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全民御“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9:00  北京日报

  (上接第一版)三里屯街道办事处负责人郑敏说,街道在社区的每个楼门前都张贴了居民防控甲型H1N1流感须知,并向他们进行健康宣教。“对我们的工作,居民们都很支持,还有不少年轻人主动帮我们出预防流感知识黑板报呢!”

  “清水揉搓手心、手背、手指缝……比一比,看谁的小手最干净!”昨天下午,在幸福天使幼儿园,来自越南的3岁小朋友珑娜正和同班的十几名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唱着“洗手歌”,一边认真地清洗小手。副园长张治国介绍,幼儿园每天都要给孩子测三次体温,坚持开窗通风和紫外线消毒。

  在社区,在基层,居民们纷纷行动起来,打响了一场抗击流感的“全民战役”。展览路街道社保所专门拿出近万元专项经费,为辖区内的300多户低保、退休、失业人员和残疾特困户送去了滴露香皂和84消毒液;崇外街道成立了应急平台,专门从崇文区应急指挥中心接收辖区内入境人员名单,目前正在对3名归国人员进行健康观察;体育馆路街道,每天坚持对辖区内10个社区进行入户宣教,积极向居民传授各种流感预防知识。

  12320:全民都是流调队员

  以往,每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在市疾控中心的12320就成为名符其实的热线,线路经常堵得打不进来。但这次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流行以来,让11位接线员颇感意外的是,热线不烫手。

  五月初的那几天,这里的咨询电话一度挺多,有时能达到一天800多个。但后来,随着甲型H1N1流感信息公开透明、可防可控可治的宣传深入人心,热线慢慢降温,即使是北京报告有确诊病例后,12320热线每天接到的跟甲型H1N1相关的电话也就100多个,其中还以咨询的居多,问题主要集中在甲型流感症状、检疫隔离措施和如何预防等。而且,市民的问题也越问越专业:“有三分之一患者没有发热症状,请问如何及时发现?”

  记者翻看电话记录,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人向这里提供一些寻找密切接触者的线索。

  11日,有市民反映,自己认识的一位美国西北航空公司的中国空乘人员,与患有甲型流感病人乘同一班次飞机飞往国内,目前该空乘人员在北京尚未被医学观察。

  13日,一位市民来电称自己曾在家中接待过一名5月8日乘坐NW029航班的亲戚留宿,询问自己是否需要集中医学观察。他还说,自己及家人目前正自觉地在家中观察,尽量避免外出,等候疾控部门进行流调。

  的确,偌大的北京城,要想寻找几十、几百名密切接触者,光靠有限的流调队员,宛如大海捞针。让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特别感动的是,高素质的北京市民防控意识非常强,可以说“全民皆是流调队员”。就拿12320来说吧,几天来这里一共接到19条反映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有关信息,经核查,13条都属实,依此顺藤摸瓜,流调队员找到了15名密切接触者。

  互联网:医学观察日记点击率高

  “隔离的恐惧来自于未知。”这是一位叫仲爽的医学观察者近期更新的一篇博客。博客中如实生动地记录了自己从开始的抵触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以及起居细节、集体活动的各个方面,告诉大家不为大多数人了解的医学观察过程。他没想到,这段特殊的经历,使自己成了名符其实的“网络名人”,虽然5月11日才开博,但他博客的点击量已经超过100万次,留言者也突破5000人。

  另一位叫Silverfox的网友也人气颇高,他在博客《与H1N1同行的日子中》写道:要走了,夸一夸抗H1N1的工作人员,态度和气,服务周到,尽力满足我们的要求,从到家通知我的防疫人员到医学观察驻地的服务人员,真的挑不出毛病来。礼貌得甚至有点不习惯了。

  互联网上,近日甲型H1N1流感成了不二的热门话题。千龙网编辑小徐有个非常突出的感觉,虽然没有人号召,但此次“坛子”里网友的言论积极向上,大家在虚拟世界中传递信心。

  有这样几条跟帖小徐一直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没舍得删。网友“Silongtengfei”说:“我认为H1N1没有什么可怕的,现在是新病毒,找到防治的办法后,以后就是常规流感了。大家认识清楚后就不用担心。”

  网友“翼言翼语”表示:“如果我发现自己可能带疾了,肯定主动要求隔离。这样反倒更安心,如果传染了别人,后面几十年都会心里不安稳。”

  在一家网络公司就职的“网络不流感”说:“我们单位前几天发了邮件,如果有咳嗽打喷嚏等感冒症状,只要跟头说一声,就可以在家上班,避免传染。网络公司这点不错,在家上班一点不影响干活。”

  “面对疫情,我们都要学会更好地自我保护。不要老往人扎堆的地方挤,这样就可以防止密切接触者剧烈增多了。”网友“蓝白”温馨提醒大家。“大鱼小鱼”提醒得更细致:“越是这样,我们越要讲文明、讲卫生,不要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打喷嚏呀什么的也要注意捂住嘴巴。”

  在全民防控中,信心是最可贵的。“几天下来,一个二次传染的人都没有,应该说我们大家都福大命大,也是政府防范措施到位,这也是天佑北京吧。”网友“Abigail”真诚祝福。

  短信:“专业”人士落后了

  市卫生监督所的陈斌这两天一直在琢磨一件事。周围亲朋知道他是学公共卫生专业出身的,近来不断有人跟他打听甲型H1N1流感有没有什么预防的药方。问得多了,小伙子就琢磨:有什么办法能告诉更多人,此时个人自我防控很重要。

  昨天中午,他趴在办公桌上编了条短信,给亲朋好友群发了几十条:“请关注,最近研制出100%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药物,用法=勤洗手+多通风+遮住口鼻打喷嚏,配方=吐痰要注意+脏手要注意+感冒要注意+人多通风差的场所要注意,有效期=一生,制造商:关心你的朋友。”

  结果,整整一下午,他的手机短信提示铃声不断。有对他的关心表示感谢的,有说已经转发给其他朋友的,还有给他转发其他防控短信跟他PK的——

  “猪流感,到处蹿,提前预防很关键,勤洗手多锻炼,没事别在外面转。多喝水保睡眠,亲人回国笑开颜。密友耐心等七天,病毒走了再谋面。虽然你我不常见,你的健康是我愿。”

  “猪流感汹汹来袭,兄弟姐妹莫着急;卫生习惯要注意,猪肉加热要牢记;咳嗽喷嚏要躲避,拥挤场所要远离;衣被常晒手勤洗,心情愉快减压力;室内通风常换气,户外常吸鲜空气;充足睡眠多休息,勤于锻炼健身体;天气变化要加衣,营养充足少油腻;定期运动烟少吸,祝你有个好身体!”

  “流感,禽流感,猪流感,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我们的敌人——疾病也在变异,最近猪流感出现,不要惊慌,做好预防,关注态势,祝你健康!”

  哪个也不比他那条短信差。看来,不少人已经走在他这个专业人士前面了。还有的短信虽然不专业,但调侃得有趣:“H1N1防病要诀:不接吻,不拥抱,男女见面光傻笑,不上床,不同房,关键部位要设防,情要忍,意须消,媚眼可以使劲抛!”

  陈斌笑了,他心里踏实了。此时,他想起了著名流行病学专家曾光的那句话:“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不仅可以防控甲型H1N1流感,而且市民可以受益终生。”RJ057 RJ203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