,繁荣共享。

  彰化县

  寄语 盼与福建交流优质农业技术

  彰化县副县长 张瑞滨

  彰化和福建在农业合作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彰化的水果栽培、苗木种植都在台湾属于领先地位,这些也是彰化县政府积极对外推介的重要方面,希望未来可以将这种优势发挥到海西,扩大两地农业合作领域。

  现在,福建建设海西区又多了两个台湾农民创业园,使彰化优质农业“走”出去的管道更多。当然,福建的农业科技也很发达,我们也很乐意引进福建先进的农业科技,真正实现两岸农业技术上的互补,双向互动,创造更大利多。

  除了农业,彰化方面也希望在其他产业与福建实现互动,在彰化县政府推动的几大建设规划中,4大工业区的建设已经初步完成,只要是没有污染的产业,彰化都会以最有利的政策和最积极的配合来协助大陆企业落地。

  彰化号称 “头家的故乡”,很多以传统产业、精密器械为主的中小企业,从彰化起家,发展越来越好,随后这些企业逐步向大陆各地扩展,因此由企业所带动的交流,特别是与福建的交流具有持久稳定性。而根据彰化县政府的规划,未来将会邀请更多大陆企业到彰化去考察,开拓更多合作领域。

  上一页

  金门县

  寄语 打造“小三通”黄金旅游圈

  金门县政府主任秘书 卢志辉

  金门与台湾空运便捷,有定期航线飞航台北、台中、台南、嘉义、高雄。现有澎湖包机航线,即将开航的还有花莲航线、台东航线。每天往返约88航班,航程皆在1小时内,班次多且密集,选择性多,候机时间短。可在4小时内,将台湾任何一地区的旅客,运输至厦门航点。

  金门利用“小三通”的便利,可为大陆居民出入台湾提供便捷的管道,金门必将成为两岸的黄金门户。未来金门将以海西旅游为基础,构建大陆内地旅客延伸旅游的平台。

  台南县

  寄语 把闽台城市港口串联起来

  国民党中央常委委员 李全教

  这一次特别邀请县市长、议长代表来参会,他们都是负责政策推动、预算执行的关键人物,只要地方政策和预算有保证,基层交流就有实际推动作用。过去几年,两岸大规模党际交流的高潮还未退却,民间基层自发的经贸、文化往来热浪迭出,这让两岸往来有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目前,海西经济区提出来的构想非常好,但是细节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既然要扩大两岸交流,就应该把东部两岸间有往来的、有历史渊源的各大城市、各大港口串联起来,建立更加便捷的通道。还要在两岸已经开放的通道中,让渔船、货轮以及人员往来更加自由,这才能让两岸基层都获得利多。基层都能获利,是两岸交流的根基所在。

  嘉义市

  寄语 新型产业请来嘉义

  嘉义市议会议长 蔡贵丝

  参加这一次海峡论坛以及台湾县市主题日活动,我是顺水推舟而行。很多台湾人有意愿来大陆投资,而大陆朋友也很有意愿到台湾走走、看看。我们作为议会代表,也需要参与到两岸交流的热潮当中,不然就与民意脱节了。这一次来大陆,见识到了大陆的高速发展,改变了过去很多观点。

  未来,嘉义与福建有很多合作领域,主要看企业的需求,台商愿意回福建投资生根,也很希望大陆企业参与到台湾未来的发展。我们非常欢迎大陆高科技型、文化创意等新型企业到嘉义投资,毕竟现在的嘉义这些领域比较欠缺,但嘉义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就在阿里山下,非常适合发展无污染型产业。

  上一页

  宜兰县

  寄语 与海西共推“邮轮旅游”

  宜兰县副县长 林义刚

  宜兰是台湾最适合自由行的地方,独特的田野风光、多元的休闲方式,一定会让所有大陆游客念念不忘。过去,宜兰受限于地理环境的影响,交通受阻,没有办法大规模与大陆开展合作,但现在宜兰雪山隧道的开通,让宜兰和台北大都会区紧邻,也让宜兰原有的休闲产业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福建方面旅游天然资源也很丰富,而起步中的休闲产业,发展也很迅速。在未来海西区的建设中,旅游以及休闲产业一定会是很重要的方面。以宜兰的经验,农业休闲产业发展一定是在交通大贯通、基础设施完备的基础上,多元整合,才能带动产业大发展,发挥规模效益,而这个领域宜兰愿意提供经验。

  其实,目前除了常规推出各种旅游产品,接待大陆游客,宜兰还正在和海西区几个城市洽谈未来“邮轮旅游”合作模式,寻求构筑更多元的两岸休闲产业链。如今 “构建海峡旅游共同市场”,越发成为两岸旅游业者的共识,而宜兰素来以旅游产业为支柱,希望未来能以闽台旅游合作为基础,让宜兰的旅游优势凸显出来。

  台东县

  寄语 两个东边联手“太阳升”

  台东县观光协会理事长 杨文达

  大陆的东边在福建,台湾的东边是台东,两个都是东边,有更多合作机会。台东的观光业和有机农业在台湾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观光业上,紧邻太平洋的台东,其风光是大陆朋友很难接触到的,最有名的绿岛,人尽皆知,还有海底温泉等;而台东是台湾有机农业发展的重镇,这两个领域与福建可以做有效对接,一定能产生巨大商机,通过互补实现双赢。

  对于台东来讲,自然风光在外的知名度不如阿里山、日月潭,但其自然风光资源比它们出众许多,福建的东海风情和台东的太平洋景色结合,两岸东边联手,整体推介,让东边太阳的光芒变得更加耀眼。而有机农业方面,台东有技术,福建有腹地,结合起来,将最终可以赢得未来市场。

  总的来说,台东可以借助福建的跳板作用,进入大陆内陆,而福建也可以通过与台东自然资源、科技资源整合,放大原有经济效益。

  台南市

  寄语 借文化拓展闽台“城市外交”

  台南市议会议员 洪玉凤

  台湾基层县市长来大陆,不但可以增加自我视听的经验,对于未来市政推动,也将会有更大的帮助,其制定的政策会更加符合一般民众的权益和利益。而作为议员代表参与两岸交流,也是了解民众需求很重要的方面。其实,过去台南市议会对于两岸交流就有编列相关的专门预算,未来只要民众有需求,两岸交流方面的预算一定会增加。其实类似海峡论坛这样的交流平台,对于台南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行销平台,是 “城市外交”很重要的一部分,这样的交流平台越多,共创双赢的机会也越多。

  台南除了在观光旅游方面与福建可以紧密结合外,其他有利于推介台南城市形象的模式,都可以进一步开展。现有的事例,就是台南与厦门合作已经很成熟的“郑成功文化节”,这是从文化传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让两地的城市文化都得到提升。

  上一页

  记者手记

  他们求“资”若“渴”

  我有一个香港的表哥。姑妈的儿子。

  因为童年在厦门,表哥留恋家乡的山山水水。1996年,香港表哥带着1000万元,回到厦门投资。那时,港商、台商都是“香饽饽”,他不但在厦门受到欢迎,到了一些小县城,连县长都会亲自出来接待。

  那时,我很深刻地感受到,内地真是求“资”若“渴”。

  昨天,在台湾县市长主题日上,我又有了类似感受。

  因为金融危机,因为全球化趋势,大家都发出了抱团取暖的呼声。我们第一次那么近距离地倾听到台湾乡亲的声音。

  好几个县市代表、企业代表,邀请陆资到台湾考察。甚至有台商组建了中小企业经济合作促进会,向陆资发出了“向我砸钱”的声音。

  有什么比血浓于水更近,有什么比同宗同源更近?我们欢迎最草根的声音,表达最热切的期盼!

  自家兄弟,没什么好客气的!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