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呼市二中10年出了8名状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10:04  内蒙古晨报

  □本报记者 桂梅

  5月14日,中国校友会网发布最新的《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报告对1977—2008年我国各地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等状况展开调查研究。在调查到的我国1999—2008年间,呼和浩特二中培养的高考状元有8人,居全国前列。

  “呼市二中在近10年中出了8名高考状元,2000年的文科状元郝睿禧,2002年文科状元罗佳媛当年上了北大,2004年文科状元张丹去了北大,2006年文科状元徐钰也在北大,2007年文科状元金朦相中北大,理科状元高鹏上了清华大学,2008年文科状元郑植目前也就读于北大元培实验班……”

  报告显示,培养高考状元的“土壤”一般与经济和城市基础教育等因素有关,高考检验中学办学能力,状元体现中学育才水平。那么,在大学扩招的10年中,呼和浩特二中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与底蕴,在高考状元排行榜上写下浓重的一笔?

  强大的师资力量

  “优良传统+科学管理”,编织状元摇篮。

  二中的名气,在呼市许多学生与家长的心目中几乎与“大学”挂钩,坊间盛传“高中考上了二中,就等于一只脚迈进了大学”的说法更为二中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问及“秘诀”,该校包副校长说,要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优良传统加科学管理,良好师资加勤学苦练”。

  谈及二中的师资优势,记者了解到:全校有教职工280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104人,一级教师89人,自治区教学能手有9人,自治区学科带头人有10人,呼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到20%……比较其他中学,已经走在了前列。

  敬业精神值得推崇

  于敏老师带政治课,她在二中9年的教学生活中,深切地感受到了培养一个高考状元的不易。回想起带2008年文科状元郑植那个班级的日子,她充满了自豪。

  “郑植虽然是去年的文科状元,但他的数学特别好,且兴趣广泛,综合素质特别高。高二时担任数学科代表,数学老师会让他给同学讲10分钟的数学。他虽然平常有点内向,但这个时候往那儿一站特别能镇得住学生,大家都爱听他讲数学题,这样一方面优势互补,同时也锻炼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的自信。”

  “二中学习氛围好。”于老师介绍,在高考最后冲刺阶段,他们会组织一个尖子生辅导班,每个学科里挑选几个拔尖的“选手”,利用课间等时间,让大家在一起切磋,老师再“对症下药”,针对每个人的知识薄弱点去补空,进行最后的查漏补缺。

  “谈二中在培养文科状元方面的优势,或者说有什么特殊的培养模式,我觉得更多要提及教师的敬业精神,因为出一个状元,不是某一个老师的功劳,更是许多老师的‘接力赛’。”于老师表示,高考升学率,凝结着不同科目、不同年级老师的心血。带毕业班时,他们偶尔会把自己的学生交给别的老师,让他们尝试接受不同风格的教学。于老师说,正是这样的付出,让学生在学习上能弥补一些知识盲点,得到最大程度的拔高。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