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在工学坊“上班”的大学生们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8:04  南方日报

  要使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经验老道的企业员工,不仅要有规范管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市场意识和团队意识,工学学坊就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成长平台。

在工学坊“上班”的大学生们
通过在工学坊的实践,学生们的实训不再局限于课堂,而是与市场实现了对接。图为景初工学坊在进行业务培训。
在工学坊“上班”的大学生们

  在工学坊“上班”的大学生们

  要使一个学生成长为一个经验老道的企业员工,不仅要有规范管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市场意识和团队意识,工学学坊就是为学生提供的一个成长平台。

  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实训大楼里,有一个个迅速成长的工学坊,这些工学坊涉及家具设计、展示设计到形象设计等学院开设的各个专业,它们的前身曾是学校各专业的教学实训室。

  工学坊,顾名思义就是企业或公司与学校的结合,即把公司或企业的运作模式应用到学校工作室内。通过工学坊,艺术设计学院学生的实训不再局限在课堂和实验室里,教学平台的拓展也让市场真正成为他们的另一课堂。

  景初家具设计工学坊

  在800道规范工序中“上课”

  走进景初家具设计工学坊,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一个比较普通的教学实验室。但是,对这个小房间进行仔细巡视后,这个普通的实验室又有他的不普通之处:进门的书柜里,堆满一整套从职业操守到安全生产,从赏罚制度到业务培训,厚厚的几大本工学坊管理规范。右边墙壁上,挂满了涉及产品设计程序的几百道流程指示……显然,这些规范的文本和流程指引让这间工作室更像一个小型的校内公司,这就是由学校与景初家具公司联手设立的景初家具工作室。工学坊的老师告诉记者,该工学坊也是艺术设计学院目前校企结合最成熟的一个工学坊,而工作室内的这些规范和流程是工学坊学生的“入门必修课”,也是学生走出象牙塔、迅速成长为一名经验老道的企业人才的法宝。

  学生组团申请项目

  在位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实训大楼一楼的景初工学坊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大二的学生赖基城正和他的同伴一起研究这次设计产品的最后修改方案。

  他告诉记者,他们的团队正在进行的一个设计方案是为深圳一连锁家居公司作的新产品开发———酒柜设计。让赖基城放心的是,作为这个团队的总负责人,他“具有一支各具特色、各有所长,而又团结配合的学生团队”,而他只要负责各个环节的把关就可以了。

  据他介绍,当工学坊接到这单商业设计的时候,他就与工学坊里的同伴开始组团一起来申请承担这个设计方案,“于是,我们开始在工学坊内,在整个学校寻找对这个项目有兴趣的同学,包括设计、广告、包装、策划等方面的人才。于是,在自己申请和互相推荐下,有兴趣且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同学就都汇聚到这个项目团队中来了。”赖基城说,在这个酒柜设计项目中,主创的团员就有20多个。

  于是根据公司的要求,赖基城和他的团队从设计方案、社会调查、产品设计等环节进行分工合作和层次推进,“根据我们的设计方案,我们把整个项目的工序和流程图纸化,整个项目的完成也有具体的计划和完成日期。”

  “我们的身份是员工”

  经过整个团队20多天分工合作,赖基城和他的团队最后向连锁家居公司提交了一款简单而又时尚的流水型酒柜,并且得到了公司的认可。赖基城告诉记者,参与产品设计,对他们这些对市场和企业一无所知的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但是在这个项目完成之后,他们已经掌握了产品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流程,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市场的经验,知道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的专业知识不再只是停留在书本上了,在工作中我们的身份也不再是学校的学生而是企业员工。”

  一个商业设计项目并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学设计作业。还没有进行过商业设计的高校学生如何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又如何迅速成长为经验老道的企业员工呢?工学坊的指导老师江敬艳博士告诉记者,工学坊的学生能迅速掌握设计要领,并顺利开展设计工作,首先要归功于工学坊里的“入门必修课”。他介绍,工学坊有自己的一套管理规范,这些规范包括工学坊的管理,成员的职责等方面具体的内容,“是以往老员工的经验的总结,把一些工作的组成、工序、工作变成管理文件,这些管理文件或许在教学课堂上不能应用,但是在工学坊可以传授给学生,让工学坊更规范更公司化。这些规范也让学生在进入工学坊之后,知道自己必须遵守哪些规范,如何去做。这些规范也给学生一个约束,参与工学坊的设计任务也不能像参加学校社团活动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些就好比一个公司的制度。”

  不仅工学坊有规范的管理,对于学生如何进行产品设计也有一个现成的模版,“这个模版对于产品设计的各个方面要素均有涉及,包括项目背景、组织架构、验造标准、产品说明书等流程和步骤。而进行产品设计的策划书也是根据公司通用的策划书进行校本改造和变通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江敬艳介绍说,“根据这些模版,学生可以迅速掌握产品设计的要领。”

  项目设计不是交作业

  江敬艳介绍,在工学坊,指导学生进行产品设计的模版中包含的注意细节和各项程序有800多个。根据这个模版,学生团队基本上自己可以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但是,尽管有系列规范管理和模版的指导,他还是认为,“在象牙塔里教不出学生”,必须要把学生推向市场,要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工学坊的指导老师就担任着对学生进行市场意识指导的角色,负责把教学课堂引向市场。

  “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实来看,应届毕业生很难迅速融入新的企业,适应新的岗位,除了专业技术不成熟外,在市场意识和市场观念上还是比较欠缺的,这与企业员工还有一定差距。”江敬艳说。这些差距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合同的意识。“工学坊里项目设计不能像交作业一样,作对一半或做对99.99%就可以了,在项目设计中,99.99%=0。”江敬艳强调,“做一个项目设计,既要做造型的设计,又要做产品的设计,还要做图纸设计,还有使用说明书的设计等等,只有做好、做足了各个方面的,设计好的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产品设计才会令客户满意。”因此,在学生团队项目设计中,工学坊的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也多在市场化方面,“比如哪些标准不合市场规则,比如产品设计成本过高等等各方面,老师和景初家具设计公司的设计师会根据自己和企业的经验对学生进行具体市场指导,通过老师和设计师的指点,学生团队基本上都会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产品。”

  同时,一个工学坊就是一个校内企业,对于企业来说,员工应该具备团队意识和相互沟通的组织架构,这也是工学坊的成员必须要具备的。“对于一个团队来说,要完成一个项目,成员的专长不一,在工作中就要培养团队的精神,互相取长补短,项目才能取得成功。同时,如何在一个大团队下进行完全沟通,怎样组织一个架构来进行分工合作,这也是学校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应该掌握的企业文化知识。”在江敬艳看来,要使一个新学生成长为一个经验老道的企业员工,不仅要有规范管理和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市场意识和团队意识,这也是工学坊为学生提供成长的一个最好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都得到了提高,“学生也就根本不愁出路了”。

  展示工学坊

  让学生体会创意的价值

  李蓝,艺术设计学院展示专业05级的学生,与其他班上同学就业选择不同的是,她没有另外找其他公司去上班,而是选择留在学院的展示工学坊里。

  展示工学坊已获得市科信局1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该工学坊有固定团队和流动团队,固定团队成员主要是往届毕业生,流动团队成员则是在校生。该工学坊发展的模式也是学生团队模式,工学坊承接业务,不同的团队进行分工合作,进行不同项目的产品设计。

  李蓝告诉记者,去年毕业的时候没有去找其他的公司而是留在学校的工学坊里面是因为觉得“自己还不够成熟,而工学坊恰好给刚毕业而又缺乏经验的学生一个成长和积累经验的平台。”“成功不是一步登天的。到外面其他公司去上班也是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承担的压力会更大,若要在项目设计中担任一个重要角色的话,还必须有足够的能力。”李蓝说,“我觉得刚毕业时我还没有那种独自承担项目的能力。但是,在工学坊里不同,我们自己去接单,团队的成员一起承担项目的设计,遇到难题还有一些先毕业的师兄师姐和老师可以帮助指点。但是,进了公司的话,要求员工是全能型的,一上岗就能接单和精通设计的各个方面,这对新人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李蓝看来,在工学坊里,往届毕业生不仅能自己解决自己的事情,养活自己,积累工作和创业的经验,其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能帮助在校学弟学妹们。“展示工学坊里现在大概有7名固定的成员,10多名流动性团员。平时1—2名固定团员会进行一个项目的设计,同时有流动性的团员会参与项目的设计,在团队中,师兄师姐会给师弟师妹们一些指导和帮助,一代一代的经验往下传,在校的师弟师妹成长更快,积累的经验也越多。在带动新人的过程中,整个团队的凝聚力也更高。”

  李蓝介绍,工学坊刚刚承接了一家大型护理院的整体规划项目,合同涉及景观设计、室内装饰、开业策划等诸多内容。由于客户急着要开业,就在学校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挂牌的当天,整个团队忙了整整一个通宵。“虽然很辛苦,但是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一个团队一起干活很快乐,相互学习的地方也很多。”除承揽业务外,展示工学坊还经常组织“绚丽青春相册设计大赛”等活动,一方面为在校生提供一个“练兵”的平台,另一方面,还把学生精彩的设计推向市场,让学生能真切体会到创意的价值。

  315形象工作室

  “我们盈利了!”

  315形象工作室是学院一个名牌工作室,它也是在学校教学实训室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该工作室包括发型、化妆、美容三个小工作室,其架构俨然一个美容院。

  工作室的指导老师朱建忠告诉记者,该工作室上课的时间用于正常的课堂教学,课余时间用于学生团队经营。“也就是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商业活动,把企业商业运作的模式运用到课堂上,也可以说是把学生推向市场。”

  朱建忠介绍,在组织架构上,工作室采取的是企业模式,整个工作室是一个大团队,每个团队成员都是工作室的技师,必须有发型、化妆、美容等一到两个方面的专长。同时,工作室的管理也是由团队成员自己负责,从接单、形象设计、财务出纳等每一项工作具体到每一个成员来担任,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在经营上,工作室是自负盈亏的,学院只提供设备,其他的投入均由工作室自己承担。“学生在课余的时间可以接一些个人或活动的形象设计,比如承接学生发型设计、剪发或深圳大型演出活动的形象设计等商业性的活动,由团队派人具体操作。前一段时间,工作室的团队负责人告诉我,去年的亏损局面得到扭转,工作室已经实现盈利了。”朱建忠说,“工作室有盈利,学生也有提成,不仅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工学坊的运作,也为学生创业提供了实践平台。”

  ?对话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常务副院长周利群:

  工学坊是

  学生创业的第一步

  记者:据了解,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创办的系列工学坊都是在教学实训室的基础上搭建的,学校为何会开创这种模式?这种工学坊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周利群:我们知道,高校课堂教学是一种常规的教学,空间相对不宽泛,仅靠课堂教学满足不了学生面向社会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课堂教学的拓展,扩展教学的课外平台,补充一些应用性和实际性的东西,把优质的社会资源引进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一大补充,让教学更为全面。

  比如我们建立的第一个工学坊景初家具设计工学坊,就是在实训室的基础上,融入了社会优质资源。企业热衷支持高校教育,并有心做一些具体的工作。学校引入该企业的一个原因是,企业主要人员均是刚从设计院校出来的设计师,企业的负责人也是深圳家具设计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把该公司的相关项目引入学校,丰富了学校教学的内容。同时,公司也注入一定资源,比如,派驻设计师到学校带领学生设计公司的项目等。

  工学坊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具有完善的规章。这些规章是在建设中摸索出来的,通过这些规章让学生感觉到工学坊不是一个可进可出的地方,这些规章包括学生应遵守的制度,项目的要求和应达到的目标,以及一个职业人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等等。这些规章让工学坊的学生有了目标,也不再盲目。同时,其做人的综合素质也有提升。

  记者:经过一年的实践,工学坊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

  周利群:通过工学坊的开展,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比如,从毕业设计来看,工学坊的学生在信息量、设计深度、思考问题的广度方面有很大不同,设计出来的作品整体水平也要高很多。同时,对其他的同学也起到正面的引导作用,让刚进校的学生有一个目标,让他们知道学校有一些像工学坊这样帮助学生发展的平台,除了正常的学校之外,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进入大学的时候就可以找到大学几年学习的方向。

  记者:在创办了工学坊后,学校的课堂教学有改变么?

  周利群:有一定改变。工学坊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利补充,它积累了一些案例,这些案例给不同级别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同时,老师也经常把工学坊做的一些项目引进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市场意识。

  记者:创办工学坊对引导学生就业和创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周利群:就业和创业也是工学坊创立的一个目的。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产品,在经过精心打磨之后,我们要把学生推向市场。在工学坊这个平台上,学生近距离感受岗位的气息,以及掌握作为一个职业人应有的职责和基本的技能,也了解企业对学生,尤其是对将要新进入的设计师有哪些要求等等,学生都能亲身感受。

  同时,工学坊里公司的理念通过日常的工作,也让学生感受到在公司里如何做人,怎样克服一些社会沟通难题,怎么和团队融合在一起,一个项目中间有哪些流程等等。不管是哪个工学坊,都按照公司、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每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学生经历一次就积累一次,通过无形的训练,达到公司要求和职业人的素质,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提升。

  我们可以见到的效果是,同学在平时项目和公司设计师的交流中,慢慢具备专业人员的素质,在社会交流中一点也不生疏,充满自信,有的学生还通过工学坊直接进入公司。在毕业面试时,对公司的运作也不陌生,更不会无所适从。这也是我们学院学生就业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创业更是水到渠成,工学坊里公司的运作模式、章程以及设计流程等给学生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学生创业的第一步。同时,我们还把一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纳入到工学坊中,对他们进行培训,对这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进行规章、团队模式等方面的培训,给学生一些更明确的创业规划和思路。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向雨航

  摄影丁玎苏艳丽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