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运近龙舟订单增10%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8:04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陶达嫔)“四月八,龙船到处挖”,又是一年端午近,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重头戏。这个季节番禺大石上漖村的几家龙舟厂内也格外繁忙。这里是珠三角闻名的“龙舟生产基地”,广东省八成龙舟都由这里的师傅手工制作。村里的师傅告诉记者,大石上漖村龙舟基地已有300多年历史,优质龙舟一条能用100年。

  保管龙舟每年7000元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上漖村陈汉慧造船厂时,恰好赶上一艘新出厂的“凤艇”在进行交船仪式。在“醒龙”的鞭炮声中,新船缓缓滑入水中,船头的红包里放着利是、生菜、葱和几颗荔枝,这被称为“采龙”,在岸上还备有馒头和腐竹,用于祈求河神护佑,这艘“凤艇”将沿着水道驶向顺德,等待它的,将是热闹的“接凤”仪式。据村民介绍,“凤艇”是专为女子准备的龙船,船身较“龙舟”更短更宽,装的是“凤头”与“凤尾”。

  造船师傅阿文今年41岁,已经是从业超过20年的熟手师傅。他所在的船厂,每年下水的龙舟都超过40艘。按照传统,新龙舟要在农历四月二十八下水,因此最近正是顾客“提货”的高峰期,几乎每天都会有新船出坞。有些会沿着水道直接驶向目的地,有的要用货车运往外地,还有的则要装进集装箱远渡重洋。阿文告诉记者,上漖村的龙舟不仅畅销珠三角,国际上也已经成为知名品牌,“我们接到过世界各地的订单,有8艘龙舟曾经卖到南非。”亚运临近,群众参与赛龙舟的热情更加高涨,各地的龙舟需求量增加了10%左右,“订单多得接不过来了”。

  除了造船,龙舟基地还提供保管服务,一条龙舟保管1年收费7000元,他们要负责保养和刷漆。

  造船人才青黄不接

  上漖村制作龙舟,从明末清初已经开始,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鼎盛时期曾有超过30家造船作坊,但如今只剩下6家,船厂从老板到普通工匠全是本村人。“祖传的手艺是我们最大的优势。”阿文表示,珠三角地区做龙舟的厂家有不少,但在制作工艺上都无法与上漖龙舟相比。例如在用料方面,其他地方的厂家往往使用杉木为原材料,虽易于制作,但耐久度不高;上漖龙舟则使用上好的坤甸木,这种特殊的木料原产于东南亚地区,使用寿命可长达百年。打造一条龙舟大约需要20天时间,坤甸木如长时间暴露在日光下便会爆开,因此每年端午比赛后,龙舟都需要沉入水中保存。由于做工精良,这里一条龙船的造价少则三五万元,大一些的价格都在10万元以上。

  尽管上漖村制作龙舟的历史悠久,也由于广州2010年亚运会的临近有了“做不完的生意、接不完的单”,但这个古老的广东第一龙舟制作地却一直在忧心和焦虑。村里作坊的老师傅告诉记者,由于仍然是“手工作坊”,船厂的师傅们工作量都很大,基本上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到晚上八九点才吃晚饭是很正常的”。如果要练就好手艺,更需肯吃苦、耐心钻研,如今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份苦差事,造船人才正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困境。“在我们厂里,最年轻的师傅都30多岁了,年轻一代的一个都没有。”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