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小区健身器材坏了该谁维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3:05  华龙网-重庆晚报

  不少社区健身器材“缺胳膊少腿”无人管理,使用起来存在安全隐患

  

小区健身器材坏了该谁维护

  九龙坡区劳动1村,阎大爷看见楼下残损的太空漫步机十分无奈。

  小区安装的露天健身器材给居民带来健身的乐趣,提高了生活品质。但随着长年累月使用,不少器材已经“缺胳膊少腿”。

  连日来,不少市民向本报反映,损坏的器材无人维修,存在安全隐患。他们搞不懂:健身器材该由谁来维护?

  器材损毁严重 居民担心出事

  家住九龙坡区杨家坪劳动一村12幢的阎大爷很郁闷,楼下健身器材坏了一大半,让酷爱健身的他没了去处。

  “半年多来,我只能到处散步当锻炼。”阎说,4年前健身器材安装后,每天清晨和傍晚,来此健身的人多不胜数,热闹非凡。可半年来,很多器材损坏,没人维修,这里变得冷冷清清。

  “8种器材,共12个,现在只剩一半能勉强使用。”阎大爷说,以前他最喜欢“甩脚”的漫步机,其中两台只剩下一只脚,另一台也因螺丝松动晃晃悠悠,很容易绊倒。“扭腰器的底座全部锈蚀,再也扭不动。最夸张的要数扭背机,搓背和健腹的零部件全都不翼而飞,只剩下一根凳子。”阎说,听说这些器材都是免费捐赠的,不知该向哪里反映。

  小区健身器材 一半都有毛病

  昨日,记者走访了主城多个设有健身器材的居民区和广场,发现一半的健身器材锈迹斑斑、“缺胳膊少腿”。

  渝中区袁家岗重庆出版社附近草坪上,10个健身器材仅有一个能用,太极柔推器转盘破损,漫步机脚踏板不见踪影,臂力器被连“根”拔起;渝中区观音岩抗建堂大厦楼下,健身器材仅残余3个能勉强使用;江北区石马河山水丽都小区内,五六个健身器材都是残缺;沙坪坝区工人村广场附近,4个健身器材无一能使用;沙坪坝区天星桥晒光坪社区的健身器材几乎全部损坏,反而阻碍行人过路;南岸区团园堡小区花园内安放的8组健身器材,超过一半有毛病。

  “坏了不见人来修,器材就这么摆着,挺可惜的。”家住沙坪坝工人村的张先生说,有些故障只是螺丝松动等小毛病,稍作维修就能继续使用。

  申请安装积极 保养无人问津

  “小区健身器材的管理和维护遵循‘谁受益,谁管理’原则,由器材的受赠单位,即街道和社区来承担。”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黄波介绍,我市安装的健身器材大多由体彩和福彩中心捐建,也有少数是开发商或单位自行购买安装的。器材的正常使用年限为6年~10年,但由于维护不善和人为损坏等原因,使用寿命缩短了不少。

  黄说,他们与受赠单位有详细约定:一是必须保证器材的公益化,二是做好器材的维修维护。在保修期内损坏的,可联系生产厂家免费维修;过了保修期,应由街道出资修复。黄表示,由于街道和社区都没有专门的维修基金,所以实际操作起来也很困难。

  黄透露,健身器材的管理养护问题已经引起相关部门重视,目前正在寻求解决办法。

  残损器材伤人 受赠单位要担责

  “那使用残损健身器材受伤,由谁买单?”市民冯先生提出疑问。他说,前段时间,自己健身时使用健骑机时就因零件老化撞伤膝盖,自掏腰包付了医疗费,他至今没想通。

  本报新闻律师团成员继维律师事务所邓继维律师认为,作为受赠单位的物管或社区,如果管理不善、维护不当,没尽到管理维修责任,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小区健身器材坏了,到底该谁维护?敬请登录本报网站www.cqwb.com.cn或致电本报热线966988发表看法。

  我有话说

  邓艺 南岸区政协信息联络委主任,社会问题专家

  本来服务为民的健身器材,却随着养护问题的出现成了人人害怕的炭圆,作为管理方的社区和街道,可在缺乏资金的情况下,制定出一套特殊的管理办法。例如组织一批离退休的健身热心者对器材进行“认养型”承包制,负责器材的维护与保养,并制订出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和社区街道一同维护社区的健身设施。

  姜霞 热心公共事务的“铁嘴”市民

  热衷于小区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的多是一些老人和儿童,如果器材维护不当,极易发生意外事故,所以健身器材的维修、保养更是马虎不得。希望政府重视此事,把好事做到底,为小区健身器材的维护管理找个好管家,让全民健身的好处持续不断。

  记者 任文劼 摄影报道

  网络编辑:孔祥伟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