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株洲立交桥是怎么塌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7:26  郑州晚报

  

株洲立交桥是怎么塌的?
5月19日,事故中受伤的黄厚斌在株洲市中医院的病房里养伤。

  当地许多市民都认为这座高架桥本来就不该拆除

  还有人几天前曾在网上向市长信箱举报:建设方偷工减料

  株洲市红旗路立交桥是怎么塌的?经过本报记者深入调查得知,此事故是桥墩打炮眼所致,事故现场没有围蔽,属于人为责任事故。记者昨日从株洲市一医院获悉,仍有一名伤员未脱离危险,这与株洲市政府前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受伤人员16人,7人经医院治疗出院,9人仍在救治中,其中一人重伤,目前已全部脱离生命危险”的说法相悖。

  为何塌桥?三点质疑

  经过记者深入调查得知,此事故是人为责任事故。对此,有三点存疑:

  质疑一:此桥该不该拆?

  这座高架桥为何要拆?株洲市政府的官方说法是:沪昆高速公路建好通车后,原来经此高架桥的车辆可以改行沪昆公路,此桥已没有多少利用价值。由于此桥从株洲市闹市区红旗广场跨过,造成此处交通拥挤,于是决定实施拆除。许多株洲市民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这座高架桥本来就不应该拆除,“本来是要解决车多路挤问题,株洲可谓头脑发热,硬是要拆除这座高架桥。拆除方案、安保措施是否可行?有没有经过论证?”有专家指出,倘若当年株洲在城市规划上多一点前瞻眼光,多一点科学态度,今天在人口密集的市区展开大规模的拆桥行动或许就能避免。

  质疑二:为何发生塌桥惨剧?

  为何立交桥在即将爆破的三天前发生这样的塌桥事故呢?据了解,最直接的原因是前日下午有建筑工人在一桥墩上打炮眼,桥梁受到震动,导致桥体重心发生变化,不能承重,于是倾斜倒塌。一个桥墩轰然倒塌,重达上千吨的桥面倒下,压在相邻的桥墩上,导致相邻桥墩也发生倒塌。整个倒塌过程像倒骨牌一样,一个倒一个,两分钟内倒了8个桥墩、9个桥面。从试爆到正式爆破,不过只隔三天的时间,这期间,株洲有关方面为何未采取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让车辆避开正在拆除中的高架桥,而是继续让人流和车流在桥下通过?

  质疑三:有没有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估?

  有关方面是否认识到其中的严重性和高风险性,进行有效的安全评估?事故发生前几天,爆破公司在事故发生桥段约1000米之外的桥段,进行了试爆,据称结果很“成功”。不过,有目击者称,第一次试爆后,已被封闭的该高架桥部分桥墩、桥体出现裂缝。据悉,拆桥的工程承包给了一个建筑企业,政府不出钱,由沿线地段地价的升值来置换。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拆桥体的钢筋回收,便对部分桥墩采用了人工拆除的办法拆桥。

  株洲市民早几天曾在网上预警

  有市民指出,该立交桥无论在桥墩上钻空打眼,还是对部分桥墩进行人工拆除,施工方都没有经过权威建筑部门科学、缜密的论证。“具体是怎么承包的?老百姓也搞不清楚,可能是张三承包一节,李四承包一节。不出事没人管,一旦出了事,大家便又都来推责任了。”退休职工李师傅告诉记者说。

  在15日的试爆时,南岭民爆株洲公司曾发专门消息通知,并称“此次试爆已通过专家论证,周边居民无需担心安全”,爆破结果“非常满意、很成功”。但有许多市民并不认可。有目击者称试爆后高架桥部分桥墩、桥体出现了裂缝。对此,南岭民爆董事会秘书孟建新前天回应说:公司对高架桥试验爆破采用的技术是非常成熟的,高架桥坍塌与试爆没有直接的原因。

  在5月12日,一位网名叫“文轩剑海”的株洲市民曾给市长信箱发信:“据施工单位说拆除红旗高架桥按规定有2000多吨钢材,但从现在拆除的三个桥墩来推测,当时建设方很是偷工减料,预计只有1000多吨钢材。不论是设计上和质量上都是很大的问题。”株洲市建设局15日时回复:“我们会对红旗路改造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方面的工作做到精心组织、合理安排、科学调度。”

  伤员情况与市政府说法相悖

  记者昨日上午从株洲市一医院获悉,仍有一名伤员未脱离危险,这与株洲市政府前日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受伤人员16人,7人经医院治疗出院,9人仍在救治中,其中一人重伤,目前已全部脱离生命危险”的说法相悖。 在该医院ICU病房,记者见到了31岁的严建家,他躺在病床上动弹不得,胸腔积血,腹腔出血,脾脏破裂,小肠部分破裂。他的妹妹严璐说:“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至今还未解除。”医院副院长袁仕炜告诉记者:“严建家仍未脱离危险,只有六成的希望。”记者获悉,株洲市计划给事故中每名遇难者垫付20万死亡补偿金,近日将发送到家属手中。据《广州日报》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