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上游造人工湿地为它建个“绿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4:05  都市快报

  

在上游造人工湿地为它建个“绿肺”
汤浦水库上游的生态湿地示意图制图 王家晔

  ■浙江·杭湖嘉绍环保行

  记者 林佳佳

  本报讯 当第一眼看到汤浦水库上游的生态湿地,你不会想到这是一个人工制品,更不会想到眼前这片近500亩的“公园”竟然是为了净化水质而建。

  事实上,它关系到宁波、绍兴两地300万人口的饮用水。

  这项工程二期扩建工程刚刚完工,总投资近600万元,为的就是吸收水中的氮、磷,让进入下游水库的水质更好。在水库上游建大规模的人工湿地,这在全国都是第一次。

  游走在蓝藻暴发的边缘

  汤浦水库位于绍兴市绍兴县的王坛西山。水库源头水质一度非常糟糕,这是由于上游裸露山体水土流失引起的污染、农药化肥引起的污染、农庄旅游休闲带来的污染等造成的,尤其是氮磷含量严重超标。

  水中氮磷的超标可能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进而暴发蓝藻。最极端的例子是,2007年5月无锡太湖蓝藻提前暴发,无锡水源地水质受到影响,市民家中自来水变得混浊,臭味弥漫,导致当时无锡的纯净水供不应求。

  幸运的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在绍兴发生。汤浦水库上游的生态湿地可以说起到了关键作用。就在2007年3月,这个人工湿地一期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一年之后,当浙江省水利厅组织对汤浦水库进行检测,发现水体的富营养指标已明显好转,总氮上升趋势逆转。

  全国第一的人工湿地

  现在,这个人工的生态湿地拥有黄菖蒲、梭鱼草、再力花、水葱、绿苇、聚草、黄花水龙、紫玉兰、伊乐藻等九大区块的草本植物,以及娜塔栎、柳叶栎、美国枫香、洋白蜡、酸紫树、水紫树、沼地紫树、多花紫树等耐水乔木共2.2万株。

  上游的水通过开凿而成的S形水渠,与这些植物的根系充分接触,水中的氮磷被吸附,微生物被分解,水质也就随之变好。据汤浦水库管理局王坛管理处副主任施梁涛介绍,这个湿地每天可以处理10万吨的水,同时削减水中50%的氮磷。据了解,汤浦水库的水质已达到一类水标准,人可以直接喝。

  由于汤浦水库是目前国内较大的饮用水源专用水库之一,具有国内大型饮用水源水库的普遍性特征。因此,这个全国第一的做法也引来了诸暨、温州等地的“取经”团队。现在,这个像公园一样的地方,常能看到附近的居民前来散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