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城车市惊现“零库存”怪状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15:20  北京晚报

  经销商生存系列报道之“零库存”之谜(一)

  2009年,中国车市蕴藏着巨大的机遇,同样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北京4S圈”作为记录京城车市的重要阵地,将针对《相约星期二》栏目展开经销商生存之系列报道,为圈外人传递车市动态,为圈内人解读车市脉络。

  库存,不论对于卧虎藏龙于全国各地的汽车厂家,还是奋斗拼杀在一线战场的汽车经销商,都是十分敏感的话题。它既是一个品牌的决心与实力的象征,又是一款产品在当地生死存亡的风向标。

  经销商库存在2009年的初夏大幅减少,部分经销商甚至出现了“零库存”,与去年同期相差巨大。鲜明对比的背后蕴藏着什么?提出问题、搜寻问题、争议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力求通过终端销售方式及其内涵的变革揭示出国内汽车消费的趋势及模式的改变。让我们共同揭开“零库存”之谜。

  2009年4月底,上海国际车展的大幕刚刚落下,记者回京便惊讶地发现几乎一时间内,全国的汽车经销商都在高喊库存告罄,北京亦不例外。更奇特的是,不论是上市不久的准新车,还是市场热销几近两年的“老车”,都出现了断档缺货的“怪状”,多数合资品牌4S店不约而同的陷入到断货的“漩涡”中。

  京城车市究竟有多少经销商缺车严重?究竟哪些车型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需要等待多长时间?上周,记者展开了全方位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近20个车市主流品牌的4S店有近七成存在着库存同比大幅下降的状况,其中,市场热销的不下15款车型处于严重缺货即“零库存”状态。

  七成经销商“缺库”严重

  车价稳定不降反升

  “缺货,没车,您不怕等您就交订金吧。”这就是记者以消费者身份买车询车时从4S店销售员口中最常听到的回复。这场历时两个月有余仍不见好转的“库存荒”令那些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经销商也猝不及防。

  一周的调查中,近七成经销商存在一款到两款车型严重缺货的状况,而提车需要等待的时间平均要一个月左右。即使如此,多个品牌的“忠实”客户依然选择排长队提车,刚刚交付500元订金的黄先生并不指望自己的骐达能在一个月内到车,“着急也没用,我一个朋友在一个月前订了同样的车,现在还没到呢。”

  而对于多数经销商而言,5月份的交车情况已经得到大幅缓解。“车是到一辆走一辆,以前的订单够消化4个月的。”在调查中,记者感受最明显的就是这些热销车型的价格保持稳定,多数还能在原本优惠的基础上不降反升。广州本田经销商一位销售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新雅阁的优惠力度的确不如去年,“这不是偶然现象,订单很多,大家都没有太多优惠。”

  热销车型更加紧俏

  合资品牌缺口最大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库存明显减小的经销商主要集中在合资品牌与进口品牌中,东风日产、广州本田、上海通用、长安福特、一汽大众、上海大众、一汽丰田等众多品牌都面临着部分产品缺货严重、供不应求的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缺货严重的车型不仅反应在新车或准新车上,同样也出现在为数不少上市已有一年或更长时间的车型上。炙手可热的科鲁兹、新领驭、RAV4等新近上市车型需要等待一个半月到两个月,而迫于产能重压的众多拥有热销车型的经销商甚至不敢轻易接收客户的订单,“投诉电话几乎天天有,都是质问我们为什么不能交车的。”一位长安福特的销售经理向记者“诉苦”,“厂家没车,我们真不敢承诺什么了。”此外,速腾、荣威550、09款福克斯、骊威等车型的紧俏程度丝毫不输给新车,等待时间通常在两个月左右。

  “零库存”不等于热销

  是营销策略还是调整滞后

  回首2008年底,多数厂商和4S店乃至汽车媒体、资深评论员均对2009年的车市走向报以相对悲观的冷静。于是乎,国内众车企于今年年初纷纷公布了保守的产销目标,这或许就是产生目前市场中所谓“零库存”的根本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轿车产能为491.24万辆,销量为476.25万辆,约15万辆的库存车未能在去年消化,而这些库存,是否已于2009年一季度被完全消化还不可盖棺定论。正如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表示的那样,“可以肯定的是,国内车市在2009年一季度没有复苏。经济危机第二波的冲击还没有到来。”表面看上去一片供不应求的大好场面,实则却是谁也摸不清的产销数字。

  乘用车方面,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微面微客市场拥有了50%至60%的增速;而轿车方面,重点合资企业的利润率却出现了大幅下降。面对消费者如此“火爆”的购买热情,厂家为何不能尽快的恢复产能,满足各地的订单;抑或,这就是车企在充满挑战的2009年掀起的集体“饥饿销售”风潮?一个个谜团充斥在记者的心中,也弥漫在消费市场,2009年上半年刮起的这场“零库存”旋风到底预示着什么?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韩旭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