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区域竞争看枢纽

  ———透视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1+9”规划

  ■本报记者杨晓李秋怡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四川志在必得!

  昨(18)日,四川省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工作会议召开之际,《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规划》和9个配套专项规划(以下简称“1+9”规划)正式印发,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大会战全面打响。

  镜头转回到2007年岁末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作为四川在发展关键时刻的一次深刻内省,“区域的竞争,核心是枢纽之争”的全新理念振聋发聩,“枢纽”成为我省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着墨重点,其规划编制牵动人心。

  规划编制硬杠杠:

  系统、科学、可操作

  “枢纽”该是什么样?规划编制和勘察设计人员殚精竭虑,在地图上延伸着每一寸铁轨、每一米高速公路、每一条河道走向、每一块湛蓝天际。

  集合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方智慧,经历1年多勘察、分析、预测、征询,“1+9”规划终于露面:除了枢纽建设的总体规划,还包括省铁路网、成渝经济区城际铁路、省高速公路网、省国省干线公路、省农村断头公路、岷江航电综合开发、省内河水运、泸宜乐港口群、省机场布局及建设等9个方面的配套专项规划。

  这次规划编制主要具有三大特点。

  ———系统性。既涉及交通运输网络的布局衔接,又关系到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配套。把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等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综合规划,确保各种交通方式有机衔接、相互配合,增强综合交通运输能力,实现运输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科学性。“1+9”规划特别注重与国家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规划以及国家和周边省区市交通发展规划衔接,并在科学分析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布局铁路、公路、水运和机场。

  ———可操作性。利用现有的交通基础设施,形成网络、优化结构、提升综合功能,力争量增效显。为具备可操作性,我省先后多次与铁道部、交通运输部、成都军区空军、民航局签署相关纪要或合作协议,我省重大交通设施特别是铁路项目基本纳入了国家相应规划。

  当前,全省已形成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良好氛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上下已形成广泛共识,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社会基础已经具备。为进一步筹措建设资金,省政府相继组建了四川发展、四川铁投等“1+N”投融资平台公司,四川交投也正在抓紧组建,有关市州也相应成立融资平台,为“枢纽”建设资本金筹集提供了支撑。

  “枢纽”经络布局:

  枢纽、次枢纽、大通道

  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支撑、以进出川大通道为纽带———“枢纽”规划编制过程中坚持“打通通道、形成网络、构建枢纽”的原则,把“海陆空”拧成一根绳,布成一盘棋。

  目前,我省进出川通道仅有7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和1条水运航道,不仅量少而且区域分布也不合理,与周边省(区、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的运输通道还不畅通,“蜀道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为此,规划特别注重打通出川通道,力争到2020年逐步建成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2条水运航道,出川大通道由现有的15条增加到41条。

  “枢纽”又分主和次。除成都主枢纽,省内又依托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主要节点城市,以进出川通道为基础,建设水陆空联运、物流配送、省界相连互通的区域性次级交通枢纽。

  全省新规划布局区域性次级枢纽包括自贡、攀枝花、泸州、广元、遂宁、内江、乐山、雅安、南充、宜宾、广安、达州等12个城市。节点城市则有绵阳、德阳、巴中、眉山、资阳、马尔康、康定、西昌等8个城市。它们的“使命”,是配合成都主枢纽扩大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实现多种运输方式在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间的互动、联运和有效衔接,形成一张有效连接的网络。

  而从完善省内交通网络布局、打通断头路等布局出发,新的建设得以延伸:省内次级枢纽之间,市与市、市到县、县与县之间,乡村之间,各个层次的贯通需求,通过城际铁路、高速公路、水运通道、支线机场、农村公路等多种手段予以满足……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蓝图已定,大幕正启,前景可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