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7月22日将发生日全食 我国是最佳观测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8:35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昨天(5月19日)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向社会公布了“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观测和科学普及活动周”活动的内容和安排。

  2009年7月22日上午8时左右,将发生本世纪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中国是最佳观测地。从初亏至复圆长达两个多小时,中国境内可以看到的最长日全食时间可达6分钟,全食带宽度可达250公里,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

  

7月22日将发生日全食我国是最佳观测地

  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观测和科普活动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日全食是日、月、地三体位置处于一个特殊相位时发生的天象。日全食的发生,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观光旅游带来了机遇。但是,日全食也会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正常运转带来影响,如果政府和相关部门没有应对措施,甚至可能造成重大事故和事件。突然间长达五分多钟的“黑天”,可能对道路交通、航运、高空和野外作业、建筑施工、医疗、教学、商业活动以及社会治安等带来安全隐患。日全食造成的天体的引力、光度等变化,有可能会对通信系统、网络传播、电力输送和使用等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此外,在日全食发生的某些阶段,如果不采用科学的观看方法,将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伤害,甚至造成观看者永久失明。在以往的日全食观赏中,屡有发生这种伤害事件。

  日全食为观测研究太阳色球和日冕高层大气以及地球电离层和重力结构及变化提供了难得的机会。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组织系列日全食科学观测课题,在日全食期间进行光学、近红外及射电波段的多波段联合观测,研究太阳的色球、日冕物理性质、太阳系行星以及地球电离层和重力变化规律等。

  日全食期间,中国科学院天文口有关天文台站将联合当地政府,以“2009国际天文年日全食科学观测和科普活动周”的形式,举办多点互动的科普活动,藉此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天文学会和国家天文台联合向铜陵、桐城、黟县、嘉兴、苏州、高淳、常州、无锡等八个城市颁发了“2009年日全食指定观测点”的牌匾和证书。这些处于全食带中心线的城市已经结合当地文化特点,策划和组织了一系列日全食观测和科普活动。

  观测日全食时,应尽可能选择晴天的地区,并且要注意眼睛的安全。因为太阳光比月光强一百万倍,所以不能用肉眼或者通过没有减光设备的望远镜直接观看,否则容易造成视网膜损伤,甚至失明。日偏食期间,比较安全的方法是戴一副日全食观测镜,或者用装有墨水的水盆通过反射观看。用望远镜观测时一定要在目镜或探测器前加滤光片,以免灼伤眼睛。全食期间,可以用肉眼来直接观看,用望远镜拍摄之前,要去掉减光板或滤光片。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