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路边“文物”贩子你别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7:27  长江商报

  铅上画铜锈成铜器;树脂糊泥烧成玉器;字画泼酱油晒干显年代

  本报讯(记者 孙厚光 通讯员 吴保国)声称是盗墓得来,或者是祖传的,然后装可怜称逼不得已急需出手,将自己的“文物”开价1000元—20000元不等,这种假文物贩子常在武汉出没。昨日,武汉工商部门发布消费提醒——这些基本都是假文物,市民不要上当。

  “文物”贩子屡屡得手

  “看了你们的报道后,我更觉得自己花1500块钱买的这个宝鼎可能是假的。”昨日,江夏李先生给本报打来电话称,他于今年4月底,在江夏豹澥镇碰到一个操外地口音的男子,向他推荐祖传宝鼎。

  “他说自己是河南人,家里孩子得病,不得已才卖传家宝。”李先生介绍,当时该男子打开包裹后鼎上面还有泥土,自己用力地擦了一下,泥土粘得很结实,感觉不像假的。

  记者请当地文物专家鉴定后,确认该鼎系用铅制作,“这不是个别现象,我们今年已经接到5例买到假文物的投诉了。”江夏工商执法人员夏松涛介绍。

  “经常有骗子在门口行骗,我们都觉得可笑。”香港路古玩市场品泉轩老板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个操北方口音的男子就在他们店面的门口卖“双龙戏珠”玉器,内行人一看就知道是树脂做的,进货价在30块钱左右,但那个男子要价2000元,一个婆婆开价600元,该男子边喊“倒霉了,这么便宜”边忙着收钱。

  业内人士曝假文物骗钱套路

  经一番联系,记者与一名曾与骗子打过交道的内行人取得联系。该人士向记者揭秘了文物骗子的套路,目前散布在武汉大街小巷的文物骗子多是有组织的,一般在车站、文物市场、商业繁华路段等地“摆摊”,用报纸、旧衣物包裹。

  目前武汉出现的假文物一类是金属制品,如鼎、战国方盒、案器座等;一类是玉器,包括玉双犀首、玉瓶式佩;还有一类是字画,如清明上河图等。金属类的假文物主要是用铅制作,点缀些墨绿色的斑点伪装铜锈(有的泼上酸性溶液产生锈迹);玉器则多是用树脂、滑石粉、立德粉制成,糊上泥土烧制;字画则是上面泼上酱油后晒干……

  上述假文物主要来源于河南的一些工艺厂,进价20元—500元之间。“前段时间武汉有一个假文物窝点,老板聘用一些40多岁的农民到处行骗,给个底价,被聘者售价高出底价部分归自己。他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段时间后就会离开武汉。”

  此外,还有一些“个体户”骗子,也是采取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方式行骗。“个体户”目标主要为农村老年人,有组织的骗子主要欺骗城市人,但欺骗方式相似。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