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争取到散裂中子源项目是件聪明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8:04  南方日报

  本报讯(记者/梅志清张胜波王雄伟通讯员/肖锦全)“我希望东莞理工学院的学子们,认识到你们生长在一个空前的大时代,认识到此时代给予你们的机会和责任。”昨日,诺贝尔奖得主、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杨振宁教授铜像在学校松山湖校区揭幕,看着“年轻一半”的铜像,杨振宁教授这样寄语莞工学子。

  近三年来,杨振宁教授年年都来东莞理工学院讲学。去年他曾在这里作了题为《我的生平》报告,而今年,他和3000多名学子聊起了《物理的诱惑》。很多人认为物理学是很艰深的学问,而在他眼中,其实不然,研究物理学的动力是好奇心,“有了好奇心,钻研物理就不难了”。在这场科普演讲中,杨振宁由电学之父———法拉第、把人类带到电磁波通讯时代的麦克斯维尔,以及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等人的故事谈起,引领青年学子进入物理学的美妙天地。

  杨振宁教授的弟子、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负责人韦杰博士昨日也为师生作了《加速器发展在中国》的学术报告。

  据悉,落户东莞的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将成为顶尖级的国家实验室,拟投入20亿元,该项目建成后,在世界同类装置中,其规模和水平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位列世界第三,而韦杰博士就是这个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杨振宁教授昨日在演讲中特别提到,30年后,东莞人会觉得争取到了这个项目是一件非常聪明的事,因为将来围绕这个项目,将建立多个相关领域的顶尖实验室,并且也将带来很多的高端专业人才。

  昨日,杨振宁教授还携太太翁帆特别去了院士林,为他们去年亲植的罗汉松浇水。随后,他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这是他近年来为数极少的媒体专访。

  ??对话??

  散裂中子源实验室将带来什么?

  全中国、全亚洲相关领域科学家都可能来这里工作

  记者:您这几年经常来东莞,感觉您对这个地方特别关注?

  杨振宁:去年二月份我从香港来过一次东莞理工学院的新校区,当时觉得学校设施崭新,非常漂亮,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恰巧,最近东莞与中国科学院签订了协议,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科学项目———散裂中子源,这不仅在东莞而且将在整个最新的科学领域都占有重要地位。散裂中子源的主要设计人员韦杰博士是我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学生,美国研究中子源时他是主持人之一,北京高能所要做中子源时也把他找来。我想东莞乃至广东将来对新科技的发展要继续增加投入,那么搞一个大型的演讲会,使得东莞的年轻人和市民对于即将到来的新科技设备有更多认识,会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韦杰博士的报告是关于中子源加速器的,他最后跟在座的年轻人说,你们能够从中为自己的前途找到很多方向,我想这对东莞的市民和学生是有鼓舞作用的。

  中子源的设立只是一个开始,它虽然只是一个设备,但环绕整个设备,会有不同的顶尖科学家来使用。比如我们都知道,材料科学很重要,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还有生物工程实验,全中国、全亚洲要做相关研究工作的都可以来这个实验室工作,实验室很可能成为国家实验室,松山湖这里也将成为一个高科技区域。所以我告诉东莞的领导人,要预留发展空间,北京的高能所就已经没有办法进行扩充了。

  地方大学的独特竞争力在哪?

  大学和国家实验室总有着密切的关系

  记者:那您估计散裂中子源国家实验室具体将会对东莞理工学院和东莞地区的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杨振宁:东莞经济的成长不仅在中国而且世界闻名,不过现在东莞受到了金融风暴的影响,而且整个中国的发展都需要转型,东莞这个时候引来中子源实验室是很明智的。20世纪40年代美国刚刚结束二战,打算要做加速器,在纽约东的长岛找到了一个废弃的军营,设立了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20世纪50年代底洛克菲勒做州长的时候决定提升科技类的大学,这就是石溪分校。纽约州很大,为什么特别选择在石溪建分校呢?就是因为离布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很近,大概30公里。我在那里做了30多年的教授。这个故事说明,近代大学和国家实验室有着密切的关系。

  东莞松山湖有东莞理工学院,旁边有散裂中子源实验室,我相信二三十年间会变成国家实验室,这件事对东莞理工学院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记者:东莞理工学院这样一所地方大学应当怎样定位才更为独特和有竞争力?

  杨振宁:东莞理工学院从名字上看就是以理工为主的大学,又因为国家实验室的原因,所以向“研究型、理工型大学”发展是很自然的事情。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从名字上看也是理工型的,理工是它的重心,但是麻省理工学院对文科也很重视,比如它的经济学管理就世界闻名。所有大学向综合型发展的同时,都要有重点所在。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面积很大,从长远上看这也是很明智的决定。

  如何评价中国大学?

  就科研而言,中国大学都没有达到世界一流

  记者:现在批评中国大学的声音很多,但看新闻报道,您对中国大学常持肯定态度,例如对人才的培养,但不知您真实的观点是什么?

  杨振宁:我认为任何一所大学要办好第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中国大学目前的情况是很清楚的———中国有优秀的、聪明的年轻人,但是需要培养。他们在科研上要走到世界第一线需要好的环境,这个环境要慢慢建立和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距离世界一流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但是我再三地讲过,国内国际对中国大学的批评忽视了大学有三个最主要的作用,一是培养学生,二是社会贡献,三是科学研究。就第三方面而言,中国无论是清华北大还是复旦交大都没有达到世界一流,这也不是一天两天或者投入一二亿元能够解决问题的,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长久的投资。美国经历了这么多年高GDP成长以及二战后几十年发展大学,才有了今天的成绩,中国还需要继续努力。

  但中国大学培养本科生及其对社会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我念大学的时候,西南联大一共有1500个学生,当时全国的大学生估计总数不会超过2万个,这2万个学生在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的许多学生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领导人,比如原子弹的研发需要很多人才,因此上世纪50年代招收了很多研究生,这些人虽然没有在最前沿的领域做出第一流的研究,但是对建设新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没有培养他们的大学就不可能有这些人才出现。

  现在,大学有了新的任务。广东和珠三角近三十年的经济成长骄人,但是现在必须要转型;广东领导人也再三讲过,广东需要工业转型,教育也需要转型。因此长远来看,东莞理工学院这样的地方大学具有特别的优势。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