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明做客杭州网解答网友提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4:05  都市快报

  记者 顾怡

  本报讯昨天上午,杭州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叶明做客杭州网,围绕“推进反腐倡廉,打造廉洁杭州”这一主题,与网友们在网上“面对面”恳谈。

  去年,杭州市委提出了打造“廉洁杭州”的目标。那么,现在杭州在廉政建设方面做得怎么样?反腐败是不是动了真格?纪委管别人,谁来管纪委?

  1个多小时里,400多位网友跟帖、发问,对网友们的各种问题,叶明一一认真作答。

  2008年杭州处分党员干部944人

  网民“三潭印月”:反腐败,首先必须敢反敢管敢抓,反腐倡廉口号天天都在喊,实际效果怎么样?纪委是不是所有的贪官都敢抓?

  叶明:反腐败首先就必须坚决惩治腐败,就必须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

  对于纪委来说,惩治腐败、查处案件是“天职”,是最重要的职责,如果不坚决惩治腐败,不坚决查处腐败案件,打造“廉洁杭州”就是一句空话。

  我们是不是敢动真格地惩治腐败,我可以用近几年来我市查处的腐败案件的数据作个简要说明。

  从2002年到现在,连续8年来,杭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每年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都在1000件左右。以去年为例,去年杭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举报5000多件,立案958件,处分党员干部944人,其中被追究刑事责任的210人。通过直接办案,为国家和集体挽回直接经济损失7300多万元。

  近20%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发生在建设工程领域

  主持人:这两年,杭州有很多大型项目开工建设。网友担心,工程建设领域一直是腐败高发区和重灾区。纪检监察机关,对建设工程特别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怎样加强监管?

  叶明:建设工程领域是我们近年来一直关注的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在杭州近年来查处的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中,有近20%的案件发生在建设工程领域。

  所以,近年来,我们把这个领域作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重中之重。在具体措施上,努力做到“四个全覆盖”——招投标制度“全覆盖”、内控机制“全覆盖”、项目审计“全覆盖”、效能监察“全覆盖”。

  从今年开始,我们还邀请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干部和一批特邀监察员、外聘专家组成一支专业化的监督队伍,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重点监督检查。

  继续压缩杭州公用经费开支 公车必须实行定点停放

  主持人:网友群众意见比较集中的还有“三公”问题,领导干部公车私用、公费出国旅游和公款大吃大喝。去年网上曝光过领导干部公费出国旅游和公款大吃大喝花掉国家近2500亿。

  网友“涛声依旧”问,杭州市的纪检监察机关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

  叶明:“三公”问题是一个“顽症”,这几年来杭州也一直在采取措施,加强对“三公”问题的治理。

  今年,杭州市委市政府确定,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公用经费要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压缩5%,专项经费、会议经费要实现“零增长”,各部门公务用车采购冻结一年,各级领导出国考察经费在去年的基础上削减20%。

  杭州还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公车使用、公务接待、国内公务考察管理的通知》。比如说对公车,规定要“双定”,定人驾驶,公务用车必须由专职驾驶员驾驶;定点停放,公车在工作日夜间、双休日和节假日必须停放在单位停车库,不能公车私用、公车私开。

  市民如果发现党员干部违反“三公”管理规定的,可以向“96666”举报。

  公车改革不会成为公务员的隐性福利

  网友“小一小二”:公车改革会不会变成了公务员的隐性福利?车改补贴标准是怎样测算和确定的?

  叶明:杭州市级机关的公车改革已启动,力争三年内完成全市的公车改革。我们在进行车改制度设计时,已注意到这个问题。

  比如车贴标准的制定,总的是以现在政府机关工作的职能、责任以及公务活动所需要的交通开支作为依据来制定的。

  为防止车贴福利化倾向,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杭州规定,车贴全部打入市民卡,确保专款专用。就是这一部分钱,可以在公交车、出租车、加油站、车辆年检、车辆保险等与公务交通相关事项上面支出,但你不能取现,也不能在商场、超市等消费,这就是为了防止车贴费被挪作他用。

  涉改单位的公车也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拍卖所得全部上交市财政。

  实践证明,实行车改是符合整个改革方向的,它有利于节省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据已经实行车改的七个区县(市)统计,车改以后的行政支出可以下降40%左右。同时,通过车改从根本上消除了像公车私用等等这样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有利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网络监督有利于推动反腐倡廉建设

  主持人:有网友问,现在的贪官都怕网民,这两年通过网络曝光,最后查实的腐败案件也有不少。对于来自网上的监督信息,您如何看待?杭州纪检监察机关是否考虑过利用网络力量来开展反腐败工作?

  叶明:我也经常上网,对网上的信息也非常关注。现在全国网民人数已突破3亿人,杭州现有130多万网民。

  怎么进一步发挥网络的监督作用,确实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叫“网络监督”,或者是“网络问责”。

  现在,有些人怕“网络监督”、“网络问责”。我不赞同这个看法。我看真正可怕的不是“监督”,而是“没有监督”。

  “网络监督”、“网络问责”对推动反腐倡廉建设是有利的,而且现在它在实践当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是我们加强监督、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纪委管查别人 谁来管纪委?

  网友“瞪大眼”:纪委经常去监督别人,查别人,那你们如何自己管自己?

  叶明:确实,纪检监察干部不是圣人,没有天然的“免疫力”,纪检监察机关也不是“保险箱”,纪检监察干部如果不受监督同样也会犯错误,甚至也会走上违纪违法的道路。

  谁来监督?《党章》明确规定,地方纪委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这就表明纪委要接受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的监督。

  地方纪委是同级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所以要接受同级党代表大会的监督,接受党代表的监督。同时纪委也要接受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监督。

  对各级纪委来说,更要重视加强自身内部的监督和制约。在加强对纪检监察干部教育的同时,更加突出以制度来管人管事,进一步健全完善信访受理、案件查办这样一些工作制度,防止暗箱操作等个人行为的产生。

  这几年来,我曾经收到过反映纪检干部作风等问题的群众来信,对这些信我们都非常重视,认真调查,并且将调查的结果向反映人反馈。

  在这里我可以很明确地告诉网友,只要是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的,同样不管涉及到谁,我们都将坚决地依法查处。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