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吉化千余职工不适”原因成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08:57  东方网-文汇报

  事件回放

  4月23日:吉林化纤员工闻到刺激性气味,部分员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第二天,又有员工出现前述症状。

  4月28日:国家安监总局派人赶到与吉林化纤一道之隔、生产苯胺的吉林康乃尔公司了解情况,没有发现管线和阀门泄漏的问题,工厂人员也没有不良反应。

  4月30日:吉林康乃尔公司停产。工人怀疑不良反应与康乃尔排放的“有毒”气体有关。

  5月12日:超过1000人出现不同程度的中毒,由于看病人数越来越多,吉林市化纤医院病房显得异常拥挤。

  5月15日:吉林市市委宣传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由卫生部、吉林省和吉林市组成的专家组在会上公布的结论是——此次事件主要与心因性因素有关。

  5月18日:安监总局出具加大安全生产力度的文件,各方仍在等待更令人信服的调查结果。徐维欣

  本报吉林5月19日专电(特派记者徐维欣)“针对上周化工企业发生泄漏事故的情况,要加大化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力度。”国家安监总局18日公布的《对近期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中的这句话,让刚刚以“心因性疾病”定性的“吉林化纤集团(下称“吉化集团”)职工集体出现不适”事件,再次受到人们关注。

  千余名职工出现不适

  当记者早上告诉吉化集团员工金立武(化名)国家安监总局有了这么一个《建议》,几天来,第一次听到他有了笑声:“那真是太好了,对于之前的定性我们都实在无法接受。”

  20多天来,吉化集团职工们的情绪始终没有放松过。经过多次联系,金立武在要求只用化名后才接受了采访,向记者慢慢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因为领导已经通知过,不得随意接受采访”。

  “4月下旬开始有职工出现身体不适,一开始也没有当回事,不过到了4月30日,和我一个集团工作的姐姐也倒下了,这时候我开始感到有些不对劲。”没过几天,“身体一直很好”的金立武也开始出现中毒症状——5月4日上夜班后不久,他便开始感觉胸闷,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四肢无力。

  出于安全考虑,金立武5日又到职业病医院做了胸透、血尿常规、心电、血压等项目的检查,就此被要求留院观察。“和我一起去的14个同事,有11个都留在了医院。”金立武于17日出院,根据厂里的安排,目前在家中疗养。

  在此之后,先后有千余人出现中毒症状,160多名患者住进化纤职工医院和吉林市职业病医院,病情严重的甚至转往长春接受治疗。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人出现中毒症状,大家开始把矛头对准了他们的邻居——康乃尔公司。这种分析并非没有根据,出现身体不适的员工所在单位依次为纺纱厂、腈纶厂、四加工厂、三加工厂、二加工厂、一加工厂,它们恰好顺着吉林市的风向依次排开,而位于上风口的正是这家4月23日开始试运行的公司。

  在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未果后,情绪激动的职工们做出了过激行为,来到附近的火车站拦截过往火车,之后又与当地派出所民警发生冲突。

  “心因性因素”遭职工质疑

  不过,职工们的怀疑最终没有得到专家的支持,卫生部、吉林省、吉林市三方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调查后,于5月15日给出结论:“认为此次事件可以排除化学物质的毒性所致,主要与心因性因素有关。”这一结论再次让职工和家属无法接受。

  与金立武同一班组的汪志扣(化名)是发病较早,也是病情最为严重的,已被转到长春医科大继续接受治疗。当记者辗转联系上他时,这位22岁的小伙病情已经稳定,不过他不无担忧地说:“我现在血压还在200左右,头有时候疼得厉害,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呢?”

  同样,汪志扣对于“心因性因素”的结论也想不通:“我是当兵复员来到吉化集团的,才工作三年,怎么可能因为心理问题出现这些症状呢?”的确,汪志扣是在吉林市被检查出脑中出现病变后才转往长春的,当时他父亲已接到病危通知单。

  记者实地走访了位于松花江畔的吉化集团,厂门已经关闭,虽然无法进入厂区,不过在西北风劲吹的宽广区域内,一股刺鼻的气味仍在弥漫。两条黑色的皮管从康乃尔厂区伸出,冒着白色的蒸汽,风吹着蒸汽升腾,逐步向吉化集团方向飘去。

  时值下午“四点班”的职工下班,下班的职工向记者透露,目前20来条生产线有七八条还在继续生产,不过厂里已经下发通知,今明两天内准备全面复工。

  复工的消息也得到了厂方宣传部周部长的证实。他告诉记者:“目前在吉林市职业病医院里还有少数本来身体就不好的员工,其余一百余人已经出院,准备全面恢复生产。”不过当记者继续询问患病职工是否全部康复,厂里接下来有什么安排时,周部长在沉默了30秒后,挂断电话,此后再无人接听。

  随后记者致电吉林市委宣传部、吉林市卫生局、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等部门,以及康乃尔公司有关负责人,不过得到的回音不是“不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就是电话无人应答。与此同时,因为有了“专家组”的结论,康乃尔公司在5月16日举行了剪彩仪式,开始正式生产。

  “不适”原因仍然待解

  实际上,专家组的结论确实让人颇为费解。在15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专家组在回答了记者们短短几个问题后,主办方就以“专家也很累了”为由,结束了发布会,没有给任何记者留下结论给出的理由。

  而据金立武表示,此前有媒体报道的专家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也只是形同虚设。对于患者们的疑问,专家要么用专业词汇回答,要么就是置之不理。“我们都是普通职工,怎么会理解那么多医学专业术语啊。”另外,金立武和同事们的检验报告至今没有拿到。

  作为一名从小在吉化集团家属院长大的职工,怎么会对化工厂产生恐惧?停产后的监测为什么只是针对一氧化碳指标,而不是大家普遍认为的苯胺气体?为什么住的是职业病医院,而不是精神病院?一系列的问号仍然盘旋在金立武有些虚弱的脑海中,但是答案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无从追寻……

  庆幸,国家安监总局的文件中,多多少少证实了问题,不过吉化集团职工们的“心病”能否可以完全医治,还需要有关部门的继续努力。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