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黄桃去了菜花来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3:04  华龙网-重庆晚报

  

黄桃去了菜花来了

  桂林镇万亩蔬菜基地 (潼南宣传部供图)

  

黄桃去了菜花来了

  赏油菜花节

  

黄桃去了菜花来了

  蔬菜大棚

  颜色金黄,质韧肉细,味道芳香——许多老重庆回忆起潼南的黄桃罐头,可能都还要流口水。然而在漫山大片倒下的黄桃树下,如今长起了遍野的蔬菜和油菜。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向西部绿色菜都大步迈进的潼南,正以其地理——环境优势和独特的发展“菜经济”模式,吸引大批“周末农夫”来此耕耘“自家菜地”。

  黄桃去了

  潼南人的爱与痛

  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只山羊悠闲吃着草,不时发出“咩咩”的叫声——这本该出现在山坡的场景,如今却出现在原来赫赫有名的潼南罐头厂厂区里。

  “厂区太大,这边还派不上用场,于是就养了只羊子。”罗继庆说。

  罗继庆是潼南三鑫林业综合开发公司的销售部经理。2004年以前,他的身份是潼南罐头厂的销售科长。

  罗继庆1987年进入潼南罐头厂,见证了罐头厂的辉煌,也经历了罐头厂的没落。

  潼南罐头厂成立于1958年。“这是四川最大的罐头企业,主要生产天府牌黄桃罐头,也生产一些猪肉罐头。”罗继庆说,厂里每年生产的黄桃罐头都在8000~9000吨左右。

  潼南当时是全国三大黄桃之乡(浙江的奉化、大连的荆州区)之一。

  潼南的黄桃罐头,其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桃类罐头前茅。在1980年全国黄桃鉴别评审会上被专家赞誉为“潼南黄桃,得天独厚”,1983年赢得了上海口岸的出口免检资格,在1988年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上,潼南黄桃摘得金奖。

  “黄桃罐头70%主要出口,远销欧美、日本及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仅创汇就是500多万美元。”罗继庆说。

  潼南罐头厂本来有1000多名职工,但是到了每年黄桃成熟的季节,厂区附近5000~6000临时工就涌进厂帮忙加工。

  潼南罐头厂效益不错,在许多人花5分钱去看《霍元甲》、《陈真》等电视剧时,该厂绝大多数职工都有了电视机。

  为了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潼南罐头厂率先给职工安装闭路电视。

  在兴旺的罐头厂带动下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全县种植黄桃的乡镇占了将近一半,总数达到了520万株,总产量最高时年产1.2万吨。

  在潼南县桂林镇农民的收入中,70%以上来自于黄桃产业。这个镇的半坡村是全县种黄桃规模最大的村,早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这个村就靠种黄桃有了第一批“万元户”,成为全县当时最富的村之一。

  然而在1990年以后,罐头厂开始走下坡路。

  “由于欧美等对进口食品的检疫更严格,当时政府也取消了出口退税。随后,政企分开逐步推开,企业要自负盈亏。”罗继庆说,正是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潼南罐头厂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1994年,有着36年历史的潼南罐头厂破产。2001年,重庆市对外贸易进出口公司接管重组后的罐头厂,但运行一年后再次停产。随后,职工开始下岗分流。

  罐头厂遭遇不测,果农们日子也不好过。1995年的黄桃滥市后,原来漫山遍野的黄桃树纷纷被腰斩。

  “果农开始用砍刀来发泄对市场的怨恨,放弃管理,让虫子来糟践这些果树。”县农业局经作站站长黄明眼里闪着泪花说,当年520万株黄桃,如今只剩下不到40万株的老树,黄桃总产量从1993年的1.2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0.05万吨。

  如今,“天府罐头好,餐桌离不了”标语,经历风雨洗礼,与潼南罐头厂一样逐渐消失在人们记忆中。

  菜花来了

  种菜富了种桃人

  昨日上午,潼南县桂林镇双坝村,村民林进辉正指挥老乡把地里的黄瓜装车。

  桂林镇以前以种黄桃出名,如今这里漫山遍野都种上了蔬菜。在1995年以前,林进辉也是种黄桃的,黄桃每年给家里带来上千元的收入。

  “罐头厂跨了,没有办法,只有把黄桃树砍了。”林进辉说,迷茫一两年后,在政府的号召下转种蔬菜。

  潼南县蔬菜办纪检组长敬博说,潼南工业底子薄,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

  1995年下半年,正当潼南砍树成风找不到方向的时候,时任副市长周建中到潼南,提议潼南发展蔬菜。那时每年3~4月和8~9月都会出现春淡和秋淡,重庆市场上没叶子菜卖。

  涪江和琼江流过潼南,形成冲击坝特别适合种植蔬菜。

  “当年计划是1000亩,后来种植面积超过了,接近了2000亩。那一季叶子菜出来正好赶上主城春淡,效果很不错。”敬博说,1996年,桂林镇就申请将基地扩大到3000亩。

  1998年,尝到甜头的潼南县政府正式将蔬菜作为一支柱产业来打造。

  而到去年年底,潼南蔬菜基地种植面积达到了16万亩,复种面积40万亩,产量80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

  按照潼南县的规划,到2015年,全县蔬菜基地种植面积将达到40万亩,复种面积100万亩,产值200万吨,实现产值71亿元,带动就业20万个。

  潼南目前已为主城提供错季节的蔬菜。

  “一是春提前,一般5月下旬才出产海椒等,但我们这里可以通过大棚等,提前到4月20日左右就可批量上市。二是秋延后,比如说南瓜等,一般3~4月播种,7~8月上市,但我们可以推迟到5月播种,9~10月市场上南瓜卖得差不多了,我们才上市。”敬博说。

  今后,潼南向主城市民提高地产蔬菜的同时,还将汇集西部的各种蔬菜为市民端上“蔬菜大餐”。

  在向西部绿色菜都迈进的潼南,如今正在努力打造西部“寿光”。今年2月,潼南县与渝惠食品集团正式签订协议,由渝惠集团投资2.5亿元在潼南工业园区建设西部最大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市场占地600亩,首期建设200亩,投资1亿元,包括交易服务大厅和大棚,设有冷冻、仓储、电子交易、电子银行、客户服务中心等配套服务设施。

  “该市场2009年底建成,届时将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流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西部的蔬菜都将在这里汇集,主城市民的餐桌上将更丰富更新鲜。”敬博说。

  周末:到潼南当菜农

  “这几天刚把合同签了,我们将引进一家大型企业来提升绿色生态旅游。”刚一见面,潼南县旅游局副局长王川就提起这一喜讯。

  该公司将投资1.8亿元,改造提升油菜花节主景区崇龛镇的基础和配套设施,另外一大手笔则是在主景区承包3000亩地,将其打造成主城市民的“自家菜园”。

  “城里人可到这里当周末农夫,认购一小块地,种上自家喜欢吃的蔬菜,在播种、施肥和收获过程中,体验田园劳动的乐趣,自家种的菜还可带回来。”王川说。

  这是继菜花节后,提升潼南旅游的又一新招。

  从2008年开始,潼南菜花节已举办两届。

  今年举办的第二届菜花节更是异常火爆,自2月26日菜花节启动至今,每天都有上万游客下乡走进潼南油菜地,亲近自然,赏花观景。到3月28日菜花节落幕,共接待游客46万余人次,比首届菜花节增长1.5倍,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6亿元。

  “菜花节其间的每个周末,潼南高速公路下道口都是车满为患。”王川说起都显得很兴奋。

  潼南崇龛镇油菜种植已有500多年历史,目前种植规模达3万亩,是全市最大的油菜基地,但多年来都是养在深闺。2008年,潼南县提出在崇龛搞生态旅游,大片的油菜花于是被推向前台。

  但油菜花节带来的甜头毕竟是短暂的。

  由此,潼南县于是决定引进“江家菜地”的模式,吸引城区居民平时到潼南来耕耘“自家菜地。”

  市民自家去耕种的同时,今后到潼南还可去看看当地蔬菜种植大户的新成果。

  “在景区沿线,将投资5000万元开发建设蔬菜旅游观光园,即使不认购菜地的游客,也可去参观看看最新的蔬菜品种,这将有力推动潼南休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王川说。

  与已经发展起来的蔬菜结合,延伸旅游的同时,潼南还想继续做好“花经济”这篇文章。

  “我们在主景区将建一个油菜花的博览园,这里现在已培育出50多个油菜花品种。对适宜这里气候和土壤的,我们将扩大种植面积,展现在游客面前的将是不同颜色和品种的油菜花。”王川说。

  “我们的构想是‘月月有花,四季不同’,在潼南开发种植更多的其他品种的花,让游客一年四季过来都有看头。”王川说。

  潼南县县长罗建极说,将借助油菜花这一品牌,加快建设大佛寺景区和双江景区,整合提升杨闇公、杨尚昆陵园和旧居,创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着力把潼南打造成为渝蓉主轴上的旅游大结点。

  □首席记者 李伟 实习生 孟坤

  网络编辑:孔祥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