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五月岛内觅桐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15:01  台海网

  

五月岛内觅桐花

  用桐花装扮自己的游客。 李炜娜摄

  大约在康熙年间到民国时期,客家人分5次大规模从大陆迁徙台湾。在台湾2300万人口中,客家人有460万,约占l/5,客家文化是了解台湾文化的一个重要解码。想要了解客家文化,一年一度的“客家桐花祭”不容错过,四五月的客家庄里,可以赏花、品味客家独特美食,也能体验客家风情——

   山间觅芳踪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赏桐花的好时节。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还有各种旅游宣传小册子上,都力推民众走出家门,欣赏台湾的“五月雪”。这“五月雪”指的就是满山遍野飘落的桐花。

  5月的一个周末,我们也迫不及待地加入到了赏花的队伍,来到苗栗县公馆乡打鹿坑山间。打鹿坑的山上遍植桐树和竹子。一条窄窄的山间步道,因为来来往往的赏花人喧闹了不少。从山上下来的人们,手里都捡了不少桐花,或是插在发际,或是串成花环戴于颈间,个个笑靥如花。更有五六个结伴赏花的女子,索性坐在步道旁,仔细用桐花装扮。

  “可以给你们拍张照吗?”记者问道。“没问题儿。”她们不仅爽快答应,为了配合我们的大陆口音,她们甚至还竭力模仿着京腔京味。

  “上面的桐花还多吗?”“不多,现在是赏桐花的尾声了,前些日子,我们桃园的桐花步道上,果真如雪覆盖呢,让人不忍心踩踏。”原来,她们是专程从桃园县赶来。

  

  沿着步道缓缓前行,始终没有看到满地飘零,不免有些失望。然而,山林间虫鸣鸟叫,倒也有几分清幽。眺望远处,还能看到大簇大簇的白色,那是散生在原生态阔叶林间的油桐树。偶然一阵微风轻抚,朵朵白花轻旋而下,五瓣花儿有着粉色的心、金色的蕊,静静飘落在绿色的树叶和青色的苔衣之间。这一刻才发觉,桐花之美,不仅是它生在枝叶之时,更在于悄然飘落的瞬间。

  台湾的油桐树并非土生土长,皆为日据时期从大陆长江流域一带引进栽培。每年油桐开花时间一般在4月份,盛开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因此,对于很多岛内民众而言,赏桐花已经成为四五月间必不可少的出游行程。从南往北,彰化、南投、台中、苗栗、新竹、桃园、台北都能觅得花开踪迹。一家人漫步在山间,既可健身,又能赏花,岂不妙哉?

  体验桐花祭

  走完长长的步道,下山来,已是中午时分。除了赏花,还要在这里用餐,因为打鹿坑有一家人气十足的特色餐厅,名曰“油桐花坊”。

  油桐花坊的名气来自院内那株有着40余年树龄的油桐树。树冠的覆盖范围可以达到八九十平方米,花量盛大,往往一夜山风过后,便是满园白色,被游客认为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五月雪”景观。加之主人悉心料理,水池、锦鲤、花卉应有尽有,更使得这座二层木屋建筑人气大升。

  还没进入庭院,已经看到排队等候的人群。穿着印有大朵油桐花的服务生上前解释:“对不起,因为桐花祭的缘故,游客比平常多了五六倍,虽然有40多名员工,还是连餐盘都洗不过来。你们要是吃饭,可能要多等些时间了。”

  桐花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表征,早期客家人以捡油桐子为生,油桐子所榨之油可作涂料,油桐木亦可作为柴火或是制作家具的材料,白色的桐花,被视为客家庄的守护神。

  如何让更多的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客家文化,台湾当局精心打造“客家桐花祭”,希望可以做到“深耕文化、振兴产业、带动观光、活化客庄”,透过文化创意产业绵密的整合,绽放客家文化的活力。

  “客家桐花祭”,从2002年至今,已走过8个年头。在每年的四五月间,只要走进客家庄,无论是黄昏时分在露天咖啡厅里听客家歌手吟唱动人歌曲,或是在纷飞的桐花树下看一场客家传统的婚俗表演,抑或是边走边品尝打炒米、炸油果、芝麻酥、酿豆腐这样的客家传统美食,都能感受浓浓的客家风情。

  “桐花祭”,如今成了人们亲近客家庄的好理由。交通大学客家学院助理教授罗烈师认为,在“客家桐花祭”活动的推动下,油桐花与客家庄几乎划上等号。“桐花祭”不仅带动了全台桐花县市的商机,更让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客家庄、关注客家文化,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上一页

  带动文创业

  “2009客家桐花祭”自4月18日至5月17日展开一个月,活动主题为“白雪纷飞桐闹客庄”。共有宜兰、基隆、台北、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云林及南投等10县市25个乡镇共同举办,是历来涵盖地区最广、活动最多样的一次。

  主办单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活动由“舞动青春 闹热客庄”、“亲子桐趣”、“净游山林桐享爵士”等几部分组成,期间还有舞蹈创意秀、桐花摄影赛、全家同出游、爵士音乐会以及客家特色商品展销等各项丰富多彩的活动,预计吸引游客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创造商业产值超过80亿元新台币。

  实际上,除了成功带动岛内民众旅游、推广客家文化以外,“桐花祭”也在慢慢改变客家人的观念和生活。

  在苗栗三湾经营陶瓷艺品公司的李蓬兴说,小时候看着满山盛开的油桐花,从没意识到它的美,但这几年“桐花祭”活动的推广,也让他对桐花另眼相看,甚至开始制作“桐花宝宝”的相关艺品。

  结合桐花意象,不少客家人开始了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

  一间间以桐花为名的餐厅、咖啡厅不断设立;原本平凡无奇的腌制福菜干及豆腐乳等客家美食,也成为精致伴手礼;桐花布服装开始走出客家庄,行销国际……在相关部门的辅导下,客家不少文化创意产品透过桐花这样一个统一标识进行包装后,逐渐塑造出了“台湾客家”的品牌形象,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更是带动了客家人文化创意产业的升级。

  “客家桐花祭”已经成了岛内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体验和思考。体验客家文化独特的风情和魅力,也思考“桐花祭”未来的发展和走向。有学者指出,“桐花祭”成功带动赏桐人潮,不过,这股热潮能否持续?另外,现在“桐花祭”是相关政府部门大力推动的结果,“如果政府停办,民间力量是否会自动接手?”这些都值得关注。 (李炜娜 王 尧)

  上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