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养一头猪近亏200块 业者呼吁启动冻肉储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6:02  台海网

  

养一头猪近亏200块业者呼吁启动冻肉储备

  台海网5月1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易福进) 去年同期在厦曾高达近9元/斤的生猪出栏价,眼下已急跌至5元左右,一度甚至跌至两年来最低价4.6元/斤。而据测算,目前厦门生猪饲养成本在5.34元-5.73元。也就是说,现在厦门养猪户每售一头猪,要亏100元-200元。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避免猪贱伤农及下一周期猪价再次暴涨,相关业者建议,厦门该考虑启动冻肉储备了。

  困局

  肉价暴跌 猪越肥亏越多

  

  刚坐完月子的吴女士近日去菜市场买肉时有了一个惊喜的发现:年初还是13元/斤的瘦肉,现在只要9.5元/斤-10元/斤;9元/斤的腿肉现只剩6.5元/斤。短短一个多月,整体跌幅近20%。

  相比吴女士的惊喜,在有着厦门养猪第一村美誉的西柯镇刘山村,养猪大户郑子勤却正为家里还有近万头生猪存栏量焦急。他最近就像关注股价似的紧盯生猪出栏价:4月27日以前,生猪收购价格每斤5.30元,4月30日下跌到每斤5元,5月1日、2日、3日跌到每斤4.60元;5月5日、6日再回升到每斤4.90元。而去年同期,出栏价一度逼近10元/斤。

  

  “甲型H1N1流感疫情刚爆发那几天,连来收猪的都没有。澄清后,这几天出栏价终于回到了5元/斤。”郑子勤说,但即使以这样的出栏价,猪还是卖得越多亏得越多。

  据厦门物价局的调查测算,上半年大规模养猪场(白沙仑猪场)每斤饲养成本为5.73元;中等规模自繁自养的养猪场每斤饲养成本为5.34元。

  “也就是说,厦门不管何种形式的养猪场均已陷入亏损状态。”厦门物价局相关负责人评估,大户养猪估计每头要亏本100元-200元,而散户由于劳工成本难以估量,亏损不一。

  “现在谁家的猪肥谁家倒霉。”郑子勤苦笑着说:由于现在生猪收购价实在太低,刘山村不少养猪户不得不继续饲养本已可出售的生猪。

  探因

  供过于求 疫情只是诱因

  猪价的暴跌,在厦门市物价局价格监审与监测处相关负责人看来,已经到了该引起足够警戒的时候。

  “流感疫情只是近期暴跌的一个诱因,主要还是因为市场供过于求。”这位长期跟踪厦门猪价行情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生猪行情好,加上国家政策扶持,不少大赚一把的养猪户不断扩产;加上每年秋季,气候适合母猪产崽,这一档期的猪崽也基本集中在眼下出栏。而每年的春夏之交是传统的消费淡季,在疫情爆发前,市场已供过于求。

  “幸亏像高盛、丁磊这样的资本养猪业者,还没大规模投入,否则猪肉可能真得卖出白菜价。”这位官员坦言,养猪户需要理性,不能像炒股一样追涨杀跌。

  这样的说法得到了厦门市畜牧业协会会长李明星的认同。李明星分析说,上半年来生猪供应量显著增加,一方面是受生产周期性波动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国家这两年对养猪行业实行补贴,使得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增大。

  “养猪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下降,也拉低了肉价。”李明星告诉记者:在去年同一时期,由于国际油价高涨,养猪的主要饲料玉米等被大量用于生产乙醇来取代汽油,玉米价格逼近1元/斤。现在,石油处于相对低价,玉米降至0.865元/斤。饲料价格便宜了,养猪成本自然也就下降了。

  “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少消费者减少了猪肉的消费量,这也是导致猪肉供过于求的一个原因。”还有业者这么认为。

  上一页

  呼吁

  在厦门启动冻肉储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避免猪贱伤农及下一周期猪价再次暴涨,启动冻肉储备的呼声渐高。

  根据最新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的预警界线,当猪粮比价连续四周处于6誜1~5.5誜1间时,即启动蓝色预警、三级响应机制;当猪粮比价低于5誜1时(红色区域)时,启动一级响应,并较大幅度增加省、市级政府冻肉储备和大型企业商业储备规模。

  “目前厦门玉米价格每斤0.865元,毛猪收购价格每斤4.90元,猪粮比价为5.66誜1,已经接近预警黄色区域。”厦门物价局相关人士表示:这一现象已持续两周,所以正密切关注市场上猪粮比价的变化。

  而在李明星看来,单从猪粮比价来决定是否启动冻肉储备并不合理。“和国内其它地区相比,在厦门养猪的成本要高出一截。”李明星认为:现在已经到了厦门启动冻肉储备的时候了。

  对此,厦门相关部门官员表示,毕竟现在是大流通时代,要想稳定肉价,必须得靠全国统一行动,否则若只是厦门启动,外地的猪肉就会大量涌入厦门。

  展望

  猪价回暖大约在秋季

  对于未来肉价走势,厦门物价局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势看,其仍处于止跌、底部徘徊阶段。

  “再降养殖户恐怕就真的要撑不住了。”上述人士表示:除非再有甲型H1N1流感疫情这样的特殊情况发生,否则4.6元/斤的出栏价就是底部了。“生猪是重要的农产品,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国家不可能放任猪价暴跌不管。”

  另有养猪业者认为,猪价可能会在秋季出现回暖。“进入9月后,传统的节日增多,市民的猪肉消费量将出现增加,届时猪价有望企稳。”这位业者表示:再说,若养猪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这批猪卖完了,谁有信心再养下一批啊?

  相比之下,李明星显得很谨慎。“猪价高了就会低,低了也会走高。但是否会在秋季回暖不好说。”李明星同时提醒:虽然肉价何时回暖不好说,但在目前情况下,减产、宰杀母猪、降低存栏并不理智,只有合理调整生产结构、降低成本才是度过困难时期,并备战下一个养猪周期的最好办法。

  上一页

  记者手记

  别让“猪贱伤农”成为习惯

  “猪肉价跌至两年最低水平,养一头猪现在得亏100多块……”随着这一组组冷冰冰的数据出现在我们的眼前,养猪业又重新成为外界关注的一个热点,不过,与两年前“贵得吃不起猪肉”相反,肉价如今又沦为了白菜价。

  在市场经济中,农副产品价格暴涨暴跌并不是稀罕事。猪价低迷时散户离场,于是导致供不应求、肉价高涨;而供大于求时,养猪户们又将面临 “猪贱伤农”的无奈。由于大部分养猪户仍然是以家庭生产经营为主的小农生产方式,未能掌握供需信息、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抗风险能力弱,这都意味着“猪贱伤农”的轮回在所难免。

  但比起肉价上涨时可以享受相关补贴的城市低收入者,肉价下跌对那些没有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养猪户受到的打击更大。我们不能只有等到肉价上涨时才去质问农村为什么不多养些猪,更不能让“猪贱伤农”成为一种习惯。无疑,尽快实现生猪生产产业化、集约化,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