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用担保杠杆撬动中小企业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09:42  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占我省市场主体90%以上的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了企业经营困难、失业人员增多等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现实困难,我省倾力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从2004年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担保贷到第一笔100万元贷款算起,短短5年间,山西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已累计为其担保贷款5500万元。维之王公司在担保贷款的支持下,销售收入从2004年的4000万元增加到了2008年的1.2亿元,并实现净利润近千万元。

  近年来,随着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全省各级各类80户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承担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的重任。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我省各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已累计为1万余户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318亿元。受惠的各类中小企业已累计实现新增产值或销售收入636亿元,增加利税95.4亿元,同时还为社会创造就业再就业岗位53万个。特别是近两年,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担保业务在全省担保业务总量中的比重在逐年加大,由2007年的50%提高到2008年的68.83%。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已成为重塑银企关系、强化信用观念、化解金融风险和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重要手段。

  虽然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取得一定发展,但由于先天不足,在自身难以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影响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的有效缓解。

  为尽快解决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体系建设滞后、实力不强缺乏可持续发展后劲、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银保合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5月11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明确提出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担保难,并对今年我省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做了缜密部署。

  省政府明确要求,在今年年底前,全省所有县(市、区)都要建立起县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形成覆盖全省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网络。通过与省、市担保机构开展联保、分保、再担保、设立担保基金等担保联动业务,积极为解决当地中小企业,特别是为涉农企业贷款难、融资难提供支持和服务。

  省政府还要求,各级信用担保机构要进一步创新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方式,不断加强双向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沟通协调,合理确定担保放大倍数,提升信用担保服务能力。重点提升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度,有效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风险。同时,要着力加强信用担保机构自身的监督和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行业经营,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经营水平。要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审批备案制度,凡是新设立的担保公司,必须经担保机构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再到工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并到所在地财政部门、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和银监部门备案。

  目前,省财政已安排2亿元资金用于加大对政策性担保机构资本金的投入,增强担保实力。其中1亿元用于补充省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资本金,另外1亿元将根据各县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的建设情况和资本金的注入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性补助,支持县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建设。按照要求,各市县财政也将积极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包括预算内资金、政府非税收入以及回收以前年度的财政周转金等各项预算外资金,切实加大投入力度,保证今年国庆节前所有县都建立起政策性担保机构。同时增加资本金注入,力争在2010年底,省级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达到6亿元、市级机构达到2亿元、县级担保机构达到1000万元以上。

  省财政厅和各省级金融机构负责人表示,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为宗旨,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断增强担保服务功能,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表示,将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共保、联保、分保、再担保等多种合作形式,带动各地政策性担保机构规范运作、发展壮大。各担保机构也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努力简化申请手续和业务流程,降低担保费用;积极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强化监督,提高效率,防范风险。山西信用与担保协会表示,将建立担保行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制定完善有关业务规范,组织业务培训和信息交流;尽快建立和完善担保机构绩效评价和行业统计制度,培育和扶持一批担保机构示范单位。

  解决好我省中小企业融资难、贷款难问题,是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局的需要。有省政府的重视,有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我省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将得到快速发展,充分发挥信用担保的杠杆作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本报记者 谢昌民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