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健康成长才是真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0日11:07  深圳晚报

  

健康成长才是真
富有特色的教育帮助学生找到个性化成长之路。

  本报记者傅欣彦 通讯员苏进聪报道 对于德育创新,深大附中校长刘重善有着自己的独特看法。他说,德育不能停留在处理问题或者说教上,更多的是要主动引导,感发意志,挖掘潜力,促进成长。几年来,附中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第一位,积极探索寄宿制学校的德育创新模式,通过主题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特色课程等形式,搭建多元发展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个性发展的成长之路,实现了“各成乃器”,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

  主题活动教育人

  安全教育活动周、爱国主义教育周、环保教育周……附中每个星期都会确立一个活动主题,营造良好的活动气氛,引导各班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领悟、在活动中成长。其实,主题教育活动并不是个新鲜事物,很多学校都把主题教育活动看作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形式,但问题是这种活动形式很容易蜕化成一种苍白的说教。那么,附中在教育实践中,如何确保主题教育活动的效果?校学生处主任刘书安给记者的答案是:注重捕捉开展活动的时机。

  在“弘扬民族精神月”活动中,学校开展了以“家庭责任”为主题的亲情系列活动,包括“写一封让父母感动的信”、“我为家庭做一件事”等活动。活动期间,学生处从文学社征集的稿件中发现曾竹吟同学擅长写亲情方面的文章,于是抓住时机组织召开了该同学的“亲情系列作品研讨会”,并把文章结集发给每个同学。这是该校第一次就某一个同学的一种作品召开研讨会,在全校引起了较大反响。此次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还促使学生关注亲情、体验亲情、感恩亲情,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

  社团活动培养人

  刘主任告诉记者,附中的学生社团由学生自发组织、自我管理,真正体现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精神。目前,学校已有国旗队、戏剧社、文学社、跆拳道社、定向越野俱乐部、武术俱乐部等近30个学生社团。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社团章程、活动计划和活动场所。在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学生社团每个星期都会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了校园文化,还让志同道合的同学在活动中相互启发、鼓励、竞争,让有特长的同学发现自己的特长,让没有特长的同学培养出自己的特长,促进了自身个性化发展。

  附中每一个社团都涌现出一大批个性鲜明、才华横溢的先进典型:戏剧社马加力等3位同学排演的校园剧《选举之前》在“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取得了由教育部颁发的金奖。马加力同学的家长在表彰大会上激动地说:“作为家长,我为孩子们的出色表现感到骄傲,为他们的巨大进步感到自豪。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仅学习了表演的技巧,丰富了艺术的体验,还从中受到了教育,变得更加懂事了。”

  3

  社会实践锻炼人

  人的成长最终是在社会实践和自身不断努力中实现的。在附中,老师把社会实践看作是生活德育,学生亲切地把社会实践称之为第二课堂。附中重视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指导学生在节假日通过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访问、青年志愿者活动等多种形式,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在锻炼中成长。

  附中的社会实践类型丰富、功能多样,既有以年级为单位的“必修”实践,如高一年级“走进军营,锤炼品格”的少年军训活动,高二年级“走进农村,体验生活”与山区少年手拉手活动,高三年级“走进大学,实现梦想”的与大学生分享成长经验的联谊活动;又有学校统一组织的假日社会实践活动,如春运期间到火车站、机场提供公益服务,周末到大南山美化环境,暑假到国外游学等。

  在这些社会实践中,最让附中学生刻骨铭心的要数到贵州惠水县甲烈乡开展助学活动。活动归来后,一名同学在她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走进贵州,和山区的同龄人一起生活,我才发现,同一片蓝天下还有另外一种不同的生活。他们很土,但他们热情;他们贫困,但他们刻苦。论生活条件,我们比他们优越一百倍;但比起学习的劲头,他们比我们强了一百倍。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深深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不仅促使他们更珍惜现在的生活,更加努力地学习,还让他们学会了感恩,懂得去回报社会。回校之后,这些同学自发组织了一次义卖活动,把义卖得到的款项以及同学们捐的书籍、文具甚至电脑全都寄给了山区的小朋友。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