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贸易互补性强当中国遇上中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9日17:41  青年参考

  几周前,一个投资50亿美元的炼油厂在中国南部悄无声息地开始加工原油,沙特阿拉伯的阿美石油公司拥有该厂25%的股份。位于福建的这个新工厂凸显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之间日益紧密的经贸和投资关系。

  据英国路透社报道,截至去年,中国向阿拉伯联盟22个成员国的出口额已从2001年的仅72亿美元增至623亿美元。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向中国的出口额从75亿美元增至703亿美元。市场和媒体往往聚焦于中国如何在澳大利亚、非洲和拉美等地寻找资源,中国与中东的故事却很少得到关注。

  这至少是苏格兰皇家银行驻香港经济学家贝哲民的观点。贝哲民在其所著《新丝绸之路 崛起中的阿拉伯世界如何背弃西方,重新发现中国》一书中,试图纠正这种不平衡。在能说阿拉伯语和中文的贝哲民看来,世界显然在见证历史上的两个强权正同时重夺其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文化霸主地位。他写道:“这些事经常看上去毫无关联,实际上它们是更大的全球再平衡进程的一部分,这种再平衡代表着在西方主导数个世纪之后东方的崛起。”

  这堪称宏言伟论。但有根据吗?中国商务部下属智库对外经济贸易研究院研究员徐长文表示,中国与中东间贸易繁荣得益于贸易结构互补性:中国需要石油,而中东是中国服装和其他消费品的积极买家。他说:“当全球危机过去后,来自美国和欧洲的巨大市场需求将会恢复,所以现在下‘中东将取代美国和欧洲’之类的结论为时尚早。”

  贝哲民也坦承,贸易会随着原油价格波动而起伏,石油占中阿双边贸易的40%。但他认为,即便油价只有每桶30美元,中阿关系仍将继续迅猛发展,原因有三:第一,中国经济模式对阿拉伯世界的吸引力,这种模式注重快速增长和政治稳定;第二,阿拉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影响力,自从2001年纽约和华盛顿遭遇恐怖袭击后,阿拉伯主权财富基金将投资从美国分散开来;第三则是“伊斯兰走廊”的复兴,这是历史上从非洲经中东延伸至亚洲的贸易路线。贝哲民认为,该走廊集中了世界大部分伊斯兰人口,是阿拉伯投资者通常活跃的地方。

  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大马士革,露天市场摆满了中国的鞋类和其他产品,中国造廉价汽车也在进入叙利亚市场。但一般游客难以发现中国正刺激当地经济复苏的迹象,贝哲民也坦承变化不明显。他说:“新丝绸之路的生命线是个人,而不是政府或公司。”

  最明显的莫过于义乌,这个小城市位于中国东部浙江省,其庞大的批发市场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商贩前去搜罗廉价消费品。自从2001年“9·11”恐怖袭击后,许多国家(中国不在其列)收紧对阿拉伯人签证以来,到义乌的阿拉伯人猛增至一年20万人。一位卖蜡烛和手工艺品的销售代表朱姗姗(音译)说:“现在欧洲人来得不多,我们大多数客户来自中东。”

  不过,乐观的贝哲民也提醒:从政治上来说,亚洲其他国家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比中国更牢固。北京必须确保其“走出去”政策不要造成产品淹没阿拉伯市场,从而破坏当地的就业和对华好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