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港与上海“抢”金融中心对中国有好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8:04  南方日报

  

深港与上海“抢”金融中心对中国有好处
丁学良
深港与上海“抢”金融中心对中国有好处
李凤亮

  本报讯(记者/马芳)昨天下午,香港科技大学社科部教授、哈佛大学博士丁学良应深圳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之邀,在深大举办了一场题为《从区域竞争看深圳的“比较优势”》的演讲。之后,深圳大学副校长李凤亮与丁学良教授就“深港五大中心”相关问题接受了本报独家采访。

  “建金融、创新、创意中心是巨大挑战”

  记者(以下简称“记”):上海获批“双中心”后,“深港地区”最近也获得了国务院批复的“五大中心”———全球性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在两位看来,五大中心您更为关注哪些?哪些落实起来难度更大?

  丁学良(以下简称“丁”):中国最容易做到的,一是物流,二是贸易,这与硬件有关,是看得见的东西,国内各级政府一直比较重视,这方面我不是很担忧。

  但另外三个中心———金融中心、创新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对中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深圳在这个方面做得好,就可以成为国内大城市的一个样板。这三个中心要办得好,最根本的就是要有好的制度、好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吸引好的国际性人才。

  李凤亮(以下简称“李”):我对创新中心非常关注。机制对创新非常关键,以华为为例,它一年的专利申请量在全球企业中排第一,它内部有个创新激励机制,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我认为,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同时也是边境城市,及早实现了高科技的转型,在深圳“一区四市五中心”的三个定位中,创新中心非常关键。我认为,改革创新应该成为这个城市的灵魂———因为改革就是为了创新!

  此外,我对国际文化创意产业中心也非常关注。在这方面,深圳应该充分利用边境城市的优势。

  “上海离香港还很远”

  记:深港五大中心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金融中心。在两位看来,深港金融中心与上海金融中心的关系是怎样的?

  丁:竞争关系!竞争不是说两个是对头,而是谁更好谁就占上风。一定会“抢”,而这个“抢”是有好处的!坦率地讲,上海要想赶上香港,是很遥远的,但我希望上海与香港比,因为这对中国整体是有好处的。

  上海有没有一份市场化经营、敢于批评政府、足够商业化的报纸?如果有这样一份报纸,那么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希望就大大增加了,就等于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深港和上海谁能先走几步,谁就会更有优势。

  李:上海有它的优势,它有老牌金融帝国的根基,包括上海的普通市民都是全国炒股最早、比例最高的,服务意识也很强。我的一个澳门朋友在上海考察金融合作,注意到一座28层楼的消防通道,看到里面贴的都是油画,扶梯也一尘不染,这就说明上海人做事精细、考虑问题周到,让人放心。

  深圳能否在金融改革方面形成一定的制度优势,对将来金融中心地位是否稳固甚至能否确立来说都非常关键。另外,深圳要做好金融中心,一定要打好香港这张牌,光靠自己肯定做不了。

  三个“自由”保障深港金融优势

  记:为建设好深港的全球性金融中心,深圳应从哪些方面着手做准备?

  丁:深港一体在国际金融上的比较优势是谁也抢不走的。而这个优势最重要是要有三个“自由”的保障:一是资金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流通;二是资讯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透明的流通;三是高级人才的自由流通。法律和政策必须要推动资金、资讯、高级人才的自由流通。

  深大将重点发展相关专业

  记:深港确定合建五大中心后,深圳大学在相应学科上是否会采取一些措施?

  李:深圳四大产业包括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产业,金融也是深大的热点专业之一,深大在创校之初就开设了相关专业。无论是从政府发展的战略需求、现实需要,还是从学生就业的可行性来考虑,我们都会重点发展相关专业。

  五大中心需要的人才未必都来自本土,但我们的人才有我们的特色。深大的学生执行能力、创业能力非常强。目前,深圳正在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并且在加快深港高等教育合作,我们会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引进方面进一步改进。

  ■相关丁学良:

  深圳有四个“非优势”

  丁学良教授普通话很不标准,但语言生动、肢体语言丰富,逻辑清晰。他虽然早在1984年即到美国求学,并多年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工作,但14年前就曾到过深圳大学。在昨天下午的讲座中,他总结了深圳的四个“非优势”:

  一.“法治”只是目标,不是现实,应朝着从“官大”向“法大”的方向努力。

  二.深圳的信息流通在全国可以说排在第一位———香港电视、报纸容易看到,直接到香港也很方便,但深圳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对全国有长期、大面积影响的印刷或电视媒体。

  三.到现在为止,深圳的高校在质、量两方面都远未满足这座城市的需求。

  四.深圳没有利用好可持续的比较优势,其关键在于3个“T”:Technology(技术)、Talent(人才)、Tolerance(宽容度,指文化是否多元、包容)。

  本报记者马芳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