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冰城人与浙商闽商“三足”鼎立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4:53  哈尔滨日报

  本报记者 张秀巍 刘述波 张寒冰

  在绥芬河,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本通过不同路径直奔同一个主题———掘金。

  闽商剽悍,他们用全国一半以上的木材过货量控制着中国木材市场的话语权。

  浙商细腻,他们用“绵如水”的服务赢得俄采购商欢迎,成为绥芬河民间贸易的标志。

  冰城人低调,他们用“下单中心”的方式在哈尔滨“遥控”着绥芬河的石化工业,拿下“纳税大户”头衔。

  在一系列采访后,记者清晰地看到来自三个不同地域的商人在绥芬河的“战略布局”,他们各守一方,却舞出各自精彩。

  “三足”鼎立绥芬河

  “绥芬河市是一个移民城市,有着与哈尔滨一样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绥芬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钟潘的这番话令记者印象深刻。据介绍,如今的绥芬河已把对外开放作为改革与发展的第一战略,集中全力打造“北方深圳”。而这一提法,并非是照搬深圳的发展模式,而是用深圳式的发展速度,在中国北方打造一座开放度高、最具经济活力、中西文化合璧、充满商机和魅力的现代化城市。

  开放的发展观产生了强大引力,使中国最具资本输出能力的两大省份———福建、浙江迅速行动,纷纷北上绥芬河,掀起一轮掘金中俄边境贸易的热潮。

  福建商会负责人陈国富告诉记者,在较早一批闽商孙文彬等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莆田人来到这里投资办厂,至今当地闽商已有1.5万人之多。

  凭着一股子“爱拼才会赢”的闽南精神,他们很快就掌握了俄罗斯进口木材加工的话语权,甚至由此左右整个中国木材市场的行情。同样是“朋友带朋友,亲戚带亲戚”大批北上绥芬河的,还有来自温州、金华、台州、嘉兴、杭州等地的浙江客商。在当地担纲轻纺、日用小百货行业主角的近万名浙商,以“绵如水”式的细腻服务深得俄采购商欢迎,在对俄边贸的前沿牢牢站稳脚跟。

  比照起来,尽管在投资企业数量、北上人数上略逊于浙闽客商,但在当地,哈尔滨人创办企业的贸易额之大、对当地财政的贡献之巨则绝非前二者所及。绥芬河市商务局外贸科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哈尔滨人在绥投资的大大小小企业近百家,其中黑龙江联合石化、哈铁外经公司、天凯集团、哈尔滨进出口集团等20家体量庞大,在当地化工领域深具影响力,去年仅黑龙江联合石化在绥芬河的燃料油等产品的进口额就达八九亿美元。

  到处是商机、处处是生机。南资北上,民资入绥,已在绥芬河市形成气候和投资热流。

  “软环境”有多“暖”?

  绥芬河之所以留得下大批冰城人与浙闽客商在这里驻足,得益于当地多年不辍营造的温暖、贴心的投资“软环境”。

  绥芬河的“软环境”有多好?从当地斥资千万打造“数字绥芬河”可见一斑。早在2007年绥芬河就提出“城市完全实现数字化”的目标。如今3年过去了,“数字绥芬河”已成为叫响全国和俄远东的金字招牌,政府信息通过网络来发布,政府管理变成由每个城市居民来管理,让各地客商和市民真正成为城市的主人。在绥居住的客商家跑水,他只要点击城市110,直接找人维修,三五分钟就可以解决困难;外来客商想了解绥芬河,无需用人介绍,只要点击掌上载体,就可以一目了然……遍布全市街道的监控系统,多次让客商货品失而复得。

  “绥芬河虽属边境城市,但很安全。”绥芬河市委宣传部外宣办副主任周丽娟告诉记者,这里的公安警力配备水平全国最高,加之民风淳朴,客商们普遍感觉平安放心。许多外地人都会在那里惊奇地看到,每天15时左右,那里的生意人居然用透明塑料袋装着厚厚的钱去银行结算,有的甚至不用包装袋,手上托着成捆的人民币进出商场。可见,人们对当地治安的放心度之高。

  在绥芬河市商务局李鹏涛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高高一摞准备发给企业的对外贸易杂志。据他说,这些资料是政府出资15万元为企业专门订购的,便于他们盯紧外贸大势,规避贸易风险。为了方便北上资本找准投资俄罗斯的切入点,当地政府还聘请资深专家耗时一年半时间搜集并翻译了俄罗斯远东可投资方向的专著,发给各大公司。至于设置俄语“110”,出面协调外来客商子女入学等,更是政府官员们乐于出手的“小事”。

  “以前赚了钱就回乡,现在连春节也不愿离开这里。”绥芬河市营造的“软环境”留住许多客商回乡的脚步。一个在当地广为流传的真实故事是,去年福建莆田秀屿区区委书记、区长带队到绥芬河,发邀请、叙乡情,“引导”闽商回乡发展,结果却被一番好酒好菜招待后空手而归———“家乡深情”敌不过“他乡温暖”。

  以情感人营造“资本磁场”

  不仅仅在绥芬河,沿哈牡绥东经济带一路走来,亲商重商、以诚引商的故事数不胜数。

  走进黑龙江省唯一跻身“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城市”前十强的穆棱市时,广东东莞企业家投资两亿元建设的东穆木业已开始了二期建设。

  当初,东莞客商在东北投资有多个候选对象,可他们最终还是选定穆棱的一个乡镇———下城子镇投资。这不仅仅因为当地的对俄经贸开发区已粗具规模,更重要的是,穆棱在下城子镇专门建设了一个“产学研培训中心”,与大专院校联手根据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定向培养技术人才,解开了东莞方面担心当地技术人员不足的心结。

  在以林海雪原而闻名于世的海林市,一座“公寓式工厂”相继吸引来了40家企业落户海林。海林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海林在引进项目中,发现有些投资者对一次性投资过大心存疑虑,而南方企业对在北方寒冷气候和特殊的自然环境下兴建厂房没有经验,顾虑重重,缺乏信心,而建设‘公寓式工厂’,就使这些问题迎刃而解。”

  这种“公寓式工厂”的厂房设计,根据企业工艺特点、生产要求和实际所需提供土地、设计厂房。在厂房使用上,实行“先租后买”政策,即将新建厂房先租给投资者,租赁企业可按工程结算造价随时购买厂房,使企业的一次性投资由5600万元减少到1500万元,实现了企业低成本入驻。 如今,“公寓式工厂”已成为海林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如何使哈牡绥东产业带集聚更旺盛的人气?在这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经验的牡丹江人诠释了一个简单道理:以情感人、以诚招商才是营造“资本磁场”的一把金钥匙。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