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4月车市再交漂亮成绩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1:17  金羊网-新快报

  轿车、SUV等车型销量环比同比均大增,上海大众夺得乘用车销量冠军

  ■新快报记者 杨金霞

  有关车市“触底”的讨论还甚嚣尘上,让人始料未及的是,我国4月份的汽车销量再次创出新高。是“触底反弹”还是持续“小阳春”?不到最后,谁也不能有所定论。但车市连续4个月的强劲表现,无疑将继续保障车市信心,有利于车市的全面回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09年4月,乘用车市场继续呈现现良好表现,总销量达到83.10万辆,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共销售59.15万辆,环比增长8.34%,同比增长33.04%;多功能乘用车(MPV)销售1.95万辆,环比下降3.54%,同比下降4.05%;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销售4.84万辆,环比增长19.27%,同比增长22.55%;交叉型乘用车销售17.16万辆,环比增长3.62%,同比增长70.66%。

  【厂商表现】

  销量上涨企业盈利率下降

  从有关数据上看,4月份前十大车企有八家获得了环比增长。

  4月乘用车的销量冠军是上海大众。据了解,上海大众此番夺冠主要归功于朗逸和斯柯达明锐的强势表现:朗逸4月销量为12495辆,斯柯达明锐也突破8000辆销量。当月,上海大众各种车型共销售5.8万辆。而在车展后上市的新领域,将为上海大众再增加筹码。

  伴随着新君威、科鲁兹等新车型的担当重任,加上凯越和乐风的持续旺销,上海通用单月销量达到5.5万辆,位居第二。

  相比3月份高达50.60%的环比增幅,一汽大众4月份略有降幅,但5.4万辆的销量实际上并不低。

  在十大车企中,北京现代、东风日产和奇瑞表现强劲。其中北京现代依靠伊兰特+悦动的兄弟联合,其4月环比增幅达到19.90%,销量达到50217辆。东风日产的新天籁月销量升到9003辆,有望跨入月销万辆俱乐部。另外,奇瑞4月的环比增幅也高达41.36%。此外,记者还从梅赛德斯-奔驰获悉,其1月至4月的销量也是逐月攀升,累计销售1.65万辆,同比增幅高达40%,其中4月销量高达5400辆,同比增长72%。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19家重点企业集团(营业收入约占全行业的50%)一季度的经济效益情况,营业收入完成2686亿元,同比下降了14.15%,利润总额为108亿元,同比下降48.36%,工业增加值为560亿元,同比下降了8.95%。一季度汽车工业重点企业集团经济效益指数为305.5,比上年同期降低56.66。

  【车型概况】

  小排量车表现突出中高排量车型回暖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1.6升及以下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是受惠于车购税的两类车型,4月两车型销售分别为41.9万辆和17.2万辆,比上月分别增长11%和3.6%,同比分别增长56.5%和70.7%。据分析,其中交叉型乘用车今年以来保持了非常好的增长势头,这既是国家有关政策促进的结果,也与城镇、农村经济活跃以及交叉型乘用车适应其发展的特征有直接关系。

  此外,低排量车购税优惠政策对于中高排量的轿车车型冲击很大,尤其对1.8升的车型影响很大,今年前两个月中高排量的轿车市场比较低迷。但从近两个月情况看,中高排量的轿车虽然与同期相比还呈现下降的状况,但从环比情况看,有回暖的迹象,其中4月份1.6到2.0升的轿车比上月增长了2.2%,2.0到2.5升的轿车比上月增长了5.2%。

  【经销商看后市】

  5月车市火爆 长期发展看好

  相比厂家,经销商来自于市场第一线,也更能体现车市的整体状况。据不少经销商反映,车市进入5月以来明显好转。对于车市的长期走势,他们纷纷表示主要受经济大环境影响。

  广汽丰田金利丰南庄店的负责人表示,过了传统的淡季,该店进入5月以来销售情况良好。他分析认为,5月份一方面是传统的旺季,还伴随4月份部分需求的释放因素。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整体回暖,目前工厂普遍在开工,股市也是一直飘红。这些都增加了消费者的信心。另外,有关政策的频频出台也是保障市场信心的重要因素。他认为,目前看来,经济已经回暖,消费信心也有所回升,车市的长期发展仍然是向好的。佛山市鼎致汽车销售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也有同样的看法,他表示4月份该店的表现马马虎虎,但进入5月后明显好转。他认为其中既有4月是传统淡季的影响,加上上海车展到4月底才结束,不少潜在消费者也是选择在车展后购车;大的经济环境也是影响车市的主要因素之一。此外,来自消费者的信心也非常重要。

  也有些经销商反映,由于一季度的车市状况大大好于预期,导致部分店库存不足。日前,广州本田佛山三水骏捷店的市场部负责人就表示,由于对一季度的销量预计不足,加上销售火爆,该店出现内库存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目前已经向厂家反映。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