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开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6:38  深圳特区报

  

“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开放
图为参观者透过观察窗拍摄白鹤梁题刻。 郭晋嘉 摄

  【据新华社重庆5月18日电】(记者朱薇 张琴)为保护因三峡蓄水而永远沉没的世界最古老水文站、“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而修建的水下博物馆18日在重庆市涪陵区建成开放,这一世界唯一水下博物馆修建历时8年、耗资1.89亿元。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建成开放标志三峡工程文物保护工作基本完成。

  白鹤梁题刻是三峡库区四大国宝级文物之一,而且是第一个被列为国宝级文物。白鹤梁题刻是矗立在长江上游重庆涪陵段江心中一块长约1.6公里的巨礁,只在冬春之交的枯水期才部分露出江面,因此成为三峡先民观测水位变化、预卜农业丰歉的标志。这里还留下了三峡先民为测量长江枯水水位而雕刻的18尾栩栩如生的石鱼,连续记载了长江1200年中的枯水水位和枯水发生的周期,被誉为“世界最古老的水文站”。历代文人墨客也在这里留下多达三万字的美妙诗文,因此也得名“水下碑林”。2006年底,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现已列入中国预备申报名录。

  2008年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库区正常水位提高,白鹤梁题刻长眠于40多米的江水下。为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得到妥善的保护同时开发其旅游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葛修润教授设计了“无压容器”方案,在白鹤梁上修建一个椭圆形平面的单跨拱形壳体,壳体覆盖白鹤梁题刻,壳体内置换清水,内外水压平衡形成“无压容器”。

  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整个工程包括地面陈列馆、交通及参观廊道、水下保护体三部分,修建历时近8年、耗资1.89亿元。游客可通过岸上陈列馆内实时摄像系统、水下参观廊道观察窗口和潜水进入保护体三种方式游览。为保证水下博物馆不会成为威胁长江航运安全的“暗礁”,白鹤梁题刻工程进行当中已炸掉洗手梁和坳马石两座礁石,航道部门专门在此设立了两个航标灯,以保证船只避开白鹤梁题刻安全航行。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